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沈英森验方验案
34746400000012

第12章 双仙金茵汤(黄疸)

揖组成铱仙人草(唇形科植物)30g,仙楂(即山楂)10g,金钱草30g,茵陈30g,板蓝根15g,川厚朴10g,车前草15g,溪黄草15g,生大黄10g,陈皮10g。

揖功效铱清热解毒,除湿退黄。

揖主治铱初起发热,头痛身疼,恶心呕吐,继则巩膜、头面、全身皮肤出现黄疸,色泽鲜明如橙,口干渴,心烦闷,脘腹胀满,纳呆,右胁及右肋下疼痛,大便秘结或稀烂浊臭,小便短赤,部分病人可有鼻衄,舌红、苔黄,腻黄厚粗糙,脉弦数或弦滑。

揖组方原理铱中医学中没有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上以面、目、身体肌肤熏黄,胁痛,小便黄赤,大便或白的特点,该病属黄疸范畴。该病初起常伴有发热畏寒、纳呆、恶心等症,其病因多与时气疫毒、湿热、寒之邪侵袭,或素体虚弱,或酒食不节等有关。黄疸的区分,传统上分为阳黄、阴黄和急黄。一般来说,急黄属难治病症,而阳黄和阴黄之间,以阳黄较为常见,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急性黄疸型肝炎,不论其临床表现如何,只要有面、目、身黄这个特征,中医辨证均称为黄疸。在黄疸的三大类病证中,急黄是一种危重的病证,而阴黄在治疗上也比阳黄困难,阳黄在上述三个病证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病证,其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也较为满意。体质壮实者,其临床表现多属于热重于湿;身体虚弱或脾胃功能较差的,多属湿重于热。治疗过程中,热重于湿型患者容易控制病情,疗程短,恢复快;而湿重于热型患者,由干素体虚,加上湿邪缠绵,难于速除,多用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之法,所以病程缠绵较久,恢复亦较前型慢,而且容易反复。黄疸中的阳黄,其病因病机无非热、湿二字,不是热盛,就是湿重,所以,临床上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药物以仙人草、茵陈为主,使之达到热清湿去而黄自退。如果是热盛于湿,病者表现壮热烦渴,内腑不通,腹胀难受,舌红、苔黄厚,实为阳明腑实证的表现,显系肠胃积热,内有燥屎,必须急用生大黄、川厚朴之类,速下臭屎。沈师于1973年初(春节前夕)曾治1例亚急性肝炎肝昏迷达6天的患孩(8岁,女),大便6日未解,撬开其口察舌象,口臭无比,当时即用大承气法,急通胃腑,结果在鼻饲中药12个小时后则矢气频频,于第16个小时泻下臭屎半盆之多,终使患孩转危为安。方中大黄、川厚朴通腑行气,加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功,如溪黄草、金钱草、板蓝根、车前草等;山楂、陈皮等消食积,兼有理气行气之效,可助脾胃气化之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冶,而仲景先生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冶则重点说明了肝病的传变规律,这说明在肝病的治疗中,健脾法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在黄疸消退后应注意养肝健脾,这样,一方面可使肝功能恢复得快;另一方面患者在治愈后不易复发。中草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各地均有报告,其特点是副作用少,症状改善快,疗程短而疗效高,同时又经济实惠,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使用。

揖加减运用铱脾胃虚弱,运化功能较差,水湿不能正常运化,加上外邪侵袭,湿邪阻遏中焦,则出现湿重于热的症状,可见头重身困、倦息疲乏、腹胀便溏等症,治疗上应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重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如砂仁、白蔻仁、藿香等,揖病案举例铱谢某,女,18岁。1991年4月底身热头痛,身体肢节酸楚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在某医院诊为外感病,约1周后现巩膜及头、身皮肤发黄,到市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前来门诊,中医四诊所见:患者巩膜、头面及全身皮肤发黄如橙色,发热口渴,心烦欲呕,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色深如浓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辩证:黄疸(热重于湿型)。治则:清热解毒,除湿退黄。方用自拟双仙金茵汤治疗。患者连服3剂后再诊,黄疸已大部分消退。食欲明显好转,余症均减,效不更方,再服3剂,于5月10日三诊时,诸症均消失,患者自觉无不适。根据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冶的理论,仍守上方去生大黄、金钱草、车前草等,加入健脾渗湿养血养肝之白背叶、白术、茯苓、丹参、五味子等一直服用至5月27日(每天1剂)复查肝功能,各项均恢复正常,全疗程20天,以后嘱病者定期复查并注意休息。

揖歌括铱双仙金茵沈师方,蓝朴车前生大黄。

陈皮溪黄清湿热,诸般阳黄效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