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而言,他有一只耳朵是聋的。假使我们对着这只聋的耳朵说话,那便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已。有些人,有一只眼睛是瞎的,那只眼睛已看不到什么东西了。当你拿东西在他那只瞎了的眼睛前虚晃,他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正确的方法,否则我们便会失败。正如一句老话所言:
我们一定要站在人家的上方。
因此,假使我们用心找,一定可以找到接近他的方法;假使再按照这种容易接近的方法去做,那么我们的努力必会得到赏识,并有很好的收获。不过,这往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与心智。我们都见过,有些人很粗暴,有些人很沉默,有些人很冷酷,有些人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有时也有点害怕,也许他不只会叫,而且还会咬我们。我们一定要花功夫去研究一个人,琢磨该如何接近他。如果不成功,只责怪自己,这种作法实在不高明。
只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意孤行,失败时便把一切过失都推给别人,这种做法也很常见,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有些人经年累月往前冲,往往不顾后果,常常同人家摩擦,事情愈弄愈糟。小说家汉弥尔顿·费甫曾讲过一个售货员的故事。那个售货员说,要推销东西的话,走前门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有时候,屋里的人根本不来开门。有时候,你等了好半天,听到门闩除去,门开了三寸,他却当着你的面,“嘭”的一声把门给关上了。所以,聪明人一般是走侧门,当然最好是走后门。因为敲后门不用等太久,人家也比较容易接近。一般说来,许多人家的后门都是开着的,这样你便可以把要推销的商品好好介绍一番。他又说,一般人家的前门看来很威严,我们不能把门禁得森严,看作是主人的个性。也不能把那个摆架子的样子,当作就是女主人的个性。假使我们花功夫,敲开侧门或后门,我们会发现,这些人都是仁慈、友爱、有人性的好人。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以适应人家;不要希望调整人家,来适应自己。人与人之间,有许多麻烦就是由此而生。我们盼望人家来适应自己,这就像我们做了一只鸽笼,希望人家也乖乖地在笼子里呆下去!
有些人会觉得,假使我们带了榔头,以强硬的态度待人,那么即使那个人的两个耳朵都聋了,他仍会懂我们的意思。这是大错特错!而且以这样的态度待人,结果他只会同你更疏远,而且永远也不能进入他的内心。
你只要想一想,假使人家以这样的态度对我,我们会何等生气!即使我们会同情这种人的用意是好的,但至少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友谊之门都给关起来了。即使我们会同意这些人所发表的意见,可是他们的战术会触犯我们。我们且想一想,这些人的见解本来很好,可是只因为方法不善,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许多家庭,父母在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儿子不听话,这也是因为这些父母不能揣摩儿子的心理,他们的方法显然是不当的。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有人两手一摊,说:“我们做得到的,已经尽量做了。”好像在某些情形之下,已没有了最恰当的方法,因为长年的迟疑不决,优柔寡断,而且还被偏见、习惯和恐惧所遮掩。也许这一方法不容易找到,可是总有最恰当的方法,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寻找。
一个人心中的城府,四周都有高墙将它团团围住。它在那里显得骄傲而又虎视眈眈,不会轻易开门,谄媚、恳求、威胁也不一定奏效。我们不能用高处的职务来镇服,只有用平等的态度使人心悦诚服才是。
有一个美国官员对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一个英国人家里做客。那个英国人以正式的礼节在大门口迎接他,这是英国官员对陌生人的礼节,所以那个美国人觉得很不自在。吃饭的时候,主人送上来一盆英国式的果子蛋糕。这盒果子蛋糕触发了那个美国人的灵感,于是他便称赞这果子蛋糕同他曾吃过的美国饼很接近。他还绘声绘色地说,只要在这种英国的果子蛋糕上面再盖上一层糖蜜就是美国饼了。这样一来,原来太过正经的显得有点冷冰冰的晚宴,一下子气氛就显得和谐多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可是保留这一点差别却非常重要。
的确,待人接物之成败,也就在一点差别上。现在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已愈来愈缩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假使在这一方面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其他一切都将归于失败,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他人最真切的一面,用合适的方法与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