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这是他自作自受!”这句话的意思并不真正是指那个人祈求达到某一目的,而是说他在用不高兴的态度工作,同样也只能得到一个不高兴的结果。我们为达到某一目的,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方法,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那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和方法有问题。
当一个人驾驶汽车很不小心,或者很快时,这是他自己在惹祸。如果一个人竟穿着游泳衣睡觉,我们就说他自讨生病。如果一个人吃得太多而感到不舒服,我们说他是自讨苦吃。以上种种行为自不必说,一定会得到这样的结局。
总而言之,不管自己是否已清楚地体察到,我们的日子是一种怎么样的光景,就显示出我们究竟采取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和态度,最后都会像回声一样,反应回来。假使我们喜欢批评他人,舌头如刀,妒忌、猜疑,那么便会愈来愈孤立。同样地,如果我们慷慨、体贴、乐于服务人群,那么我们便能赢得许多朋友。二加二等于四。如果我们的日子过得硬朗欢愉,即使你不存心去交朋友,自然也会交到许多朋友。
以上结果往往取决于我们生活的目标如何?我们真正需要些什么?我们对自己真正的需要是否有清楚的认识?我们也许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要做些什么?可是我们是否真正知道自己要成为何等样的人?并且能真正照着做下去?
换句话说,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我们一生的欲望,也就是我们所祈求的。我们必须小心地祈求,因为我们所求告的,最终总会如愿。一个人的性格,就是许多欲望的总和。我们要怎么样,便会变成怎么样。因为有了所祈求的目标,我们就会把自己的精力和岁月组织起来去实现它。
奇怪的是,很少有人会真正问自己,我们究竟要成为何等样的人物。有时候有人竟会拿这个问题戏弄自己。当他们碰到这问题时,会显得不耐烦,也不用心去仔细思量,就像浮萍一样,把日子滑过去,得过且过,以为“船到桥头自会直”。
假使我们把日常事务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多用些脑筋,那一定会干得非常出色。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把握住,有主张,有目标,有计划,就不会跌跤,也不会毫无把握地活下去,会让一切都有规律,都有方略。
有个朋友对我说过一段寓意很深的话:
我正赶着去乘最后一趟班车,只差一点点就错过了。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上车以后,坐下来环顾四周,除了司机外,竟只有我一人。我突然陷入沉思,感到有点奇怪。我提出了许多本来不会去想的问题来考问自己:我赶上的这列车对不对呢?人坐的车,车厢两旁应该写着“生命”,而在它的前面也应写着“幸福”的。假使搭乘错了,那么我究竟是在哪里错过的呢?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火车就已到站了。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列车进不了站。我下不了车,不得不硬着头皮忍着。
车子还在那里打转,我就数算起自己的光景来了。我很健康,担任的工作也不错,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收入也足以应付必需的开支,还可以买一点奢侈品。我一天工作8~10小时,有空时玩玩高尔夫球,还有许多好朋友。可是总觉得好像还缺少点什么东西。好像自己就没有好好活过,因为整日就在那里磨着时间,合计着每天该做的事情,奋斗一会儿接着便休息一会儿,就这样一边挨着日子,一边继续往前走,似乎没有真正的目标。我同大家一样,很重视安全感,所以就在达到极限之前把事情做好,以求安全。可是我突然发现这极限的范围实在太狭窄了,甚至根本没有什么目标。原来我把达到目标的方法,作为自己的目标了。
我在生活中小心安排了许多保全生命的事情,可是以前我从不会去问:我为什么要保全这条生命?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又做了些什么?我有没有好好生活过?以往的岁月我只是在调理琴弦,可是从来没有好好弹奏一曲!
像我这位朋友那样的人实在不少,我每天都同他们交谈。一切足以使他们快乐的条件都具备了,可是他们就是不快乐。他们很安全,可是在他们心里,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安全感。
是的,我的这位朋友和与他类似的人都在自作自受,他们替自己一生所划定的范围太狭窄了,以致自己无法掌握住。
假使我们都希望人生很丰富,就一定要认识到,在30岁以前,有些机会会来找我们,可是过了30岁,便得自己去找,抓住它,敢于冒险,使它成为自己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