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子物也。”巧借外力,加强自己,走向成功,这是智者常走的一条捷径。
导语
所谓借势,就是借助某种氛围、某种趋势或某种外力,顺风张帆,顺路搭车,实现自己的计划,或借冕生誉,提高自己的矢。名度和美誉度,以致美名远扬。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人的成功,往往要借用外力的帮助。不管他如何有才干有魄力,如果想干一番大事业,并且在人世的艰难险阻中时时保全自己,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巧借外势,力。强自己,走向成功,这是智者常走的一条捷径。
借势的重点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是指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既可以是自然气候,也可以是社会气候。风雨霜雪、冷暖干湿、白天黑夜、阴晴圆缺,都是可借的自然之势;战争与和平、政权的交接与更迭、国家政策的今行与禁止,都是可借的社会之势。所谓地利,是指宜于做某事的地理优势。古人非常注重地利,于是有“兵家常争之地”之说,今人注重地利,于是有“风水宝地”之争。所谓人和,就是人心归向,上下团结。人和是外势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用于己方,就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人和用于敌方,就要制造矛盾。使其貌合神离,相互制约。
互周互济,互相借重,团结一心,不仅能共同做出一番事业来,还能相互倚重,保全自身。
齐桓公名小白,是齐国公子。管仲原来是小白之兄公子纠的师傅。齐国的君主僖公死后,诸位公子相互争位,到最后就只剩下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最终还是小白回到齐国继位,这就是齐桓公。帮助客居鲁国的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鲁国处死公子纠,并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为被遣送回齐国他无疑是要被折磨致死。于是有人说:“管仲咽!与其厚着脸皮被送到敌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杀。”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说:“如果小白要杀我,当初就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既然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齐国。
出人意料的是,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也没有想到。
管仲之所以能够当上齐国宰相,这与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有很大关系。他们年轻时曾秘密约定辅佐齐国国君建立霸业。当时在公子纠处当师傅的管仲对当小白师傅的的叔牙说:“齐国必定是由纠或小白当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继承。很幸运,我们在这两个优秀的公子旁当师傅。不管谁继位,我们都要合力辅助君主。”
桓公继位,因此鲍叔牙招来管仲,救了他的命,并且推荐他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约定。
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笃定的友情。那时,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管仲常常多分利润。因为管仲穷困,所以的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
由这些事,可以看出的叔牙对管仲的深刻了解。鲍叔牙本身也是个有才略的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成为开创春秋霸业的先驱。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多交几个知己朋友,多找几个稳定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求大同存小异,可以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