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从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是为了学生更幸福地活着!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
姓名:黄丽君
从教年限:2 3年
任职学校: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
最喜欢的书:《给教师的建议》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看书、登山
做幸福引路人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作为校长,我的职责就是引领全体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他们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且行且思,追寻幸福
2002年,桃江县武潭镇教育干部聘用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由任命制变为竞聘制。当时的我觉得挑战自我的机会来了,应该把自己放到一个新的平台去磨练,虽然在教学中我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了县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并且六年的教务工作使我在教学管理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如何统领全局、如何进一步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行动,我觉得校长岗位是一个创新的平台,于是我报名参与了武潭镇中心小学校长岗位的竞聘。2002年上学期刚过,武潭镇中小学校校长竞聘会在武潭镇联校会议室热烈而庄重地举行。聘请的专家评委在前排一字排开,联校长宣读竞聘程序和择优录用、民主考评标准后,各路精英登场演讲,在竞聘演讲会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庄重、激烈、公平的气氛。
当我登上演讲台时,我镇定自若,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和英姿飒爽的风采,深入浅出地从校长的治校方略到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管法、教法、学法的创新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标准,通古今之变,立一家之言,发表着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赢得了所有在场人一遍又一遍的掌声。经过严格的考试、答辩以及考察,我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竞聘为武潭镇中心小学校长。
我踏上了校长路上的第一步——且行且思,成长自我,追寻幸福。
一、寻求突破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所学校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校才能得到发展。而我所在的这样一个教师群体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从他们的脸上我找不到半点对教育的喜爱之情。于是,我以创学习型、研究型学校为办学宗旨,强化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为拉手,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用以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
有学者指出,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职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作为信仰,视为意义之旨归,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使他们通过学生的卓越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和扩充。
而我所面对的教师基本上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教师,他们把教师职业作为了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教育没有激情,更谈不上热爱。要改变这样一种状况,我认为关键要搞好思想引领,要让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理想,有干事的冲动、有追求的目标。
于是,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播种教育的理想。每周的教师会成为了我传播思想的有效平台,每次会上我都会为老师们讲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斯霞、霍懋征等教育名人的故事成为了老师们思想成长的“催化剂”,那些长期扎根山村不计个人得失的最美教师的故事成为了老师们思想成长的源头活水,而我自己的故事则成为了老师们思想成长的“法宝”。我经常现身说法,把对教育的追求、对学生的关爱、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成长一点一滴讲给老师们听,引领老师们慢慢成为把教育作为事业乃至志业的教师。
思想变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的耐心与信心。我时刻关注着老师们思想动态,经常与他们促膝长谈,找他们拿主意,了解他们对自己发展与对学校发展的真实想法,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个教职工,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重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快乐。就这样,我成为了老师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了他们的亲人;学校则成为了他们赖以栖居的乐园。于是,“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成为了教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伴着晨曦出发,披着月色回家”的教职工比比皆是,他们总是那样辛苦并快乐着。2006年8月,我奉命调任桃花江小学校长时,在欢送会上,全体教职工均是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一声声“黄校长,我们爱你,我们舍不得你离开”至今萦绕耳畔。我只要一想到那场面,我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深深认识到真情的付出一定有真情的回报。
如果说“学生成才是教育工作的着眼点”,那么“教师成才是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元气,我们为教育事业培本固元,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让教师成才。于是在思想引领的同时,我想方设法为老师搭建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引领他们立足本职成才。因为我明白,要让教师在人生事业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学生爱戴、家长满意、领导赞赏的优秀教师,关键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
首先,就是让教师静下心来读书。因为老师们玩风太甚,打牌、买码挂在嘴边。我给老师们购买书籍,订阅杂志,推荐网站,每周的教研活动均要求老师们学名句、学名篇,我和管理团队每周均要同每位老师进行一次学习心得的交流,每天早自习均要求语文老师同学生们一起诵读。这样,闲聊的老师少了、爱读书的老师多了,校园了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
