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34756700000031

第31章 “骠骑”将军孤身走单“骑”

2005年底,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一片请出了蛰伏多年的高仓健来主演,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此片另一个能够引起人们谈论的焦点就是片名的读音,应当是《千里走单骑(qí)》,还是《千里走单骑(jì)》呢?

在一些古代的作品,尤其是汉代的文艺作品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词语,就是“骠骑将军”。此时,人们对于这个字也常常存在分歧,就是这个“骑”字该怎么读,另外,这个“骠”字又应该怎么读呢?在这里,骠有“piào”和“biāo”两个读音,骑也有“qí”和“jì”两个读音,根据排列组合的原理,此时“骠骑将军”有四种读音。在某个军事论坛中,还曾经因为这个读音的问题,而引起过很大的争执。那么,最终到底哪个读音“胜出”呢?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例子结合在一起研究一下。

首先来看这个争论最多的“骑”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骑”字,有且只有一个读音,即“qí”。此时,有些人会很疑惑,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这个字读作“jì”的情况,难道词典中的记载出现了错误?对于这个字的读音,在字典中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骑(甲骨文)骑(小篆)

①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如骑马、骑射、骑兵、骑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等;

②兼跨两边,如骑缝章(就是在盖有许多页纸的文件时,为了避免有人换掉其中几页纸又不想每页都去盖章,而把文件几页纸张的边缝连在一起所盖的章)、骑墙派(指立场不坚定、持两边观望态度的人)等;

③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如坐骑等;

④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如轻骑、铁骑等;

⑤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骑、千乘(shèng)万骑等;

⑥古国名,即骠国,在今缅甸境内。

有的书上有关于“骠骑”之“骑”字的明确解释:

这里的“骑”是读“qí”,而不是“jì”。骑(jì)是量词,一般在古文用到。“一骑(jì)”的意思是一个数量的骑兵。“千骑(jì)”就是一千个骑兵。读作“qí”时表示动词,这里的“骠骑”则是名词。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骠骑”之“骑”字的正确读音。

我们再来说另一个多音字,“骠”——在字典中,“骠”字确实有两种读音,即“piào”和“biāo”,具体的意义是:

当它读作“piào”时,有以下解释:

①骁勇:~勇;~骑(中国汉代将军的名号。亦作“票骑”);

②马快跑的样子。

由此我们可知,“骠骑将军”在古代也写作“票骑将军”,而此时的“骠”也应当读作“piào”。其实,“骠骑”二字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为古代官名,作“骠骑”之外,还有其它的含义:

①古代将军的名号。《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驃骑将军。”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驃,一亦作‘剽’。”张守节正义:“《汉书》云,霍去病征匈奴有絶幕之勋,始置驃骑将军,位在三司,品秩同大将军。”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驃骑上将之元勋,神州仪刑之列岳。”唐戎昱《桂州腊夜》诗:“二年随驃骑,辛苦向天涯。”清唐孙华《王鹤尹挽诗》之一:“词坛早岁主齐盟,第五何慙驃骑名。”在多数情况下,“骠骑”特指汉将军霍去病。

②指飞骑。清方文所撰《卖马行》一书中有云:“君不见汉家驃骑千万匹,无端阑入閼氏室。”

③古时宫中马技。明周宾所《识小编·骠骑》:“禁中端午,有龙舟驃骑之戏。驃骑者,一人骑而持帜前行,后骑继之,各於马上呈弄巧伎,盖以习骑乘云。”

而当它读作“biāo”时,则是专指黄骠马,它是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我们所熟悉的昭陵六骏中的“特勒骠”在此就应读作“tè lè biāo”,相传,此马体黄,嘴部白色间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据专家推测,这匹马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