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探秘
34746800000017

第17章 对科学的探秘(4)

然而,这绚丽壮观的极光却有极强的破坏力。极光给通讯、交通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它能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在极光强烈活动的影响下,远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出租车司机竟然可以收到来自本土东部的新泽西州调度员的命令。极光的不断变化也可能会使电话线、输油管道和输电线等细长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使输油管道被严重腐蚀。1972年,在美国的缅因州至得克萨斯州的一条高压输电线跳闸,加拿大哥伦比亚的一台23万伏变压器被炸毁,这一切突发事件的“主谋罪犯”就是奇特而瑰丽的极光。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寻找极光形成的真正原因。很早以前就有人观察到了这一大奇景,可对于它的“横空出世”,至今还是没有人能够用科学的说法给予完整的解释。

在古代,极光被爱斯基摩人误认为是火炬;而又有一些人把极光描绘成上帝神灵点的灯,鬼神用它引导死者的灵魂上天堂;而在罗马,极光被说成是黎明女神奥罗拉在夜空中翩翩飞舞,迎接黎明的到来。

苏联科学家罗蒙诺素夫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接近真空的球内制造人工放电现象。结果在空气极其稀薄的玻璃球内,随着放电,不断发现闪光。他得出结论:极光是空气稀薄的高空大气层里的大气放电所造成的。后来,这个实验被不断地重复验证,结果是完全相同的。极光是一种放电现象的观点得到证实。但极光仍然有很多谜。比如,高空空气发光是怎样引起的?为什么极光就像万花筒一样可以变幻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并且在不断变化中从来都是不相同的?极光为什么多发生在两极?

后来科学研究证实,极光的产生来源于太阳的活动。太阳不断放出光和热,它的表面和内部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会和地球外80~12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发生碰撞,由于这个速度太快,因而就会发出光来。太阳活动高潮的周期性大约是11年1次。在高潮期,太阳黑子会呈旋涡状出现,且很大很多。这时的极光因为太阳异常也会比平时更瑰奇壮丽。由此可看出,太阳活动控制着极光活动的频率。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出现在太阳中心的子午线时,在20~40小时后,极光就会在地球上露脸。因此,是太阳发出的电造就了极光。

极光现象为什么只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因为地球就像是一个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而从太阳处来的粒子流就是指南针,它飞向两极的运动方式是螺旋形的。事实上,磁极不能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非常强烈地喷发带电粒子流的年份里,人们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不同气体可分成如氧、氮、氯、氖等,空气成分非常复杂,而这些成分在带电微粒流的作用下,产生不同色彩的光,所以极光才能如此美丽多姿。

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去研究极光。地球磁层把地球紧紧包住,就如同地球的“保护网”,使地球不受很大的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可是这张“保护网”在南北极上空就不如别的地方密实,这里有许多大的“间隙”,因此一部分太阳风辐射粒子就乘机进入地球磁层。这一点从卫星上看得分外清楚:当太阳耀斑开始爆发时,有些电子就加速沿磁力线从极区进入地球大气层。这就在两极上空形成一个恒定的环形光晕,即极光椭圆环。极光都有圆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亮、暗都随着带电粒子的涌入量而变化。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那些“间隙”,所以极光只出现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现在还有一个疑问是,太阳风进入星际空间的行动是连续的,太阳风会进入地球极区“通道”,但为什么南、北极的极光并不是时刻可见呢?难道说太阳风所经过的那些“间隙”中还设有“关卡”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合理的假设:太阳风带电粒子进入这些“间隙”后,并不是一下子就爆发的。地球磁力线有一种能力,可以把这些带电粒子先藏起来,只有在一些特定因素如太阳黑子强烈活动的影响下,地球磁力线才把带电粒子放出来,于是就有了极光。

可是,这些假设都不能解释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有人说这些地面极光是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致,因此,极光会出现在离地面4~10英尺的地方。

又因为许多彗星明亮的尾巴与极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人很自然地将这两种现象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观点,这里就不一列举了。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已初步了解了它的许多方面。科学家们对太阳风的研究监测还在紧张地进行,他们希望通过观察确定太阳风的各种参数是如何变化的。

“温室效应”探秘

近年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根据长期观测得到的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全球气候在20世纪明显变暖,跟20世纪初相比,现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这种温暖期是过去600年里从未有过的。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会不会持续变暖呢?对此,众说纷纭。

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在地球存在的46亿年中,气候始终在变化,并且是以不同尺度和周期冷暖交替变化的,也就是说,20世纪气候变暖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必恐慌,到了一定的时期气温自然会变冷。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第四纪也就是距今25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冷暖变化。周期越长,气温变幅也越大。周期为10万年左右的冰期,气温变化了10℃;周期为2万年的,气温仅变化了5℃。在近1万年中,这个规律依然在起作用:10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变幅是0.3℃~0.5℃;100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变幅为1℃~1.5℃;1000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变幅为2℃~3℃。