其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指导。我明白,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指导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他们由于无人引领,往往找不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素养的提升成为了一句空话,有的老师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听过别人的课,同时也没有人听过他的课。于是我把指导教师的教学作为专业素养提升的着力点。我每周均要进行一次教学讲座活动与上示范课,通过“校长讲坛”“授课观摩”等活动,引领老师们学会如何在课堂上把学生推到主人翁的位置,让老师们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带来的愉悦。为了让老师们走进新课程,我利用寒暑假、星期六与星期天,为他们进行了近30天新课程培训。我特别注重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每期的听课均在50节以上,并对其授课内容等认真剖析、总结提高。指导教师上教研课达50人次,指导教师上比武课获市、县以上奖励达18次。如辅导肖亮老师上比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获省二等奖,辅导文波老师上比武课《磁铁》获市一等奖等。老师们在我手把手的指导下,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脸。由于我的努力与执著,老师们随着我慢慢地走进了新课程,慢慢地喜欢上了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
二、率先垂范,提升自身素质
打铁要靠自身硬。要想融入一个集体,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还得靠过硬的自身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成为教师的教师,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而要成为教师的教师,你就要一天比一天深入地钻到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去,那时候,人们称之为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的东西,才会在你面前呈现出来。
上任伊始,我就大胆地提出“所有老师向我看齐”的口号,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担任校长的同时,坚持担任了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力争当一名科研型、实践型的校长,在教师中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我努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认真学习与研究,我每天至少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与调研,向书本学、向老师学、向学生学、向家长学、向专家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当我看到我的老师课余讨论的是教学、回家关注的是书本、心中装着的是学生时,我明白我的做法已经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汗水没有白流,学校声誉鹊起,学校成绩斐然。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人数由600余人增至1200余人。在连续四年的县创新能力大赛中,学校选手所获名次均名列前茅;广播体操比赛获县一等奖;在第四届、第五届艺术节中,学校选送的节目获县一等奖;2003、2005年的幼儿广播体操比赛获县一等奖……
真挚,是我作为山里人的独特品质;真诚,是我成为师生偶像的永恒情怀。在学生眼里,我是妈妈老师;在老师眼里,我是兄妹般的领导;在家长眼里,我是胜似亲人的校长。四年的校长生涯,我思索着、践行着,同时也不断地积累着,我成长了,我收获了,我收获了我人生的第一笔财富——让别人感受快乐与幸福,才是服务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对幸福人生的执著追求。
潜心探究,享受幸福
机遇从来都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些脚踏实地的人。2006年8月,县教育局一纸调令把我调入桃江县的窗口学校——桃花江小学担任校长。面对有70余年办学历史,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历史名校,我深深知道这是我人生的又一大挑战。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如何突破学校长足发展的瓶颈,是我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一张白纸上好画图,而在一张漂亮的图纸上再添枝加彩,真的需要实力。如果说我在武潭镇中心小学这张“白纸上”画出了一副漂亮的“图案”,那么在桃花江小学这张“彩纸上”我又如何画图呢?带着思考与困惑,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跨上了校长路上的第二步——潜心探究,享受幸福,完善自我。
一、认真调研,找准切入点
一所学校不管怎么优秀,它都有缺陷,都存在着发展的空间。上任伊始,我没有凭自己已有的工作经验,轻率地发表高谈阔论,而是一头扎进学校,找干部,找师生,找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了解情况,乡情民意、校情、教师情和学生情都汇集在我的小册子上,多少个夜晚我独守着孤灯,在梳理情况、理清思路、策划着学校的未来……
就这样,我出台了以“质量、特色、品牌、优质服务”为主题的学校发展规划。
就这样,我敲定了学校争创省、市级示范小学的领导班子、师资队伍、物质条件、学校管理、教改教研、信息网络、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指标。就这样,我同学校其他行政一道紧锣密鼓的进行学校“生态、人际、人文、课程、信息、法制”六大环境建设。就这样,我们确立了“幸福教育”的办学思想,树立了“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办学宗旨,确定了“为师生的终身幸福导航”的办学理念,把追求幸福作为了我们教育的梦想。
二、树立服务理念,创建幸福校园
学校就是为师生服务的场所,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快乐与幸福。怎样为师生服好务呢?怎样把校园变成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呢?我参观过许多名校,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校环境优美,每一处均能彰显学校特色,浓浓的校园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我决心为师生创建一个幸福校园。
优化美化环境,给师生一个温馨的家,校园理应成为师生的家园与乐园。
为此,我多方面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校园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学校装备条件与办公条件。在短短的六年里,我为学校争取到了500余万资金,兴建了一栋教学楼,改扩建了校门,修建了塑胶操场,装备了班班通与机器人室,教师办公条件也是焕然一新,尽可能为师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现在,当我看到师生们灿烂的笑脸,我感到欣慰;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我感到愉悦;当孩子们捧回湖南省机器人大赛金奖,我感到自豪。我想,只要执著,一定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各项资源建设。注重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资源建设是我们的首选,要把一所学校办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网络共享是必备条件,于是我们实现了班班通,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强了教学效果,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了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我校建立了桃花江小学网站,建立了语文、数学教学资源库,老师可以在网上或学校的课件制作室里下载各类教学资源,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进行修改、利用。各教室均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
要给师生一个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园,最关键的还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根植于学校土壤的文化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那么,如何让学校文化彰显出自身特色呢?目前学校正致力于建设四高幸福文化,即高档次的校园文化、高效率的管理文化、高品位的班级文化、高质量的课程文化,通过幸福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味。
