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34649000000009

第9章  同治帝死因之谜

帝王档案

清末年间,中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女强人开始在宫廷内掀起波澜,她就是“老佛爷”慈禧太后。这个城府极深的女人在历史上有着她浓重的一笔。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她有她的孩子,爱新觉罗·载淳就是其中之一。

爱新觉罗·载淳,人称同治皇帝,咸丰皇帝去世后他便继承了皇位。他的一生像一首跌宕的交响曲,六岁登基称帝,十九岁撒手人寰,在即将步入人生高潮时,生命戛然而止,实在令人叹惋。同治皇帝在位仅十三年,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岁正是青春年少、该有所作为的年纪,为什么偏偏在此时他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这其中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后世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关于他的死因,学术界的讨论却从未停止。

死因揭秘

咸丰帝的病逝让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载淳慌慌张张登上了皇位。那么小的屁股哪里坐得稳龙椅,本该是纵情游戏的年纪却已被桎梏在宫廷繁琐黑暗的枷锁下。轻松和欢笑已不属于他,有的只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这好像是他的宿命,是他刚一出生就注定的结局。他像被牵着线的木偶一样被两宫操纵,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在深宫中,他无力反抗,最终只有黯然离世。

清朝宫廷史料中对同治的死并不是没有记载。从清代皇帝脉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详细记录的同治皇帝从发病到召御医入宫请脉的脉案、处方及服药的情况来看,可以证实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无疑。但这份宫廷档案是否被史官故意作假,我们还有待证实,不能妄下结论。在民间,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曾经盛行。

这样来看,宫廷史料和民间说法完全相悖。为什么同治帝的死会存在两个版本?哪一个更加可信呢?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所著的《清代通史》中就有关于同治皇帝因出游导致患上梅毒最终导致死亡的记载。要问萧一山何许人也,他一生都专治清史,是中国清史研究的奠基人,所以他所著的《清代通史》还是较为可信的。这样看来,民间传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也不是凭空虚构的了。

史料中有这样写道:同治皇帝与皇后阿鲁特氏大婚后,皇帝曾经死水般的日子终于注入了一股清泉,二人都十分珍惜彼此,生活过得很是甜蜜。皇后阿鲁特氏用当今的话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淑女,她端庄文雅,喜欢静静地陪伴在同治身边,虽身处深宫,却不喜欢后宫中的谄媚逢迎,能安静地一直陪伴在同治身边、照顾这位皇帝就是她最大的愿望。但就是因为阿鲁特氏的安静,慈禧便和她结下了梁子。慈禧是出了名的喜欢热闹,这样一来,安静正直的阿鲁特氏就显得与谄媚成风的后宫格格不入。慈禧太后与阿鲁特氏这对婆媳自然是谁也看不上谁。这可难为坏了夹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一边是母亲大人,一边是老婆大人。慈禧太后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她不仅把持朝政,还要干涉儿子的婚姻。她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就让皇帝疏远她,最后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把阿鲁特氏打入了冷宫。

事情还没那么容易结束,慈禧还强迫同治皇帝娶侍郎凤秀的女儿,废原皇后,立凤秀的女儿为皇后。俗话说,还是原配搭子好,同治皇帝根本不喜欢凤秀的女儿,觉得她人虽然长得漂亮,但举手投足之间就透着一股子轻佻与傲慢。他早已厌倦了宫廷内的谄媚与做作,更不想要一个这样的人做老婆。他内心深处还深爱着阿鲁特氏,也知道阿鲁特氏是真正爱自己的人。但虎妈慈禧的百般干预,让这对有情人咫尺天涯。

身为一国之君,朝堂之上没有话语权;身为男人,没有权利和爱的人相守。干脆,我走!于是同治皇帝便经常和太监出宫寻花问柳,出入青楼妓院等场所,以此来慰藉自己。但他清楚自己的行为要保证隐秘,如果事情传出去,定会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所以这期间他经常光顾的是一些藏在偏僻小巷中的逍遥之地。在那里,他终于得到了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慰藉。但这种快乐的日子并未保持长远,直到后来他渐渐发现自己的脸上、背上都出现了斑点,而且越长越多,他开始感到害怕了,于是召来太医为自己诊治。皇帝生病,太医哪敢怠慢,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眼前的皇帝得的分明是梅毒啊!事情的严重性想必太医心中清楚,自然是呈报给了慈禧。慈禧也是惊愕半晌,她知道如果事情传出去,会让全天下的人看笑话,这关系到皇室的威严。可如何替皇帝盖上遮羞布呢,慈禧想到了天花,于是天花便成了同治帝的病因。

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手段来看,梅毒是不治之症,染上梅毒的同治帝相当于被宣布了死刑。虽然至今同治帝的死仍然有不同的版本,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一生可以用悲哀定义。悲的是他出生在帝王之家,哀的是他有一个那样的母亲——这句话他人可能不能理解,但这位清代最短命的皇帝却要用短暂的一生来体味。也许换一个身份,他会活得更轻松、潇洒,不至于连死也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