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以前,有一位名诗人自问:“世界上有哪一个人的作为,能满足世人的所有需要和欲望?”他想了一整夜,后来他自己回答:“没有一个人做得到。”
尽管是最接近、最亲爱的人也不能做得同我们所要求的全部符合。即使是关系最密切、最温存的人,也不能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做得十全十美,使我们全都满意。如果你能认清这一事实,这便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忽略了这一点,或者是看不清这一点,我们就会不满足于现状,因而希望获得更多,也要求更多了。这样一来,人生就显得很悲惨了。
没有哪一位妻子会彻底了解自己的丈夫;相反地,也没有哪一位丈夫会彻底了解自己的妻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隐私,有死角,不容许他人闯入,因为我们不能公开给人家看,所以便把这些事封存了起来。
在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有一位太太临终的时候非常不快乐,倒不是因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感到不快乐,而是因为想到自己的丈夫以后将永远也找不到开那座蓝柜的钥匙了,其实男人总是找不到要用的东西的。
还有一位心肠极好的大布道家菲利浦·勃洛克斯。当提到他时,有一位朋友说,人家同勃洛克斯只能保持这么远的距离,再往前一步,那扇门就关起来了,甚至你可以听到关门时所发出的响声。他在里面不会开门,朋友在外面也进不去。不过这种情形倒不只他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如此。正如美国女诗人爱密莱·狄瑾逊所说的,我们需要一点“绝对机密”,她就是一个如此缥缈、如此怪诞、离群索居的人物。她藏着什么秘密我们都不知道。
常常有人对我们说:“求取智慧是当务之急。”可见智慧比金银财宝还珍贵。
旁人误会你的意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相反地,旁人了解你,则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批评德国人说:
你心里没有一面小镜子,所以看不见旁人的观点。
这句话也适用于旁人身上。我们需要体谅身经百战归来的壮士。在枪林弹雨中突围归来的人们,不是肉体上受过创伤,就是在精神上受过创伤,或者是两方面都受过创伤。这些身经百战的英雄们,如果他们要讲话,就让他们讲;假使他们保持沉默,那么我们也尊重他们,就让他们沉默。受过战争恐怖的人,一下子不容易找到生活的重心。总之,不要把他们看作问题人物。他们不是要人家怜惜,最需要的是体谅。
我曾在一座灰色大监狱中帮助工作了两年,我在那里获得不少经验。监狱当局允许我看犯人的犯案记录。读了这些记录,真使我为之心碎!
假使你了解这些犯人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什么事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错过了怎么样的机会,那么即使你不敢十分肯定,至少也可以了解他们今日有如此下场的一部分原因。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要认识你自己!
这是最有意思的忠言,可是又有哪一位会照着去做呢?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就仿佛获得了一把钥匙,能开启本来关闭着的大门。人类既机灵又畏羞,如果你抱持一种不怎么体贴的态度,对方就会觉察出来,马上像蚌壳一样,立刻关起门来,躲避我们了。
所以我们时常要求得到更多的光,更多的爱心,更多的体谅。有了这些,那么怜悯、欢笑和喜乐也随之而来,使我们可以度过正常的生活。那时候,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爱心,所以人家也不会躲开我们。到那时,我们看到人家所表示的善意时,一定会非常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