重塑职业内涵,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人有很多的目标和追求,其中对幸福的追求则是人生的主要理想。面对职业倦怠感越来越严重的教师群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唤起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找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努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享受教育的幸福。基于这些考虑,我在学校提出了“把教师的培训与学生的培训对等起来”的校本培训理念,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为特级教师成长的摇篮”的培训口号。
(一)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这种专业成长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意味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我认为,建设学习型团队则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切入点。
1.建立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研修习惯形成。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就没有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他们就不会真正体会到教学的愉悦、精神的满足和能力的发展。教师自觉研修、主动研修是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要想教师真正专注于校本研修,把研修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把研修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关键靠长效机制的建立。于是我们建立了发展性目标体系:学校制订了《校本研训教师成长十年规划》,提出了教师“三格”培养要求,即“入格”“升格”“风格”,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不断成长;学校为每位老师建立了成长档案;为了规范管理,学校为每位教师每期建立了成长手册,将教师专业成长分成目标导航——我们专业成长的“针”,思政研修——我们专业成长的“舵”,综合研修——我们专业成长的“帆”,学科研修——我们专业成长的“船”四大板块,装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手册。除了学校层面的目标体系,我们还要求教师自主制定成长规划。这样一来,从学校到教师自我发展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就已形成。有了目标,如何实现,关键靠落实,于是我们建立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制定了学习型教师评选方案与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为了强化校本研修的管理,建立“二元化”管理模式,即每一个行政纵向主管好各部门的工作,横向分管好各级部的工作。这样有利于校本研修的每一个环节均有人负责管理。
2.建立校本研修网络,促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校本研修网络的构建是促教师专业成长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学校研修网络的构成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研修网络,由三级研修网络构建了一种校本研修的“三四六六”模式。一是学校提出三格培养的目标:入格、升格、风格。二是学校层面开展了四种综合研修方式:“每周经典”即由老师每周推荐一篇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每月论坛”即由学校教学骨干每月就课题研究与专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组织相关的学习与讨论;“校长引读”即由校长就教育的热点问题每周进行引导并推荐相关的文章;“每期对话”即请各级的教育专家每期与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对话与研讨。三是教研组层面组织开展了学科研修的“六个一”活动:推荐“每周一篇”、“每周一句”,即由一位教师推荐一篇本学科的教学经验文章,一句中外教育家的教育名言。交流“每周一记”,即由一名教师就本期一个教学案例及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之后形成教学后记,在教研组内交流。提出“每周一问”,即全期每位教者在教研活动时提出一个教学中的问题,并就该教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施“每周一评”,即针对本周本教研组的教研课或所看录像课,教者与听课者分别发表上课体会、评课观点或听课感受。进行“每周一拟”,即要求备课组就一周的教学安排、教学建议、教学设想,同年级四、五位教者聊一聊、拟一拟,确定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案。开展“每周一备”,即备课组同研一堂课。这样的“六个一”,让教师们的学习收获有人及时共享,教学经验得到及时分享,上课得到及时关注,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教学也有人共同商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中,老师们能获得真知灼见,取得教研成果,真正得到自我发展。四是个人的自我研修达到每期“六个一”的研修要求:即研读一本教育专著,作好一本学习笔记,写好一次教学(或研究)反思录,搞好一次学习(或研究)经验发言,作好一次课例展示,完成一篇教改经验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
3.优化课题机制,促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我发现做大课题的研究时,往往开题时轰轰烈烈,结题时草草收兵,老师们总觉得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就其原因,就是一些大课题与老师的教学实际有一些脱钩的现象,老师们总感觉,做大课题是专家的事,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做。后来我们把课题做小,两个或三个老师找一个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且存在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研究的时间可以是三五天、十天半个月或一年半载,研究的过程可以时时进行,然后要求老师把微型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校老师均有课题做,均能做课题,真正做到了人人均为研究之人。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2010年7月学校被评为“全国科研先进单位”。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职业幸福感。有人说,德才兼备德为先。这是十分有道理的,一个人的德行是其人格魅力的晴雨表,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讲,优秀的德行尤为重要。他的言行可以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他面对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教师用心培育的人、是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崇高,他才会赋予教师这一职业更深刻的内涵,他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教师,成为一名学生心中的名师,成为学生心灵的设计师。当教师成为了学生心中的名师、成为了社会认可的名师,他就是一名幸福的教师,就会深刻地领会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格言的真谛。我们专门为老师制定了一本《师德修养足迹本》,让老师们时时刻刻感受师德的内涵与价值,享受师德修炼的硕果,一年一度的感动校园教师评选,重点放在师德师风的考察上。
