书城成功励志小老板的生意经:同行绝不告诉你的42个赚钱诀窍
34767800000036

第36章 从光杆司令到团队领袖,把“我”变成“我们”

团队力量远大于一群人的简单相加。对于小老板来讲,应该多创造机会给你的部下,让他们有机会承担更多的职责。对于下级来讲,应该多替你的上级分担责任,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团队成员来讲,团结协作,通力合作,才能无往不胜。

每当秋季来临,天空中成群结队南飞的大雁就是值得借鉴的企业经营的楷模、一支完美的团队。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据科学研究表明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一群迁徙的候鸟,能够通过分工合作达到省力、提速的目的,知道如何为群体共同的目标而做出个体的自我牺牲,翱翔的雁阵把“人”字写在天空上,这足以让作为思想群体的管理者们深思。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这种团队协作中出现内耗的现象被称为邦尼人力定律。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拉绳实验的结果出现“1+1小于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越多人在一起干活,偷懒的现象越严重。这一定律说明: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常常引导大家陷入误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效益不好,不在其他方面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罪于“和尚”多了,于是减员、下岗。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单位、企业人员减了却并没有增效,“和尚”少了,还是没水吃。看来,有没有水吃,与和尚的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怎样才能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呢?第一种解决办法是:有一个和尚提出,大家轮流去挑水,结果,吃水的问题迎刃而解。第二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分工负责,你挑水,我砍柴,他做饭,每人明确责任,同时又分工合作,这样,不仅解决了吃水问题,也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第三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谁主动承担挑水的任务,就是对寺里做出重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挑水成绩显著,给予重奖。这样,吃水问题也不再是问题,还促进了这个寺庙的“精神文明”建设,寺庙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吃水问题,关键在管理。

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成功的团队合作随处可见,无论一支足球队、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团队、还是一个部队,成员的合作无间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没有哪个成功的团队不需要合作。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三是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企业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是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加强团队建设是每个企业重要的课题。

“小老板链接”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个鱼杆和一篓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一个人要了鱼杆。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迫不及待地在原地用干柴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来不及品尝香味,就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了不远处那片蓝色的大海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他只能眼巴巴的抱着无尽的遗憾死去了。他们两个人的死是因为不懂得合作。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个鱼杆和一篓鱼,只是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共同商定去寻找大海。行程中,他们俩人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各自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他们两个人活下来是因为懂得合作的重要。

成功之路漫长遥远,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快速达到成功的彼岸,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借力做事。学会与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不可能马上组织一个大的团体,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一个人干不成的事,你可能有技术而没有好的项目,你也可能有好的项目而没有资金,你还可能懂经营会管理而没有资金、技术和项目,总之,一个人干不成的事就要与别人合作干。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会与人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小老板链接”

韩国人小金是日本一家企业的业务员,他并没有什么学历和资金,但他有善于企划的能力。有一天,他接到从某地寄来的商品目录,其中有一种新开发上市的羊毛纺织机器。对于新机械他比别人内行,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良机。他立即详细调查了日本的羊毛纺织机器。他了解到应用这种新机器生产成本大约可降低三分之二,而且生产效益可成倍增长。但是,他并没有向日本人推销这种机器,而是带着这项新产品的目录和经营纺织工厂的新构想,去找住在日本的一位韩裔富翁林先生。林先生对纺织业一窍不通,但经小金的企划说明之后,也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立即同意开一家纺织工厂,从此地进口四部机器,并请小金当总经理。小金从原来默默无闻的业务员,摇身一变成为大工厂的经营者。他的成功之道便是与成功者合作,借助成功者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与人合作是一门艺术,处理的好大家发财,处理不好不但会产生烦恼而且还有可能反目成仇。如何搞好与人合作共同创业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一是选好合作伙伴。一定要选那些品德端正,操守高洁,又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人为合作伙伴。二是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合作双方最忌讳的就是互相耍心机。既然是合作伙伴,就是一条线上拴的两个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要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三是要本着公平公正,利益均沾的原则,起草好合作协议条款,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大家共同信守。四是胸怀大度,求同存异。在经营管理上,在企业运作上,难免不出现一点分歧,在利益分配上不闹一点小矛盾,既然走到一起来了,就说明双方有缘分,要珍惜合作机会,互相谦让一步就过去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矛盾越闹越大,最后把企业毁了,受损失的是双方。

与人搭档创业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尔·盖茨,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19岁时退学,与同伴保罗·艾伦创办电脑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致远和戴维·费罗同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两个人邂逅并结交成了最佳搭挡,创办了闻名于世的雅虎网络公司。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也是与人合作,创造出辉煌业绩的。创业中至少两人是忠诚搭档,共创大业成为一种“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创业之初“踩着地雷”向前走时,有个知音患难相伴,共同分享成功的风险和利益是明智之举。

社会上合作成功的范例不少,因为合作成功而发展起来成为大企业家大老板的不少。不过也有合作失败的,小老板也要吸取那些合作失败者的教训。

“小忠告”

比尔·盖茨说过:“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团队是具有思考性、主动性和协作性的,它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在合作中,团队要能够做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就是常说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