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人际交往,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其共同的特征,是失敬于人。
1.使用错误的称呼。
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将它们全盘照搬进现代生活里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这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有些称呼用词的选取,依据的是人的职业,但是这些词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带有贬义成分的用语,如“剃头的”、“拉车的”、“卖报纸的”。人们这类称呼用词在旧时代用得比较多。
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还有,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用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
其一,是要合乎常规。
其二,是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其三,是要入乡随俗。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肆意为之,大而化之。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它总的要求,是要庄重、正式、规范。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其职务,二是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
其实,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称呼别人时选用的词仅仅是一种代号,有时是为了方便,有时是为了让好记,而没有任何的特殊意味。但是,为了避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发生,多多注意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