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责任高于一切
34744300000003

第3章 把工作当事业责任产生动力

很多人信奉“宁做小老板,不做大职员”的工作哲学,认为不管规模大小,只有自己开创的基业才算一种事业,给别人打工永远只是一种工作。这种哲学催生了无数个失败的小老板,也葬送了许多优秀员工的大好前程。事实上,如果你能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就会产生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就能以高度的责任心把普通的工作做成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

1、敬业才能成就事业

一个人的品性完全可以在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中体现出来,那些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不因诱惑放弃自身操守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自律的人,一个有责任心并值得信赖的人。

在英国赛马界,有一位声望极高的权威性人物亨利·亚当斯。其实,他既不是名声显赫的老板,也不是技能出众的赛手,而是一个钉马掌的铁匠。亨利总是能够给赛马钉上最合适的马掌,他说:“我给它们钉了一辈子的掌,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最关心的事。每当我看到一匹马,首先想到的就是应该给它钉一副什么样的掌最合适。”

他一辈子的工作就是给马钉马掌,但他却因此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荣誉。虽然他现在年事已高,但找他给马钉马掌的赛手仍然络绎不绝,有时,赛手们甚至要排队等候。

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项工作还未完全了解就想着换一份更好的工作,结果,这种人什么都懂一点点而实际上又什么都不太懂。像这样经不住诱惑、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始终不能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的人怎么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呢?你知道吗,一棵大树的主干始终都在朝着一个方向生长,所以,它总是长得最粗最结实,可以用来做房梁;而树的旁枝却总是漫无目的地四处蔓延,结果不能成材,而只能拿来当柴烧。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在明确职责的前提下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遗憾的是,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其中蕴涵的道理的人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做什么事都很难到位,生活也缺乏快乐。

所有的老板都在寻找那些严于自律、精通工作、做事一丝不苟的员工。但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那种精益求精、善始善终的员工并不多见。对员工本人来说,如果工作不那么出色,则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

要想做得出色,你有必要每天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我是否能够抵制各种诱惑,把工作做到了尽善尽美?我在工作不如意的情况下,是否也能“在其位谋其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就是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字后就一定写上这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小事?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你不要陶醉于一时的成就,赶快想一想未来,想一想现在所做的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能使你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

如果你能够做到高瞻远瞩,眼前的困难就变得微不足道了;同样,你能够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更经得起挫折。如果你能够认识到今天的锻炼就是你将来成功的“垫脚石”,那么,当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你就一定能够泰然处之了。

要求一名公司职员能够站得高一点,这不只是要注意仪表、守时、完成分配的工作,还应该有更远的目标、更高的追求。而且一旦了解到自己正如此做时,还要不动声色地让你的顶头上司无畏于你,因为你觊觎的目标,远在他们的地位之上。

一个人的追求是高尚还是平庸,对他的职业生涯甚至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是高尚的,那么,他必然能够在努力地把自己的追求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个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业绩汇集在一起,就能使他的人生放出灿烂夺目的光芒。在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伴随着这些追求的实现,他们都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为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他们的名字也将被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比如说,毕昇本来只是一个印刷工人,但他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全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伟大贡献。

比较一下高尚的追求与平庸的追求对人生的影响,你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要想避免灰暗的人生、赢得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执着于高尚的追求,而将那些平庸的追求毫不犹豫地抛到九霄云外去。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都能取得成功。有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成功有时也会变成人们前进的包袱。所以,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还要继续前进,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去获取新的成功。

年轻时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大目的,可以视作是为了寻找交往一生的对象。虽说认识他人是为了掌握眼前的工作,但其实是为了长期性的利益着想。年轻上班族万万不可逃避的,便是这种作业过程。正确地对待你的工作,融自己的热情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结合自己高尚的追求和远大的目标,在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中寻找奋斗的乐趣。

2、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的业绩总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看着别人高出一筹的成绩无可奈何。这些员工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改掉做事无计划、不系统的毛病,这样才能高效率地把工作做到位。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做工作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做好计划,条理清晰地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进度。所以“磨刀”的工作一定要做。这样才不至于在落实工作时困难重重,手脚并用仍然力不从心。

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在一张纸上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排出一个大致的顺序,做出一个顺序表,这样,你每做完一件事,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又向自己的工作目标靠近了一步。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能够增加你做事的信心,有助你实现目标。

