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论语,学管理
34747800000027

第27章 英雄不问出处,用人不看出身

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谈到冉雍时,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整齐的角,人们虽不想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评 析

孔子认为,用人应看他本人是不是德才兼备的贤才,而不是看他出身的尊卑贵贱。孔子的弟子仲弓出身贫贱,但很有才干,这样的人能不能做官呢?孔子说:“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耕牛是低贱的,祭祀用的牛是高贵的,耕牛不可用于祭祀。如果耕牛的牛犊毛色纯赤、两角周正,那么即使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能舍弃它吗?孔子用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认为仲弓的出身当然不应该影响他的政治前途。孔子这一段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人才观,也是对天下优秀者的鼓励,它有两层意思值得解读:一是“出身决定论”不可取;二是鼓励像仲弓这样注重德行修养的人,不要被世俗的“出身论”所摧折,不要因暂时不被承认、不被重用而沮丧,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要更加严格地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才华就可以。

“英雄不问出处”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在人才市场问英雄“出处”企业很多。难道人才“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曰:否也!

有一半的单位用人不看“出身”。根据相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43.6%的单位希望在全国各重点院校招聘毕业生;5.8%的单位把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牌高校;有46.2%的用人单位表示,不局限于某种类型的高校,主要看重学生本人素质和能力。

猎头公司挖人的走向往往体现了未来人才流动的方向,他们成全企业找到优秀的人才,帮助个人完善职业生涯发展。猎头最看重候选人的什么特点呢?能力比学历更有魅力,“卓越的工作能力”以42%排在第一;“丰富的工作经验”31%;“知名公司背景”1 6%;“优秀的人格魅力”9%;“跳槽频率低”1%;“高学历”只有1%。

从这组数据看出,在猎头公司眼里,高学历和名校出身的吸引力都排在最后,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的人更容易进入猎头的视线。

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似乎有些戏谑了。可是这不是真理吗?猫不能捉老鼠,长得再好看有什么用。用人不看能力,难道还看长相吗?不看资历,不看出身,不看背景,不看长相,只看做事的能力,只看做事的效果。这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福特作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不拘一格用人和“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是分不开的,如福特汽车公司在提升干部时,凭业绩取人。谁对发展公司的事业有利,就把谁放在重要位置上。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是移民美国的爱尔兰后裔,是一个农场雇工的儿子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上中学时就开始靠体力赚钱,不过比尔·盖茨付出的体力大部分是靠电脑编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他的大学生涯。因为他在编程方面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同时又醉心于电脑,所以大学没读完便放弃了。后来,他创建了微软公司,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连续登上“福布斯”榜首,给全世界带来一个又一个突破。

我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出身高贵的人未必德行高尚,出身卑贱的人也未必品行卑劣;出身富贵的人未必知识富有,出身贫贱的人也未必才识拙劣。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中有不少是出身低微的“卑贱者”。因此,出身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才能,更不能决定他的一生。

管理者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以自己的眼光和需要去观察人才,考验人才,这样才能有所作为。相反,如果只是用教条思路评判下属,那无疑给自己堵死一条活路,更谈不上求贤若渴了。事实证明,学历主义、论资排辈和唯出身论是影响用人的三大误区。要正确识人、用人,要注重其实际能力。

双星集团热电厂厂长周士峰说:“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青年,有一天能当上管理数百名员工的一厂之长。”

在进入双星之前,周士峰只是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进入双星之后,周士峰经过努力拼搏,一步步被提拔为维修班长、厂长助理,2003年又被调往双星集团热电厂担任厂长,从一名农村青年变成了管理骨干。

出身农村的金伯国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1992年进入双星集团工作。10多年来,善于学习、敢想敢干的他从一名开炼机操作工干起,先后干到硫化班长、计划员、车间主任。

张连彬原先是农民,进入双星机械总公司后勤学苦练,业绩突出,很快被任命为钳工班班长,在收入上比一般员工高出一大截,还多次受到重奖。

目前,在双星,从农民工走上管理骨干的竟有几千人之多!“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常说的一句话。在双星,所有的员工都是合同工,没有“农民工”和“正式工”之说,全部称“双星员工”,员工在哪个岗位,就拿哪个岗位的岗位工资;任何员工只要有能力,都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管理、技术干部。

双星用人“英雄不问出处”,只看重人才实际能力。这,或许正是身为制造业企业的双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秘密,也是希望有长久发展的企业不可不采用的人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