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农业园艺知识篇》(上)
34723300000003

第3章 奇花异草和名优果木(3)

柿树属于柿树科,落叶乔本,树高十余米,树冠开阔。柿树在我国分布很广,长城以南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全国有集中成片的柿树材112万亩,年产鲜柿14亿斤。我国柿树分布之广,柿子产量之大,加工利用之多样化,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我国柿子品种繁多,约有200多个品种,主要栽培品种有:①大磨盘柿,别名盖柿,为我国著名的古老品种,主要产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区。②莲花柿,别名萼柿,主要产于河北、山东、河南。③绵柿,别名绵瓤柿,适于制饼,主要产于河北、山西。④大面柿,主产于河北、河南。⑤水柿,为制饼佳品,主产于河南荥阳。⑥镜面柿,为山东省有名的品种,是制作山东特产“耿饼”的主要原料。⑦大火晶柿,为软食著名品种,主产于陕西临潼。

柿子味美,营养性佳。鲜柿含有碳水化合物1517%。每100克鲜柿,含糖15%~165%,蛋白质136%,脂肪057%,维生素C7~11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无机盐等。其营养价值仅次于柑桔,高于苹果、葡萄、梨等。柿子除作时令果品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各种风味食品。熬成柿糖,浓甜如蜜;轧压柿汁,沁人心脾;蒸柿酒,醇香扑鼻;做柿饼、柿糕,可补脾健胃,又是婴儿断乳后辅助食品。

柿饼为我国主要特产。山东菏泽地区所产曹州“耿饼”和河南荥阳地区所产“广饼”最著名,畅销国内外。柿子切片晒干,磨成面,脱成柿坯,能长期保存,灾年可用来代替粮食度荒。我国群众把柿树叫做“木本粮食树”,并有“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的说法。

柿子是吉祥的象征,过去民间常把柿子赠送给新婚夫妇,作为“永结同心”的祝福。

柿树木材纹理直,结构细,韧性强,不翘不裂,耐腐性强,可制作农具、家具和用于雕刻等。柿树叶大茂密,夏日可遮荫纳凉,秋天叶红似火,胜似香山红叶,可供人们观赏。

蛋白蔬菜——蘑菇

在食用菌生产中,蘑菇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高居首位。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常吃蘑菇,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降低血压。

蘑菇的模样有点儿像植物,其实它是一种腐生真菌,和其他食用菌一样,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因此,培养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蘑菇的一生,从孢子萌发开始它的生命历程,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下长出菌丝,无数纤细的菌丝聚集在一起,形成菌丝体。蘑菇的孢子就像植物的种子,菌丝体好比植物的根、茎、叶,主要功能是吸收养分。菌丝体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形成菇蕾,样子像一颗白色的纽扣。菇蕾逐渐膨大,长成一朵白色的小伞,这就是子实体。蘑菇的子实体相当于植物的果实,成熟后能产生孢子,繁衍后代,也是供使用的部分。

栽培蘑菇,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和家禽、家畜的粪便作培养料,加上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培养料先要在室外堆制发酵,然后搬进菇房,在人工控制温度和通气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培养料经过前后两次发酵,就可播种。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可一连收五批菇,每平方米产量为10~20公斤。

厨房珍品——香菇

香菇又叫冬菇,它的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上品。我国近百种名菜配料都离不开香菇,尤其在国外的中国餐馆更把香菇列为不可缺少的辅料。

香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水果和蔬菜数倍。常吃香菇能预防感冒、肝硬化,还能消除血毒,降低胆固醇,防小儿佝偻病等。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还发现香菇中含有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此,它的身价越来越高。

香菇的一生也是从孢子萌发开始,长出白色、绒毛状的菌丝,菌丝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又能产生孢子,繁衍后代。在自然条件下,香菇的一个世代约需8~12个月,采用人工代料栽培,可缩短到3~4个月。

我国栽培香菇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早先栽培都是采用就地把麻栎、枪栎等树木锯伐成段,分散管理,让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的方法,不仅产量低,而且伐木毁林损失大。近年来,人们把香菇纯菌种分离出来,然后进行人工接种,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并且又创造了代料菌块栽培法,使没有木材资源的地方甚至城镇居民也能生产香菇。