无论要做多少事情,你都要拟定一个程序表,并且尽量按照程序表上拟定的时间去做。如果你的工作计划一小时完成,那就尽量在一小时内完成。如果本来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事,要拖延到一天才做完,那你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如果你手头的工作太多,而时间明显不够,那你就应该选择最重要的去做,而把不重要的删去。

总是工作过度并且感觉吃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是因为没有计划、没有系统。那些习惯了毫无计划地工作的人,总是这样想着:“我必须工作,我必须工作,我必须工作。”可往往又会被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缠身,反而做不完该做的事。

如果你想高效而出色地落实工作任务,就应该学会细分工作。

一家钟点工服务公司曾对200家大公司职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公司职员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面。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

如果你也像许多人一样,老是要寻找乱放的东西的话,解决办法是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经济许可的话,可以雇请一名有效率的秘书或助理,要他(或她)帮助你把东西安排得有条理。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你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寻找要用的东西上。有一条最好的原则:不用的东西扔掉,不扔掉的东西分门别类保管好。你不妨试试,这会对你大有好处。

相反,如果不会对工作进行细分,在工作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多米诺效应”:部分工作的完成效果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质量;有时,工作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可能因为前一部分未完的工作而无法继续下去。如果不对工作进行细分,往往会导致较差的工作结果,还可能会导致自己信心的丧失。

有些员工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认真地完成老板指定的工作,并且努力地做出成效,就算是尽心尽力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学会细分工作,首先应该了解工作的来龙去脉,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并明确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关系及其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接受上司指派的工作时,首先应该明确工作目的,其次是要了解工作的重要性、时间期限以及工作的进展等内容。要从上司的话中领悟要点,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应该马上询问,从而避免在工作中犯错。

应该如何细分工作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比较经典的方法——5W2H法。

所谓5W2H法,是指:

·WHY(为什么),工作的重要性;

·WHAT(什么),工作的目的;

·WHEN(何时),工作期限;

·WHO(谁),工作负责人;

·WHERE(何地),工作地点;

·HOW(怎么),工作方式;

·HOW MUCH(多少),工作的成本或者工作的数量。

每项工作都可以按照上面的七个方面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就能使工作的轻重缓急清楚地呈现出来,你就可以据此准确地开展工作了。当然,一般情况下,工作程序还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成果、评价工作和撰写工作报告等步骤。只有以细分工作为基础,落实贯彻工作步骤,你才能出色地落实自己的工作。

工作细分可以使我们对工作的认知变得深刻而透彻,从而提高工作落实的精确度。

要想在落实工作时高效而有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培养提高工作效率和落实能力的技能。你不妨试着练习一下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工作秩序条理化。

(1)如前所述,把办公桌上所有与正在做的工作无关的东西清理干净。必须确保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

(2)在你准备好办理一件事情之前,不要把与此无关的东西放到办公桌上。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项目都应该在档案中或抽屉里占有一定的位置。你应该把有关的东西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3)要尽力避免由于受到干扰或厌烦而放弃手头的工作去做其他的工作。要为了确保完成此项工作,你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4)按照既定规则把已经处理完毕的东西放到恰当的地方,再确认一下接下来的工作顺序,然后再去开始进行第二项最重要的工作。

二是工作内容简明化。

(1)省去不必要的工作。

(2)使工作顺序合理化,才能在做事的时候得心应手。

(3)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作能够合起来做的就尽量合起来做。

(4)尽可能简化杂七杂八的事务性工作。

(5)预先制定好工作的程序。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提高落实效率,减少落实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保证程序落实准确无误。

三是工作方法多样化。

(1)综合。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项工作。

我们说,办事要有顺序,并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办一件事,而是应该运用系统论、运筹学的原理,综合进行几项工作。

(2)结合。即把若干步骤结合起来。例如,两项或几项工作,它们既互不相同,又有相似之处,互有联系,实质上又是服务于同一目标的,因此可以把这两项或几项工作结合在一起,利用其相同或相关的特点,一起研究解决。这样自然就能省去重复劳动的时间。

(3)合理排列。即改变完成工作步骤的顺序,也就是完成任务时应考虑采取最合理的顺序。要善于打破自然的时间顺序,采取电影导演的“分切”、“组合”式手法,重新对工作步骤进行排列。

(4)变更。即改变工作方法。

改变工作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改善方式”,即对现行的手段认真、仔细地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即找出那些不合理和无效的部分,加以改进,使之与实现目标的要求相适应。

另一种是“独创改善方式”。即不受现行的手段、方法的局限,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设想,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5)穿插。尽可能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相互穿插,以避免疲劳作战。比如,写报告需要几个小时,中间可以找人谈谈别的工作,让大脑暂时休息一下。

