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34752600000025

第25章 慈孝文化的传承

毋庸置疑,在目前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会遭遇现代化解构,新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尚处于完善、健全的阶段,而诸如空巢老人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道德普遍滑坡问题、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伦理规范冲突问题、凸显个性化与承担责任矛盾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和谐的音符。针对这些现象,考察中心的一些地区先后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慈孝元素,通过举办慈孝节、孝德文化论坛等形式来弘扬、倡导传统的慈孝文化。

当代传承平台列举

据表十七所列,尽管慈孝文化活动的形态不同,有庆典型、学术型、纪念型,还有常态型;活动的时间,如节庆周期与开始年份等不同,但活动都扣紧“慈”与“孝”,充分发挥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即运用各地不同的慈孝文化元素来策划活动主题与内容,具体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其一,大多数地区举办了论坛或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型活动,如浙江的慈孝文化论坛、河北的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河南的孝道文化研讨会、山西的慈孝文化与道德复兴论坛。通过理论研讨,探索慈孝文化或孝文化或孝德文化的渊源、演变、发展,挖掘其在当代的意义、作用,具有古为今用、理论引领的特点。

其二,活动主题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如江北区连续四届中华慈孝节的主题分别是:“和爱和谐,科学发展”“慈孝和爱和谐,宜居宜业宜思”“慈孝和爱和谐,共建三区三城”“传承慈孝文化,彰显江北魅力”等,这些主题便是江北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活动内容中既有载歌载舞的演出,又有书卷墨香的陈列,多为文艺成果展示,如江北的颁奖晚会与出版《慈孝句章》连环画、长清的舞狮舞龙会演等,具有政府倡导、寓教于乐的特点。

其三,除单一的论坛外,无论庆典型还是常态型的活动,其内容均有评选、表彰等项目,如中华慈孝节的普天寻慈孝——寻找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公益活动,孝堂山孝文化旅游节表彰十大孝子,中国临沂(三圣故里)孝文化节表彰“孝老爱亲模范”,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表彰9位重阳寿星、9名重阳孝星,还有清丰县树立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孝星、孝子、小孝星等的评比,梅李镇的“学孝星·选孝星·当孝星”报告会,都具有典型示范、正面引导的特点。

其四,无论是论坛型、庆典型,还是常态型的活动,各地的活动主题一致,活动目的明确,活动形式多样,如山西的绵山论坛,主题是“慈孝文化与道德复兴”,两岸三地学者从佛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厘清了现代社会的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重要关系,从而影响人、教育人;山东临沂的孝文化节,以营造“和谐、仁爱、感恩、责任”气氛为活动的归宿;浙江仙居从“慈孝道德宣传、慈孝典型培树、慈孝行为践行、慈孝保障制度建立”四方面常抓不懈,旨在构建“慈孝仙居”,因而具有营造气氛、注重教育的特点。

其五,活动参与对象面广、量多,如湖北的孝感人彰显孝文化,活动涉及全体孝感人;又如河南鹿邑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的拜祭大典,有海内外的华人参与;宁波江北区的“慈孝文化万里行”——高校慈孝文化传播活动面向宁波、杭州、北京等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同时,庆典型的活动时间大多安排在传统的节日如重阳、元宵或清明等,具有参与人众、借节造势的特点。

比较表中各地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其对慈孝文化的传承效果显然有一定差异,至少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常态型活动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注入慈孝元素,而节庆型活动则注重营造氛围与舆论宣传,前者如梅李镇实现了全镇五保老人全部由政府供养,孝感市的百余村设立道德评判委员会,后者如绵山的论坛宣言——“爱人敬人,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比较之下,常态型策划的活动内容实在,直接面向民间,能够起到让慈风孝行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灵的作用;而节庆型活动则内容偏虚,有的目标设立偏高,虽然活动期间具有瞬间的思维碰撞,但不乏“说过如做过”的现象。

其二,庆典型活动的排场过大、冷热不均,活动时轰轰烈烈,活动后冷冷清清,正如民间所言,是放炮仗,点燃后一声响、一蓬烟,人走茶凉,第二年继续,如此反复,既有悖于慈孝文化的本义,又不利于慈孝文化的日常传播与传承。

当代传承内容八讲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古人所言的“家和万事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名言警句仍在现代社会被广泛传颂。笔者在湖南考察时发现,在湘潭的一个社区有石雕的二十四孝故事,在一通道入口竖立着母子石雕一座,这是慈孝文化的当代传承一景。宁波江北区文联收藏家协会周建强、戴钟灵、吴建国等人收藏的连环画、邮品等门类中均有二十四孝相关的藏品,这些都是近十几年出品的慈孝文艺作品。以上都例证了前述慈孝文化仍富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的观点。

就其本身的含义看,慈孝文化狭义上是家庭成员间的行为关系词,广义上却是一个人与他人、公众的行为关系词,且以和睦为归宿。鉴于此,从上述当代传承平台列举的特点与不足,结合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笔者认为慈孝文化的当代传承内容有“八讲”,即对父母讲孝顺、对夫妻讲信任、对他人讲和睦、对老幼讲慈爱、对弱者讲关怀、对工作讲责任、对社会讲担当、对国家讲忠诚。

有道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家庭。一般人与人的关系在家里分长幼、夫妻、兄弟(姐妹)等;在社会大致可分三种,一是上级与下级以及同级间的同事关系,一是官员与老百姓的关系,另一种则是友谊关系,这种友谊可以是同乡(含邻居)、同窗、同业、同行、同网等,在这么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上述当代传承内容的“八讲”,是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为前提的。