创新教育教学,培育幸福学生。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成长,在成长的路上享受教育的幸福,从而成为最好的自我。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条件就是完善德育体系,构建德育网络。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先育人、再教书,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党政工少齐抓共管、全体教师共同承担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形成了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体系,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让学生快乐成长,必备条件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讲素质教育,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就是严格按照部颁课程计划开齐所有课程。我们不仅开齐了所有课程,而且要求所有老师均要扎实上好每一门课程,同时还注重校本课程的建设,开发了“走向悦读,拓展思维”的校本课程与经典诵读课程。于是我们的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学校实施因材施教,注重社团建设,全校一共开办了33个社团,分别于周一、周二、周三下午进行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活动的愉悦,他们的心态是阳光的,他们的神情是快乐的。为了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学校还实行了每天快乐八事活动:每天一歌、每天一诵、每天一读、每天一劳、每天一站、每天一跳、每天一讲、每天一记。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每年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合唱节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谌赛男老师墓;新学期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邀请“推进国学教育,引领孝行天下”演讲团来校演讲;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举行慰问演出;组织学生上街道进行大扫除与清理牛皮癣;组织学生参与走进桃花江活动,了解我县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等。因此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枯燥的、单调的,他们爱学习,享受学习,享受幸福。
“加强阅读,拓展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基础。我们构建和弘扬“热爱书籍,享受阅读,亲近经典,奠基人生”的特色阅读之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各种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活动,用以提升学生的境界,丰富学生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
“倡导绿色阅读,共建书香校园”,一年一度的“我读书我快乐”读书节活动总是在激情三月如期而至。学生“亲近母语,走进名著”,遨游于书的海洋。“文学社”精彩纷呈:“让理想自由放飞,让个性充分张扬”,“小荷”文学社以“用我们的笔写我们的故事”为座右铭,以“小荷”为活动阵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文学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沙龙中,回响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郊外原野里,留下了孩子们采风的足迹;演讲舞台上,回荡着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
学生要发展,评价是关键。为此,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三维多元评价的研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性的、激励性的、多角度的评价。此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有利于密切家校联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立足课改根本,构筑幸福课堂。课堂的变化是教育核心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根本在课堂,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的课改才是成功的,我们的课堂才是和谐、高效、灵动的。为了让师生享受课堂教学的愉悦,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乐园,学校全力构筑幸福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营造一种生态课堂。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围绕幸福课堂的构筑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教改活动:每周的学习与教学反思均要围绕幸福课堂做文章,每期的教学沙龙活动均是讲我的课堂中的幸福小故事,所有的教研课与比武课均必须围绕幸福课堂开展讨论,课题研究围绕幸福课堂进行。
其实,幸福课堂的构筑是打造幸福教师与培育幸福学生的纽带,因为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面度过,如果课堂不幸福,那师生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呢?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一个过程,是我们当校长最应该关注的,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课堂,我去观课议课,我去引领指导,我一直带一个班进行数学教学的试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老师进行幸福课堂的研究。一堂课下来,当我看到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时,我知道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的课改是成功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作为校长用实际行动引领老师发展是最有价值的。
当学校以优教、优育、优导、优管的办学实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由1200多人猛增至2800多人时,我明白我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当学校在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创特色学校、校本培训、创示范家长学校、学生阅读、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工作评比与竞赛中,有60个奖项获得全国、省、市、县先进时,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全市教师工作及校本培训的现场会开到了学校,全市校长论坛与市级名师特师研讨会也在学校召开,推广学校经验,我多次在省、市、县各种会上作经验介绍时,我发现我的办学理念是先进的。当2009年9月9日教师节我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模范教师的表彰大会时,我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且还在大会上代表全国中小学教师发言,获得了一阵阵掌声。一个个荣誉走向我时,我明白了我的所有付出得到了认可。当我所写的教育教学感悟一篇篇见诸于报刊杂志,当特级教师的桂冠戴在我头上时,我知道我的探索之路成功了。当《湖南教育》以“教育必须朝向幸福”为专题报道我校的发展历程时,我明白我的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在桃花江小学的六年校长生涯里,我进步了,我成熟了,我享受到了教育人生的幸福,我明白了“校长”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