香菇的代料菌块栽培法,就是利用木屑、甘蔗渣、玉米芯、高粱杆等多种农副产品的废料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掺水拌匀后装入塑料袋中,压实成块,代替段木。隔袋打上接种穴,接入菌种移进菇房,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育。大约经过3个月的时间,渐渐发育成香菇。一块菌块约可采收5~7批,平均每块可收鲜菇15公斤。

“植物鸡肉”——草菇

草菇是一种高级食用菌。因为它烘干时有浓郁的芬芳香味,所以又有兰花菇的美称。草菇体肥肉嫩,鲜美可口,并含有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人们称它为“植物鸡肉”。草菇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高血压、慢性胃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草菇属于生长发育很快的腐生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料接种后7~14天就会出现幼小的菇蔻。从播种到成熟,只要15~20天。在这样短的生产时间内,需要及时地供给它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外界条件。

我国广东、福建等省栽培草菇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稻草作原料在田间露地栽培,出菇迟,产量不稳定。现在采用农副产品的废料如棉籽壳、废棉绒、甘蔗渣、麦秆草、茶叶渣、香蕉叶加锯末等为培养料,利用菇房进行室内栽培。这样既能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不受外界自然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又能利用原有的设备进行立体生产,不与农作物争地。

草菇生长很快,一般播种后1~2星期就能长出像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3~4天后就发育成大小的菇体。这时采收,质量最好,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

保健素菜——平菇

平菇个大肉厚,带有鲍鱼风味,所以又叫鲍鱼菇。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及维生素,不仅是一种美味食品,同时又是治病的良药,著名的山西五台“舒筋散”,就是用平菇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常吃平菇能增强人的体质,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平菇生活力强,栽培容易。一般采用段木栽培、瓶栽和菌床栽培等多种方法。平菇生长快,从播种到采收约经40天,当菌盖边缘将要平展时就可采收。边缘翻卷表示已老化,质量下降。平菇生产简单易行,成本低,成功率较高,是农村或厂矿、部队、学校利用零星土地进行生产的一项副业。

平菇属于木腐菌,野生在枯死的树桩上。它有很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目前我国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高寒地区,都已大量种植。尤其是采用代料栽培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栽培平菇的原料相当广泛,绝大多数作物的秸秆、糠、壳,酿造厂的废渣以及各种树木的叶、木屑等,都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它可以在室外栽培,进行菜菇间作、粮菇间作以及在树下、葡萄架下栽培,也可以将空闲民房、防空洞、山洞等改造成菇房,进行室内栽培。每平方米约可采收平菇15公斤,高的可达20公斤。采收后喷一次营养液,过10~15天左右,又可采收第二批、第三批菇,其中第一、第二批菇占总产量的40%~60%。平菇可以鲜食,也可以烘干或晒干贮藏。

素中之荤——凤尾菇

凤尾菇是一种高温型食用菌,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经几年来的引种试验和推广,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安家落户”。

凤尾菇的味道鲜美,具有香、脆、嫩、滑的特点。它的蛋白质含量接近肉类,矿物质含量高于牛羊肉,特别是人体中必需的而一般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八种氨基酸,全都具备。因此,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凤尾菇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凤尾菇的生产工艺简单,栽培粗放。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稻草、棉籽壳、农作物秸秆、糠渣、酒糟等农副产品及废料作原料,进行室内或室外栽培,也可直接在农作物下套种间作。还有的利用自然温度,采取地上发育、地下出菇的上下结合的栽培方法。凤尾菇还可作家庭栽培,利用瓶、盆、箱、筐及塑料袋等用具,在住房、阳台、厨房或楼道上栽培。它的生产周期短,从播种到采收,短的只需20多天,最长也不过1个月,产量却成倍高于其他食用菌。

儿童增智菇——金针菇

金针菇有一根长长的白色菌柄,顶着一个金黄色的小菌盖,形态优美。它的肉质脆嫩滑溜,味道鲜美,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为它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儿童的记忆和智力发育,所以被称为“儿童增智菇”。常吃金针菇,还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及胃肠道溃疡。

金针菇原是一种野生在枯木上的腐生真菌,主要依靠树木内的营养为生。它有很强的耐寒力,菌丝在零下20℃也能存活,只是停止生长。当温度在7℃~8℃以上时就继续生长并茁壮出菇,而气温高于18℃出菇则受阻,30℃以上甚至会造成死亡,所以有些地方称它“冬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