(6)简化。即把工作中某种要素换成其他要素。比如,能打电话的就不写信;需要写信的可以改为写便条;需要每周出访的改为隔周一次,在不出访的那一周里,用电话来代替出访。

(7)标准化。即用相同的方法来安排那些必须的日常性工作。比如,在进行记录时使用通用的记号,这样一来就简化了工作。对于相同的经常性询问,可事先准备好标准的答复文件。

总之,只要用心,你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工作方法。有了这样的工作方法,就等于有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能够将工作中困扰自己的诸多障碍通通铲除掉。这样,负责任地完成工作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3、培养卓越的职业素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来与从别人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别人更出色才能的你,却无法像别人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你又是否意识到这种现象对你的职场进阶有着一定的影响呢?

所以我们说,关键时刻能够负责任地展现自己,并以此作为提升职业层次的手段绝不是撞大运,而是靠平常各个方面的积累和磨练。

(1)诚实守信

市场化的社会充斥着权力、金钱等各种欲望,使人变得尔虞我诈。“诚实”成了“老实”的代名词,而“老实”又似乎成了“无能”的标志。于是,刚从校园里面出来的年轻人,也会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绎出从履历上看“同一所大学有三个学生会主席”的闹剧。可是这种欺骗带来的,只能是对自己前途的阻碍。

试想,一个欺诈而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关键时刻即使你能挺身而出,别人却未必信你。

(2)学会倾听

在职场上,学会如何表现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说”比“听”更能展现自我,这并没有错,但是你是否想过自己所说的是不是能被团体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在一边静静地坐着,仔细聆听着别人的发言。到最后,他才会站出来果断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的思想,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掌握了一切信息以后,你所提出的意见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团体的角度上。所以最后发言在某种时候,因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见解也就更深入、更权威。如果你每一次的意见都是相对正确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他人心中就树立起权威的形象。

(3)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声就可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也许对你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见面却想不起他人名字的尴尬场景便会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有谁意识到这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忽视和不尊重呢?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在你发言中提到了多个同事的名字及他们说过的话时,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一个称呼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那是“被重视”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让我们从记住别人的姓名做起,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和尊重。

(4)从大局利益出发

一个人待人处世如果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就不可能得到团体的认可,也更谈不上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了。

小胡在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工作,每一个月初部门都会招集地区级主管开定价会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胡提出的定价总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到负责其他地区的同事的排斥,他觉得很苦恼。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另一个地区的主管对他吐苦水,让他找出了问题所在。事情很简单,因为小胡所在的地区销售情况很好,而且竞争对手少,相对而言,就可以制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可是其他地区竞争对手的实力较强,市场的销售量又不是很大,销售价格如果定得高,便不可能完成销售目标。小胡只考虑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没有从大局考虑,他所提出的定价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其实这种情况也常常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生。因为人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工作,如果你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5)果断地提出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你就有可能取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但是,如何来表现你的权威呢?你平时工作的成绩必须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而且说话也要坚决。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对某些问题时,明明有自己的见解,却思前想后、犹犹豫豫,等到其他同事提出时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地错过,失去了很多表现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平时说话老是模棱两可,明明是一个正确的意见,却让他人产生模糊的感觉,这也会让他人对其权威性产生怀疑。

所以,你考虑好了,马上就说出来,就像对待自己的事业一样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以上几点是职业素养的几个方面,也是几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你不能因此而忽视它们。职业素养往往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敬业、是否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注养培养卓越的职业素养是所有在职场打拼的人的当务之急。

4、用百度的热情做零度的工作

有的人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

无论你出身于名门望族,或者只是普通平民;无论你是公司的上层人物,或者只是金字塔最底层中的一员,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那你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要知道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没有人会否认或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应承担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没有价值的。

美国著名的希尔顿饭店有位清洁员,他在这家饭店工作了将近20年,一直在洗手间做保洁工作。洗手间总是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甚至自己花钱在洗手间放了一瓶高级香水,使客人进来都能闻到一股芳香的味道。客人们对他的服务交口称赞,甚至冲着他的服务而专门住进这家饭店。他的朋友们都替他惋惜,劝他换份工作,他却骄傲地说:“我为什么要换工作呢?我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看到客人们对我的工作表示赞扬,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我又何必换工作呢?”

