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探秘
34746800000034

第34章 对奇异生物的探秘(4)

有关资料还表明,野人双腿快跑如飞。从动物进化看,快跑者都是从开阔地区发展而来,森林地区给动物提供了攀爬活动的条件,却不可能培养出快速的奔跑者。

第四,有关野人存在的间接证据虽然不少,但许多证据经不住科学家鉴定。

1974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将神农架地区群众提供的,据称是直接获自野人身上的毛进行鉴定,发现居然是苏门羚的毛。对于各地的野人足迹,被兽类学家一语道破:熊类的后脚印与人类颇相似,只是略大些。

由此看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野人并不存在。地球上某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或许有某种未被科学知晓的生物存在,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与遐想,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动物,科学家们正在寻踪觅迹。

大海中的巨怪探秘

1995年夏季,日本建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这种探测器能潜入7000米以下作海底观察,它具有四射的照明设备,使科学家们能清楚地看清海底世界的真相。

这艘深海探测器由海洋科学考察船送到西太平洋的小笠原海沟,这里的海洋深度在9000米以下。

深海探测器由日本的海洋生物学家本贺加太郎博士带着一名助手驾驶,下沉到小笠原海沟。当下沉到7000米时,深海探测器上的照明灯全部打开,黑暗的海底世界顿时一片光明,四周的海底景象清晰可见。就在这时,他们忽然见到一个庞然大怪物,正向深海探测器慢慢游来!此大怪物像一座海底小山,长约60米,高约50米。

当它接近探测器时,突然伸出两只巨爪,将约有6吨重的探测器紧紧抱住,接着它张开血盆大口来咬探测器,企图吞食。由于这艘探测器是用特殊金属材料建造的,每平方厘米能经受4万公斤压力,因而可说牢不可摧。此外它还有巨大的动力系统,能在深海中自由潜行。

本贺加太郎博士在惊慌中加大马力企图挣脱怪物的巨爪,但仍然难以脱身,一直持续了约半小时,当怪物啃不动又吞不下探测器时,才松口离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海洋动物呢?事后本贺加太郎博士百思难解,海洋中的千奇百怪让人弄不明白——在这7000米的深海中,这巨大的怪物是如何生存的、又是如何承受巨大的水压的?

在非洲西海岸波合多角之外的海域,由于经常波涛汹涌、巨浪滚滚,只在风平浪静时,众多的渔船才会出海捕鱼。

1993年秋季,这一海域出现了一条约50多米长的海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种人们从未见过的“怪物”吞食了30多个渔民。这一带海域自此被渔民们称之为“恐怖海。”据生还者说:“海怪”贴着水面活动,如同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大浮子,根本没有半点声响。当它游近渔船时,突然张开血盆大口,将渔船上的渔夫吸入口中,它嘴里长满了锋利的长牙,当渔民落入它口中时,只需一口就将人整个儿吞食掉。

目击者据说此“怪物”全身长着厚厚的闪光鳞甲,每片鳞甲如同盘子一样大。

因“海怪”的不断出现,波合多角一带的渔民不敢出海捕鱼。南非当局派出了多位海洋学家,并由海军船舰配合,为了保护渔民的安全来这一海域搜捕“海怪”。

他们在这一海域搜捕了两个星期,却不见“海怪”的踪影。估计是隐退到大洋中了。

在地球的另一隅——挪威海域也出现过巨型“海怪”,欧洲的海洋科学家把它称为“Kraken”。据许多渔民说:“海怪”长约1.5英里,它的脊背高低不平,浮在水面上时,它的触角像一束束海藻随波飘动,因而常常被误认为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海岛。它游来时会把群鱼惊走,并随时会从海底窜出来,把渔船整个吞下,或把船上的人逐个从甲板上吸入水中吞食。

挪威的海洋科学家用潜水艇对此怪物进行过追踪,但捕捉不到它。当它发现自己被更强大更凶猛的物体跟踪时,它会在大洋中飞快地消失。

挪威海洋科学家曼格塞尔教授在潜艇上用远距离照相机拍过此“海怪”的一张照片,样子很可怕,其头部就像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龙头一样。可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海洋生物呢?科学家们难以解答。

美国《旧金山时报》在1992年登过一则消息:美国的海上巡逻艇在墨西哥湾航行,值班水兵突然间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地浮出水面,气势汹汹地朝舰艇游来,水兵们立即用机枪向这个巨大的怪物射去,怪物被击中后喷出绿血,更狂怒地冲到船边,伸出巨臂爬上船来。惊恐的士兵们拿出砍刀、斧头,竭尽全力砍断怪物的巨臂,才算脱险。

这段长18英尺的巨臂,尚保存在美国波特兰海洋博物馆中,供人们参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艘美国战舰夜间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水域追踪日本的潜水艇,值班的哨兵突然发现洋面上出现两盏“绿灯”,由远而近。舰艇立即拉响了警报,待它靠近船边时才发现“绿灯”原来是在一个圆形小山似的物体身上。突然间,这座小山似的巨大物体伸出多条巨臂将战舰紧紧围住,使战舰在水中团团转。

