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上就上手的96个赚钱小生意
34726300000084

第84章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在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中,中国书法艺术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解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既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得特别早,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是指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艺术,应该是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是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之间形成的。但是,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来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有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却已经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也已经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隶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也蜂拥而起,例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书法名家,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因此,书法艺术收藏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对艺术的推崇,又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膜拜。那么,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藏家如何选择更有价值的藏品?一般认为,首先要看作品是否出于名家,一般来说,著名书法家与普通书法家作品的价位相差很多;其次要看是否为名作,即书法作品的内容及意义如何;再次要看书法作品是否在艺术家一生的创作中具有重要位置,或者看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最后就是要看作品的保存和流传情况,品相好的书法作品,自然价值就高,同时历经多次著录及历史上著名藏家收藏过的流传有序的作品也是书法精品中的上上者。

中国的书法艺术,其精髓便是“汉字”的书写。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书写方法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汉字的书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描摹。

描摹就是指,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放在毛笔后面。手臂要离桌子一段距离。

(2)临写。

临写就是指,对照着原作,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地书写出来。五千年来,有无数的书法家,他们虽然留下了相当多的书法佳作,但是却没有留下写字的科学方法,例如为什么临写得像?为什么临写得不像?来自大连的小学教师刘向东提出了汉字临写的根本原理,撰写了《汉字临写大揭秘》一书,从而解决了汉字临写的根本难题。这一方法不但适合于汉字的临写,也适合于世界上一切文字的临写。《汉字临写大揭秘》一书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背临。

背临就是指,在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3)创作。

创作就是指,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