某些工作看起来不怎么高雅,例如清洁工作,这种工作环境差、很辛苦,待遇又低,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但你不能因此而轻视这种工作。请你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

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白领才称得上是绅士,甚至有一些人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通过不同渠道去谋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但是殊不知,用同样的时间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工作的不同态度,可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可以热情地做,也可以冷漠地做;可以愉快地做,也可以愁苦地做;可以骄傲地做,也可以无奈地做。把工作做好或是做坏,还有如何去做,这完全在于我们自己,这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以下这句话也许是古代罗马哲学家们提供给人类的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备感工作艰辛、烦闷,工作自然也不会做好,这一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

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砖瓦工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他的笑容很灿烂,兴致很高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则成了前两个人的上司。

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和发展人格的工具,而仅是视其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常常抱怨工作艰辛的人,终其一生,决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如果某人做事的时候,感到受了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么他决不会做出伟大的成就。

那种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不断地抱怨和推诿,其实是懦弱的行为。与轻松体面的公务员工作相比,商业和服务业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需要更实际的能力。当人们害怕接受挑战时,就会找出许多借口,久而久之就变得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了。

那些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最好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动适应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仅仅把自己的一生押在一份好工作上。

竭尽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要有这种主动、努力的精神,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增加自己的威望并获得尊重。一个人如果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无尽的激情,发挥长处、勇于创新,那么不论他做的是怎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劳累,都会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对待自己的工作,应当付以艺术家的精神,应当有十二分的热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许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和轻视之心。厌恶自己的工作,最终也会遭到工作的厌恶。如果你的工作本身简单、机械、重复而有一些乏味,只要开动脑筋,你也一定能从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来。要懂得,做自己最适合的工作、最喜欢的工作,并把工作的意义在自己心中尽可能地放大,以经天纬地之心做事,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这就是我们对于工作应抱的态度。

5、成功的四字箴言:坚持到底

完成一项工作很容易,但要做好却很难。它需要你更多的努力,更大的耐心,需要你在烦躁以及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中坚持到底,给自己、给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一份完美的答卷。

比阿斯曾说过:“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一开始就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所有的成功者都可以证明:是坚持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阔别拳台4年的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拳击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这是一个令无数阿里迷们疯狂的日子,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将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气的力量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力量,不如说是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有着充裕的体力。这时,阿里的教练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认输,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五雷轰顶,狂吼不已,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其实,当你意志坚定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下去时,就连艰辛的付出也会被你看成人生的乐趣。

但如果只是浅尝辄止、畏惧退缩,你所能得到的,就只能是一连串的沮丧和失意。最后,你甚至会失去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也许你会说,出色与我无缘,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可能只属于别人。但凡事往往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如果我们只愿意做出维持现状的努力,那么我们的这点努力就可能连现状都无法维持。而且,平凡不等于平庸。很多人都是像我们这样,并没有多少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天赋。但他们的心里有着美好的梦想,他们为此勇敢前进,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也许他现在还没有多少成就,但是就靠着这样的日积月累,他们已经开始令人刮目相看了。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来演讲。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都翘首以盼。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说完丘吉尔就走下了讲台。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没有失败,只有放弃,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然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人总是在稍做尝试后就转投他处,或者在披荆斩棘了一段路程后因希望渺茫中途放弃,或者历经艰辛后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我们也渴望成功,我们也愿意做出一些努力,但我们却缺乏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坚定!我们总是犹豫退缩,把自己的失意与别人的成功不负责任地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可是天生无才的刘阿斗,虽然有诸葛亮绝世之才的协助也终未成霸业,可见主观的意志是决定因素,而假如我们不愿努力,老天又能帮我们什么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展至今天,人们看法不一,甚至有很多人叫嚣着“愚公真愚”,认为“愚公精神”不应提倡。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是两位大仙帮忙,而真靠人力去搬,把几代人的生命都耗在未来不可知的事情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乍一听,这话真的有些道理。生命何其短暂,干嘛把一生都耗在一件没有着落的事上呢?可是我们稍微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漏洞来了。想当初,如果刘备没有愚公的那点傻劲、韧劲,没有“三顾茅庐”地请求诸葛亮帮忙,一个只想在乱世里躬耕于垄亩,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又怎么会跑去做刘备的智库呢?