当代传承注意事项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的当下,从前述的三种传承平台变化来看,传承以上八讲内容还得注意以下有关事项:其一,家庭平台要注意尊重、慈孝、严格、诚信的结合;其二,社会平台要注意倡导与规范、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干的结合;其三,教育平台要注意德育与智育的结合。

在现代家庭,家庭成员间至少有三种关系,即上对下、下对上和平辈间的关系,上对下是长辈对小辈承担的培养责任;下对上是小辈对长辈应尽的赡养感恩;还有平辈间,如夫妻、兄弟姐妹间的平等互敬互爱。

就上对下而言,须树立现代社会理念:首先,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个人是家庭成员,同时还是社会的一员,因而家长在进行礼仪启蒙时就要培育儿女的“他人”“公众”意识,此乃培养、塑造身心健康与品格崇高的下一代的关键;其次是家长教育子女时要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做家长的须牢记这一古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影响、教化下一代,如礼貌待人接物、勤俭节约等,前述慈孝文化的当代思考之一——“源于慈爱,始于女人”,强调的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影响。其三,切莫因慈爱过度而导致溺爱,让孩子成为牺牲品,前述的咬奶头型故事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父母们教育儿女时的镜子,慈是爱,适当的严也是爱,慈母严父也好,慈父严母也罢,务必要严慈相济。

就下对上而言,则要以树立优秀传统观念为先,以孝顺长辈为前提,除了物质孝顺外,还需心理的抚慰,适时开导长辈各种观念要与时俱进。大多数不居同一屋檐下的,做小辈的要常回长辈家看看,陪长辈说说话等,要注意孝顺与开导的结合。

现代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又是自由组成家庭,这样的家庭传承平台,夫妻间要注意担当与信任的结合。虽说现代的婚姻观是好聚好散,但千万不能因忽聚忽散而伤害儿女与父母。平辈间的家庭传承,还请牢记亲情就像丝袜,一不小心说破就破,甚至会支离破碎,因而手足间要注意互爱与包容的结合。

从对考察中心的调查来看,政府或集团正在努力倡导慈孝文化,以促进公众的道德操守,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化、民主化、科学化,慈孝文化的社会传承既担负倡导、引导的职责,又担负规范的责任,如前述考察中心的慈孝主题活动,是由政府或相关组织主办庆典、研讨等形式来倡导和引导公众的慈风孝行,又在实施相关工作中融入慈孝文化的元素,来倡导和规范人们的慈风孝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可否设诸如村民道德评判委员会或小组之类的自治体系?新家庭建设工程可否继续加强母亲素质培训?一个人的慈孝行为本是文明之举,那么将此结合于文明城市创建之中,应是顺水推舟的一码事。有些文化部门正在实施名人文化工程,应该说近当代名人大多是爱乡爱国的慈孝人物,如果将名人文化工程与名人的爱乡爱国事迹整理、报告结合起来,不失为一条倡导慈孝文化的途径。社会传承平台,还担负规范的责任,如出台类似梅李镇全镇五保老人全部政府供养的敬老措施与规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企业尤其是大集团投资建造敬老院、创办幼儿园,规范敬老院与幼儿园的经营行为,从广义来看也是慈孝文化的社会传承平台之一,因此社会平台要注意倡导与规范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理论与实干的结合。一个人的慈孝行为说到底是教化的结果,当“教育”一词替代“教化”一词时,传统的教化模式也就变成了当下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尽管有如此改变,一个人慈孝意识的养成却仍然需要教化,而且还要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才能说教育有效。否则即使培养了天才学生,对社会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智慧永远不可能填补道德的空白”,重智育轻德育是当前教育的失误之一。有道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的早期教育千万不要只重育智,而轻育德,要培养儿童的礼仪常识与行为规范。这阶段的教育不是授予其多少知识,而要告诉其应怎么玩、玩什么,同时授予其某些礼仪常识、行为规范。慈孝文化说是慈孝,实是道德,我们的下一代在启蒙时得到的行为礼仪教育,如教其爱人,爱他人,爱生命,爱周边的一切……此乃道德的启蒙,当然在爱的启蒙之中,还要让其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须遵守规矩。教育平台要注意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乃是现代社会的教育目标也。

综上所述,慈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延续数千年,经过对考察中心民间文化中的慈风孝行进行调查,在对慈孝文化形成的土壤进行分析、思考后,笔者将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当代传承内容和当代传承平台归纳如下:

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四词八字:尊重、感恩、责任、和睦。

慈孝文化的传承内容八讲四十八字:对父母讲孝顺、对夫妻讲信任、对他人讲和睦、对老幼讲慈爱、对弱者讲关怀、对工作讲责任、对社会讲担当、对国家讲忠诚。

慈孝文化的传承事项八注意八结合:家庭平台四注意,一要注意慈爱与严格的结合;二要注意孝顺与开导的结合;三要注意担当与信任的结合;四要注意维护与包容的结合;社会平台三注意,一要注意倡导与规范的结合;二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三要注意理论与实干的结合。教育平台要注意德育与智育的结合。

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用更广的视野、更深的理论来探索慈孝文化,便有更高的见解,从事民间民俗文化、江北地域文化研究后,笔者发现慈孝文化乃众多文化现象的基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由此希望全民达成共识,在家里倡导慈风孝行,弘扬尊老养老、爱幼育幼的美德;在社区倡导慈风孝行,弘扬互帮互敬、互尊互爱的美德;在社会倡导慈风孝行,弘扬社会互助、团结共济的美德,在慈孝文化中植入现代元素,使其绽放新的芳香,使全国唯一的“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宁波江北区再现“邑有董孝子遗风,人知孝爱”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