战舰加大马力也难冲出,舰上的探照灯全部打开,水兵们清楚地看到:一张巨型的扁形大嘴向战舰甲板喷发出有浓郁血腥味的气流,令人头昏、恶心。战舰剧烈地震动着,舰长下令用机关炮射击。一阵射击后,怪物才松开,潜入水下,海洋泛起一阵阵巨浪。

水兵们都看得清楚,炮弹、子弹全击中巨怪,却没有爆炸声,子弹击中也伤不了它,真正是刀枪不入。

据这一带的渔民说:这是大洋中的“多臂海怪”,船只要遇上了它,没有一艘能够逃生。“多臂海怪”1989年在印度的旁遮普邦的海湾里也出现过。

一艘印度的“巴克尔号”大型机帆运输船,满装着货物,被一只突然出现的“多臂海怪”伸出许多只粗大软臂紧紧地抱住了,拖入海底,船上的20多名海员无一人逃生。

海洋里的巨型怪物不断出现,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海洋科学家们的重视。美国海军曾多次派出舰船,要在南太平洋、印度洋等怪物经常出没的水域里捕捉它,无奈就是捕捉不到。它虽然有巨大无比的身躯,但行动非常敏捷,再加上刀枪不入,连死的也未能抓到。

英国的海洋科学家安特斯汀·雷特博士认为,巨型“海怪”是几百万年之前的恐龙的一支,如今生存在无边的大洋之中,这种巨型肉食动物只能在大洋中生存。美国的一些海洋科学家们赞同此说法。无奈如今尚没有一件活实体或标本,空由人纭而已。

尼斯湖湖怪探秘

苏格兰的尼斯湖是英国淡水储量最多的湖泊,它的湖水很深,有的地方超过274米,这个深度可以和世界上很多高的建筑物相比较。然而它出名的地方却不是这些,而是1400年来载入史册而被人们热烈传颂的尼斯湖湖怪。

从565年就开始出现关于尼斯湖湖怪的说法,当初,爱尔兰的圣徒哥伦巴看到了这个怪物。一个世纪之后,为哥伦巴写传记的作家圣·亚当南这样写了哥伦巴碰到湖怪的一幕:哥伦巴的一个追随者正要游过湖面,到对岸为主人拖一条船,这时,湖怪突然“张开大口咆哮着”跃出水面。亚当南的叙述对怪兽的形象表达得很模糊,直到14世纪,随着湖怪目击者日渐增多,怪兽的外貌才逐渐清晰起来。

1933年,一位英国外科医生度假时驱车经过湖边,偶然拍下了迄今已知的第一张怪兽的照片。照片上怪兽伸着长长的脖子,拖着肥厚的躯体拱向水面。医生说,照片是在离湖怪约60~90米处拍摄的。

而医生拍照的地点在一段时间内常有看到怪兽的消息,人们猜想这可能与这段时间正在附近新修一条公路,工地上不时响起的爆炸声惊动了怪兽。这张照片很快便登上了《每日邮报》,但又很快引起了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怀疑它的人声称,这张照片所拍的不过是被湖底的气体顶出水面的一堆烂白菜,或是一只正在潜水的水獭模糊不清的尾巴。而相信它的人认为,照片所摄与声称见过怪兽的人的描述一致,再者,一位着名的医生也不可能做有损名誉的骗人勾当。

在声称曾看到怪兽的人中很多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如校长、海军军官、教团僧侣、两位城镇职员、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以及许多各类的苏格兰专家,他们不可能会以此来哗众取宠。当这种争论越来越多时,又有人发现了湖怪的踪迹。

1951年,一个名叫拉克伦·斯图尔特的人跑回房子取出相机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是一张从55米处拍下的照片,它和18年前医生拍的照片同样让人关注。

1960年,关于湖怪的第一部纪录片开拍了,鉴于人们对湖怪怀着亲切友好的态度,片子起名叫《小尼斯》。拍这个片的摄影师是航空工程师蒂姆·丁斯代尔,他为了拍此片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职业,住在湖里的小船上不停地寻找湖怪。

丁斯代尔的热情激发了其他人,并推动人们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回答湖怪是否存在的问题。1961年,在两位自然学家和国会议员戴维·詹姆斯的倡导下,尼斯湖现象调查局成立了。詹姆斯成为调查局的组织者,他对所有的报告进行了核对、整理,然后出版。在夏季的几个月里,他招募学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怪兽的踪迹。

这些人在沿湖的重要位置上安排了90厘米的照相机,这些照相机一架接着一架,它们各自的视角范围互相交叉一部分,这样,对湖怪的观察就很连续和完整了。但他们的努力恰恰又毫无结果,而且此时英国、日本的摄影队使用了最现代化的设备都来拍摄怪物的活动。

1969年,一支考察队配备了维克斯级的潜水艇“双鱼”号(艇上配有微光水下照相机、闭路电视和录像机),一艘单人驾驶的美国“蝰鱼”号潜水艇,以及一队声呐专家到尼斯湖进行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