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34756700000092

第92章 收礼也有讲究

作为受礼者,不能在接受礼品时行为失当。对于他人诚心相赠的礼品,只要不是违法犯规的,最好的表现应该是欣然接受。

当别人口头宣布赠送礼品的时候,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在对方取出礼品,准备赠送时,神态既要专注、认真,又要显得稳重、大方,见过世面,不要伸手去抢、开口去问,或者眼睛死盯着不放。要尽可能地用双手接,不能只用一只手去接礼品。这时候,要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的双眼。接过来的如果是对方所提供的礼品单,要立即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接下来,如果需要继续应酬的话,把礼品暂时放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礼品放在地上。

在双手接过赠品的同时,和对方握一下手,表示感谢,不要虚情假意,反复推辞;或是心口不一,嘴上说“不要,不要”,其实手早就把礼品接住了。

我们中国人不习惯当面把礼品包装当场拆开,在国外当场拆开礼品包装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朋友赠送礼品,如果你有时间而且礼品不难拆封的话,要尽可能地当面拆开。

拒礼三法

婉言相告。也就是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话,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好意。比如,当一位男士送舞票给一位小姐,而对方打算回绝时,就可以说:“我男朋友已经和我约好一起跳舞,实在是对不起”。

直说理由。也就是直截了当地向赠送者说明你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比如在公务交往中,可以说:“对不起,按照规定,你送我的这件礼品,必须登记上缴。”

事后退还。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进行,往往会有口难开。甚至是将礼品趁你不在的时候给你送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当时接受下来,但不拆包装。事后,尽快地单独将礼品物归原主。退还礼品的时间不要拖延过久,最好在24小时之内。这种方式,在公务交际就不太合适,特别是当面赠送时留下而事后再退还,很容易造成“说不清楚”的尴尬。

怎样还礼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邻里之间的礼尚往来。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给乙家送了一碗饺子。为了还礼,没过几天,乙家用中碗给甲家送了一碗饺子。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甲家过几天给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饺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礼呀,于是用盛汤的磁盆给甲家送了一盆饺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让人小瞧了!赶紧做了一锅饺子给乙家送去……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时机,千万不能因送礼、还礼而受累。

接受别人的礼品后,应该铭记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还礼。我们要注意还礼的时间和还礼的形式两个问题。

如果还礼过早别人不是以为“等价交换”,就是怀疑“划清界限”;如果拖延太久,等事情完全冷淡了再还礼效果更不好。

选择还礼的时间,要讲“后会有期”。我们推荐几种很好的机会:一是和对方赠送自己的相同的机会。二是在对方或家人的某个喜庆活动。三是在此后登门拜访时。还礼不是“还债”,而且要讲自觉自愿。还礼次数也不要过多,完全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还礼,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甲家和乙家那样,成了一种负担。

还礼的时候要选择得体的形式。如果还礼的形式不对路,还礼不如不还。下面还礼的几种形式,可以让我们借鉴:

一是赠送所送的同类物品。如,你送我书刊,我可以给你影碟。

二是可以选择和对方相赠礼品价格差不多的物品作为还礼。

三是可以用某种意在向对方表示尊重的方式来代替,不必非要还礼。比如,在受礼后,口头上或书面上向对方致谢;或者见面的时候使用对方的赠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