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老板的生意经:同行绝不告诉你的42个赚钱诀窍
34767800000022

第22章 多一点儒雅,少一点功利,文化气氛要搞足

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小企业,没有必要发扬小店的文化特色,但是,看看这些大企业的发家史,你就会发现,文化招牌必不可少,在营建小店文化的过程当中,小店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门店增加一点文化氛围,更适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多一点儒雅、少一点功利性,能使顾客更好地融合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

“大企业链接”

星巴克的文化经营

好莱坞电影在前,可口可乐在后,美国方式大行其道。时尚引领消费,星巴克仰仗山姆大叔的魅力,彻底折服了在胡同和弄堂里转来转去的中国新一代们。北京咖啡馆1/3赔钱,1/3赚钱,1/3不赚不赔,总体上呈现微利状态,的确无法与上海火爆的场面相提并论。为什么呢?这与北京的“土气”与上海的“洋气”不无相关。而所谓“土气”,即是对咖啡店背后的文化辐射缺乏时尚认同感。为此,星巴克华北地区特许经营商总裁孙先生开始在他的星巴克咖啡店实施第三空间和小资情调的完美配档,加以现场钢琴演奏、欧美经典音乐背景、流行时尚报刊杂志、精美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带去更多的符合曼哈顿要求的“洋气”感觉。

在上海星巴克,一项叫做“咖啡教室”的服务把“挂咖啡卖文化”的把戏玩出了最佳想象力。如果三四个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会为这几个人配备一名咖啡师傅。假使顾客对咖啡并不了解,咖啡师傅会及时向他讲解一些咖啡知识,并且向他推荐合适的品种。而顾客一旦对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有任何问题,咖啡师傅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时,体味到星巴克所宣扬的咖啡文化。

像一种更新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场的魅力。星巴克从1971年在西雅图成立第一家店开始,到现在在北美地区、欧洲、南太平洋约有5000家店,而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超过每年500家。其成功故事并非始于每一杯都保持相同味道的咖啡,而是当咖啡豆还在成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十分挑剔地选择咖啡豆,需要参照的标准从品种到产地到颗粒的形状等等,五花八门;接下去的工作是把它们以风险极高的“星巴克烘焙法”把咖啡加工成艺术品或者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再把这属于文化的那一部分连同咖啡一起卖给顾客。

卖咖啡不可能没有文化的碰撞,令人关注之处在于碰撞之后的结果是各自粉碎还是互相交融。星巴克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曾遭到普遍质疑,但星巴克并非没有自己的理由:日本也是喝茶的国家,可日本咖啡年销量占世界第三,比欧美国家还要大。而问题是,除了各自背后的文化不一样,相信没有谁能说出茶叶或者咖啡哪一个更好喝。

人们往往认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属于像海尔、TCL、联想、宝洁等大牌公司才需考虑的事情。实际上,生意无论大小,都能蕴藏文化,大企业有大文化,中企业有中文化,小企业有小文化,小店当然也有小店的文化。小店文化如果经营好了,对提升店面或公司在顾客心目中的品位和地位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店经营首要问题就是小店的文化经营,小店文化搞好了,加上有效的管理制度,小店经营起来将会事半功倍。不过在小店经营过程中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也是文化。

“小老板链接”

某街市上,有一个以摊主的名字命名的“阿华菜摊”非常有特色。该菜摊装饰的作风充溢了浓郁的文化气味。菜摊上挂满了对联和诗句,非常醒目。菜摊正面挂着一副在红纸上用金色油漆写成的对联,上联是“佳偶合作从今起”,下联是“天成富饶万年长”。菜摊上还挂着一些好兆头的诗句,如“春风得意满堂红,和睦生财合家安,丰衣足食人享乐,心想事成好光阴”,“玉树荣枝迎福禄,珠联璧合庆和谐”等。正是凭借着文化价值,这家不起眼的小菜摊成为该街市一道亮丽的景色。“阿华菜摊”虽然以卖菜为主,但其浓重的文化气氛烘托出了小摊位的与众不同,自然就会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

由此可以看到,在创立小店文化的历程当中,小店文化气氛的营造是一个非常首要的环节。它需要联合商圈、顾客群的特性,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多一点儿儒雅、少一点儿功利性,使顾客在和谐的气氛中购物。小店要想在与别人竞争的过程中盘踞优势地位,就要运用一些其他竞争者所没有的“兵器”,以凸显小店的作风和文化品位。不然的话,就无法引起顾客的注意,顾客就可能被其他更有魅力的小店吸引去了。

小店的文化还可以与当地城市的文化背景相结合,例如,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自从2005年南锣鼓巷修复后,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是城市规划中旧城保护区之一,成为著名的旅游和酒吧一条街。如今在修饰一新的南锣鼓巷,经常可以见到外国旅游者,来到这里能浏览古老的历史风貌,或在茶馆、酒吧小坐歇息,体验老北京人的生活,都是很轻松愉悦的。

“小老板链接”

带你畅游京味儿浓厚的小巷胡同

丽江、乌镇和闻名海内外的这些古镇一样,南锣鼓巷的魅力,在于其带给人们对于古老中国文化的遥远怀想。一位北京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就是这里的常客。不惑之年的他说:“这胡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老北京人对这里是有感情的。来到这里,就像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古老的街道,青砖灰瓦,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屋檐间镶嵌的是一片蓝天白云。在一些店里,出售着铁皮暖水壶、回力鞋、梅花牌运动服、海魂衫、四方铁皮糖罐……街边坐着一位生于斯居于斯的老者,这位78岁的老大爷说,南锣鼓巷一条主道,两侧各8条胡同,形似蜈蚣,因而又名蜈蚣街;巷口有一口井,那就是蜈蚣的眼睛。

不仅如此,这里还聚集了许多充满创意的特色小店。2008年以来,为打造旅游产业而进驻的商户,别出心裁地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将传统京味与现代创新巧妙结合,给人全新感受。在一家古雅的陶坊里,店主介绍说,他们的陶艺都是自己设计,全手工制作的。陶制的项链、茶具、墙饰,或夸张,或新潮,耐看实用。“宅女”“哥喝的不是水,是寂寞”等印在搪瓷茶缸上的时尚潮语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如今,在南锣鼓巷约800米长的街巷上经营起了近百家商铺,成为了京城又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景观。有小吃店、装饰个性的服装店和一些特色饭馆,绝对令人大饱口福、大开眼界。近来南锣鼓巷陆续有很多酒吧开张,又成为了一条新兴的北京酒吧街。南锣鼓巷与三里屯、后海酒吧一条街不同的是,这里的酒吧街非常有特色,有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映衬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客人以国外游客、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这里酒吧还有一个特色,人性化的服务令顾客很满意。酒吧价位普遍偏低,并且每家酒吧全都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店家还提供各种精美的小吃,西式的、中式的都有,老板和服务员都很随和,招待客人犹如老朋友一样,亲切、热情。

小店文化是小店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行为、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内容的总和,是小店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小店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小店在建设和提升小店文化过程中,要结合小店的实际特征,以培育小店精神为重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全员参与,将小店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文化转化为小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小忠告”

每一行生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需要经营者用心去发现、去挖掘。将小店文化味儿做足了,生意就变得像花雕酒或葡萄酒一样,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