但还有些人反对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工业制造业以及日益增多的汽车等,导致燃烧矿物燃料越来越多,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增加。加上绿色植物尤其是森林遭到了极大破坏,无法大量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因此,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阻碍了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引发“温室效应”。大量的二氧化碳既能吸收热量,又阻止了地球散热,地球热交换因此失去了平衡,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一个权威性的政府组织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详尽的研究,他们明确指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IPCC的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收集了大量的技术发展预测、人口增长预测、经济增长预测等相关资料,再根据对未来100年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的35种估计值,做出了7种不同模型来预测全球气候,最终的结论是气温在未来100年可能增加1.4℃~5.8℃。如果这种预测变成现实,地球将会发生一场大灾难。农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海平面将上升,淹没更多陆地,并导致淡水危机;各种自然灾害将轮番发生,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据英国《观察家报》2004年1月11日报道,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4的陆地动植物、即100多万个物种将在未来50年之内灭绝,这必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为此,英国多位着名气候专家在剑桥大学召开会议,商讨防止地球继续变暖的办法。

尽管“温室效应”论十分盛行,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不少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朝低温湿润化方向发展。他们认为,尽管20世纪的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气温曲线变化并非完全一致,20世纪的40~80年代,有过降温的过程。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他们从两个方面提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首先,他们认为,气候变化受地球自身反馈机制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大气与海水间存在着热交换,气温升高时,热交换增强,海水吸收热量升温后,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会增加。不仅如此,气温的升高还会增加地球上的生物总量,寒冷地带由于变热,生长在那里的植物生长期变长,植物带也在高温的作用下移向高纬度的地方,二氧化碳被森林吸收后,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到大气层。另一方面,由于空气极度湿润,植物残体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充分分解,以泥炭的形式储存到地壳,这正是碳元素从生物圈到地圈的转化过程。

其次,气温上升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大气含水量增加,形成一些云,大量的太阳辐射会被这些云反射、散射掉,从而缓解气温的上升。

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是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厄尔尼诺现象探秘

近些年,每当人们讨论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时候,往往会提到这样一个名词:厄尔尼诺。在各种媒体上,它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在人们眼里,厄尔尼诺显然已成了“灾星”的代名词。

厄尔尼诺是南美洲秘鲁渔民最早对影响当地鱼流的秘鲁近海暖洋流的通俗叫法,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指的是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厄尔尼诺附近,即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不仅扰乱秘鲁渔民的正常渔业生产,引起当地气候反常,而且在厄尔尼诺现象强烈的年份,还会给全球气候带来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异常,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据记载,从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并持续至今的一次最为严重。

现在,对厄尔尼诺已有了一个基本一致的定义,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曰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据专家统计,厄尔尼诺大约每过2~7年出现一次,但却没有一定的周期性,每次发生的强度不尽相同(即表层海温的异常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也有差别,短的持续半年,长的持续一年以上。

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弄清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

有一种观点目前较为盛行,这就是大气因子论。这种观点认为,赤道太平洋受信风影响,形成了海温和水位西高东低的形势。与此同时,在赤道太平洋西侧的上升气流和东侧的下沉气流的影响下,信风会加强;一旦信风减弱,太平洋西侧的海水就会回流东方,赤道东段和中段太平洋的海温因此会异常升高,从而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气象学家已证实,厄尔尼诺确实会引发世界上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及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大火等。因为海洋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表面温度上升3℃~6℃,导致地球大气的正常环流受到干扰。结果全球气候都因此变得异常,自然灾害迭起,并最终影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学家经验的积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厄尔尼诺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

1997年9月,科学家们利用气象监测卫星收集到了大量数据,并据此得到了一张图片。他们发现了一块水域,其水面要高出正常情况33厘米,这是因为肆虐的贸易风推动了温暖的热带海水。它表明,一次剧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进行中。果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该水域对气候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全球各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今天,天文学观测手段和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厄尔尼诺现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但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研究。

木乃伊心脏跳动探秘

世界闻名的古埃及木乃伊不仅数目众多,而且保存完好,这实在让世人为之惊叹。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在埃及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挖掘出了多少木乃伊,已无确切的统计。人们也无法估计在那里究竟还存在多少未被发掘的木乃伊。

随着一项项工作的展开,一具具木乃伊的出土,一个个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件件令人震惊、难解的蹊跷事也不断涌现出来。在卢索伊城郊外出土的一具木乃伊里装有一个奇特的心脏起搏器,便让世人为之震惊。

在埃及卢索伊城郊外,人们将一具刚出土的木乃伊抬出墓穴,在准备将其交给国家文物部门收藏之前,先对其进行初步处理。一名参与处理工作的祭司在整理过程中,似乎觉得这具木乃伊存在某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他就仔细地检查眼前的木乃伊。让他大为吃惊的是,他发现从这具木乃伊体内发出了一种奇特的有节律的声音。他循着声音找去,发现声音是从心脏发出来的,仿佛是心脏在跳动时所发出的声音。难道是这个死者的心脏还在跳动吗?人们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因为这实在是不可能的。那么会不会是什么东西被藏到了这具木乃伊的心脏里了呢?人们一时无法知道,因为他们还不敢去拆开那缠满白麻布的尸体进而揭开这一谜底。他们立即组织人将其原封不动地送到了地方诊所,地方诊所也不敢贸然处理这具奇特的木乃伊,随后,它被转送到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开罗医院。

接到这具转送来的木乃伊后,开罗医院组织了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其进行检查,然而,他们仍然无法从尸体的表面查清声音存在的原因,于是决定进行解剖检查。医生们将缠满尸体的白麻布拆开,对尸体进行了解剖,这时他们发现有一具起搏器位于尸体心脏的附近。这个能在2000多年后仍然跳动的黑色起搏器引起了医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其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个起搏器是用一块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黑色水晶制造的。在世界上现存的水晶中,人们从未见到过黑色的水晶,而只见过白色的和少数浅红色的或紫色的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