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对于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坚毅地直冲目标。我们要敢于让自己的决心像高山一样坚定,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不能动摇它,别人的冷眼旁观不能削弱它,外界的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它!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我们会随之强大起来,最后,就连我们自己都会为自身如此迅速地成长感到惊讶。反之,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畏惧退缩,我们的自信与勇气也会随之逐渐消退。

请记住,成功不可能唾手可得,它需要你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更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路是一帆风顺且没有一点挫折的,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不惧任何挑战,坚持到成功降临的那一天。

6、机会缘于勤奋

运气往往被一些人视为事业不顺的原因,这是毫无道理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只是因为他们能为了自己的工作付出不懈的努力。

被奉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身高只有145米,貌不惊人,可是在日本的人寿保险界他却连续15年保持了业绩第一。

原一平69岁时,在应邀参加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他当场脱掉鞋袜,请提问者走到讲坛上,说:“请您摸摸我的脚底板。”发问者莫名其妙,但也只好照原一平说的做了。

原一平问:“什么感觉?”

提问者回答:“您脚底的茧好厚啊!”

“不错,我的脚茧特别厚,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这才恍然大悟,道谢而去。

原来,原一平的意思是说,他今天成功的秘诀惟有“勤”字而已。

原一平在从事推销人寿保险工作之初,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薪金,收入完全来自提成 ),所以有三年的时间,不吃中餐(没钱吃)、不搭电车(没钱搭车),每天用那双勤奋的脚,在饥饿中,马不停蹄地推销。

他平均每个月要用掉1000张名片,每天一定要访问15位准客户,没访问完毕就绝不作罢。他经常因受访者不在,而等晚餐后再去访问,常常是到晚上11时后,他才能回家休息。

由于他的勤快,几十年来,原一平积累了28万个准客户。这就是他被尊为“推销之神”的由来。

原一平说:“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

可以肯定地说,成功在于勤奋,无数的勤奋最终会聚变成财富。你的身体条件一定比原一平好得多,想想他的努力和成功,你就能多一份工作的动力。

富兰克林说:“不懈努力的人,无往而不利。”

对一个理想或目标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就像白朗宁所说:“明智地判断哪些是你能够改变的,哪些是你不能够改变的,并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因此,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愈坚定,你就愈有耐心克服阻碍。“我所谓的耐心,是指动态而非静态,主动而不是被动,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向环境屈服。这种力量在我们内心的蕴藏量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挖掘。”富兰克林这样说。

有了坚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你对于挫折的忍受力。你知道目标在逐渐接近,挫折只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调料”。如果你积极地面对困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准备耗巨资研制波音747宽体客机,在决策会上,一位董事说:“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我们还可以放弃这项计划。”董事长威廉·艾伦坚定地说:“放弃?如果我们波音公司说将制造这种飞机,那我们就得制造这种飞机,哪怕把所有资金都运用到它身上。”

由于威廉·艾伦的强力推动,波音公司的宽体客机终于研制成功,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在通往胜利的路上,决心应时刻伴随,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想一想,哪一场战争是被一群听见枪响就望风而逃的人赢得的?从来没有。商场上的胜利,得来也非易事,一旦确立目标,就要有打硬仗的心理准备,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平庸的人和优秀的人最大的区别,并不是庸人不知道努力,而在于他们缺少恒心,所有的努力都是浅尝辄止,遇有一点风吹雨打就做逃兵,以致于已经付出的努力也付之东流。努力贵在持之以恒,不管前路如何漫长坎坷,努力的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这是所有优秀的人成功的定律。

7、有“绝活”儿才能不被替代

《庄子》一书中,讲了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几下,一头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被分解得清清爽爽。他宰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神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几年,所宰的牛已有几千头,而那刀刃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

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虽然白灰薄如蝉翼,但匠石挥斤生风,削灰而不伤到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无论是做什么的,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就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其实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生存真理。

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练、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竟不发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无声响操作”。其实他之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刻把“绝活”亮了出来,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了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爆发出了欢呼。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一钩准”是许振超20世纪70年代初操作门机时的创新。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就把锁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做到了。许振超练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来同样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操作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口诀: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却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呢?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才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的尺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厘米,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许振超要求桥吊队的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的时间多了几秒钟,但却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还有一项“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要技术主管昼夜值班,二要出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技术主管要事先检修一遍,要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并要作事先的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振超和队友们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实现了“核心班保班全部100%”的目标。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许多人下岗,其中不乏中专、大专学历者,而许振超以一个初中生的学历,硬是靠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绝活儿”成为一个大型企业员工的楷模,成为“老板”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其实任何岗位都可以有绝活儿——只须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快一点、精一点就可以了。甚至,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都可以成为绝活儿,有了这些绝活儿,你的含金量自然提高,这样他人才无法替代你,你才会永远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