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6~9克,每日2次,加煨姜、薄荷少许,煎汤温服。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
方解:本方为调和肝脾之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上述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主药;配伍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健脾去湿,以达补中理脾之用,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加入少许薄荷、生姜共为佐药,温胃和中,助柴胡以散肝郁;炙甘草为使者,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助健脾并调和诸药。如此配伍,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常用方剂。
按语:本方以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或乳房作胀,脉虚弦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结肠炎、绝经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盆腔炎、乳腺增生病、神经衰弱、阳痿、视神经萎缩、男性乳房发育症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保护肝脏、镇静、解痉、促进消化、调节子宫功能,以及补血、健胃等多种作用。
(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熟地黄各12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每次9克,水煎服;现多用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面色萎黄,唇爪无华。
方解: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补血,共为主药;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敛阴养血。全方尽属血分药,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补血要剂。
按语:本方以面色萎黄,唇爪无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全、盆腔炎、宫外孕、胎位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后发热、急慢性肾炎、神经性头痛、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慢性风疹等。
(3)圣愈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人参各20克,白芍、当归各15克,川芎8克,黄芪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疲,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解:方中熟地黄、白芍养血滋阴;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行血中之气;人参、黄芪大补元气,以气统血,诸药配合,共达益气摄血补血之效。
按语:本方以月经先期量多,体倦神疲,肢软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过多、贫血、神经衰弱、手术后伤口长期不愈合、血精、全血细胞减少等。
(4)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30克,人参、木香各15克,炙甘草8克,当归、远志各3克。
用法:每日1剂,加生姜6克,大枣3~5枚,水煎服;亦可做蜜丸,每丸约重15克。每次1丸,每日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也用于脾不流血之便血,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带下等。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血而生心血;茯苓、酸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全方养心与益脾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能益脾气,扶脾阳,养肝血,故便血、崩漏、带下诸证可愈。
按语:本方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崩漏带下,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眩晕、崩漏、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特发性水肿等。
(5)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白术各10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白芍、茯苓各8克,熟地黄15克,人参3克。
用法:每日1剂,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亦可做丸剂,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之月经不调,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黄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当归、熟地黄补而不滞;加生姜、大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方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按语:本方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习惯性流产、席汉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痹证、脱发等。
(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各等份。
用法:将五灵脂、蒲黄共为细末,每次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方解: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为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用醋或黄酒冲服,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活血止痛之作用。本方药性平和,合用以奏祛瘀止痛、推陈致新之力。
按语:本方以瘀血积滞作痛,舌质黯红有瘀点,脉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上消化道出血、子宫肌瘤、痛经、产后腹痛、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当注意的是胃气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7)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克,白芍、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生姜、半夏、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妇女不孕等。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主药。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瘀,养血调经;牡丹皮祛瘀通经,并退虚,共为辅药。阿胶、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阿胶还能止血;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并达统血之用;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半夏能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生姜温胃气以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脉、养血祛瘀之效,则瘀血祛,新血生,虚热消,月经调,而病自解。
按语:本方以月经不调,少腹冷感,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不孕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月经后期、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囊肿、阴道炎、带下病、先兆流产、男性不育等。应当注意的是血热者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调节性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末梢循环,促进子宫发育,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8)保阴煎(《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各6克,黄芩、黄柏、山药、续断各4.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凉血滋阴,清热止血。
主治:阴虚内热,带下淋浊,色赤带血,血崩便血,月经先期。
方解:方中熟地黄、白芍养血敛阴;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直折热邪;续断固肾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上药配合,共奏滋阴凉血止血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五心烦热,带下淋浊,经来量多,舌红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先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颈炎、更年期综合征、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不孕症、阴挺等。
(9)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白芍、熟地黄各12克,艾叶、当归各9克,川芎、阿胶、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去渣取汁,或加清酒适量,入阿胶烊化,温服。
功效: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方解:方中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两者又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的要药,共为主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取四物汤之意,补血调经,并能活血调血,以防出血日久留瘀,共为辅佐药;甘草调和诸药,配阿胶则善于止血,配白芍能缓急止痛,加入清酒助药力运行,亦防出血日久留瘀之意,为使药。诸药合用,以补血止血为主,兼以调经安胎,为治疗血虚崩漏及安胎的常用方剂。
按语:本方以月经过多,妊娠下血,产后下血不止,舌淡苔白,脉细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取环后出现、出血性紫癜等。应当注意的是,凡阴虚血热、热证及气滞血瘀之实证禁用。
(10)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组成:牡丹皮、白芍、生地黄各9克,地骨皮15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肾中水火两旺,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黏稠。
方解:方中牡丹皮、黄柏、青蒿清热泻火,为主药;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为辅药;白芍柔肝和阴,茯苓行水泄热为佐药。全方虽属清热泻火之剂,但有养阴凉血之品,使热去而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
按语:本方以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黏稠,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先期、倒经、月经过多、经行水肿、经行下痢等。如见经行腹痛,加香附、乌药;经行量多有块,加生炒蒲黄、茜草;血热甚,加知母、炒地榆、炒槐花等。
(1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0克,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缓。
方解:方中以人参为主药,甘温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为辅药,苦温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茯苓、白术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促进运化。使以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按语:本方以疲乏无力,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妊娠呕吐、崩漏、月经量多、子宫肌瘤、妊娠呕吐、乳糜尿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调整胃肠功能,提高肝糖原,升高白细胞,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整内分泌等多种作用。
(12)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柴胡各6克,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胸脘胀闷,嗳气频作,寒热往来,舌苔薄,脉弦。
方解:方中柴胡、香附、陈皮、枳壳疏肝理气;川芎活血行气;芍药、炙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以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则疼痛、胀闷、寒热往来诸证自除。
按语:本方以胸胁脘腹胀痛,苔薄,脉弦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胃痛、肋间神经痛、梅核气、绝经期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综合征等。
(1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木通、车前子、栀子、黄芩各9克,当归3克,泽泻12克,龙胆草、柴胡、生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涩作痛、阴肿阴痒、妇女带下,以及湿热黄疸等。
方解:方中龙胆草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是主药;黄芩、栀子助主药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助主药清利湿热;配生地黄、当归滋养阴血;甘草和中解毒,又能防止龙胆草、黄芩等苦寒伤胃;佐柴胡疏达肝气。本方乃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之剂。
按语:本方以头晕目赤,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脉弦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前列腺炎、带状疱疹、阴囊湿疹、遗精、急性睾丸炎、盆腔炎、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同时近年来发现龙胆泻肝汤可引起肾损害,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14)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12克,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1.5克,炙甘草5克,通草3克,大枣8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以及寒入经络之肩背、腰腿疼痛等。
方解: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白芍配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甘而益气健脾,既助当归、白芍补血,又助桂枝、细辛通阳;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复。诸药合用,共成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剂。
按语:本方以手足厥冷,遇寒加剧,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偏头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寒冷性多形红斑等。
(15)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5~30克,人参、当归、白术各10克,甘草5克,橘皮6克,升麻、柴胡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亦可将上方制成丸剂,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洪而虚;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为主药;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为辅药,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活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观全方,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之阳气,以求浊降清升,于是脾胃调和,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症状自可消失。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证可以自复其位。
按语:本方以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阴挺下脱,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胃下垂、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肾下垂、子宫下垂、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久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重症肌无力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胃肠蠕动,改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等多种作用。
(16)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知母、黄柏各6克。
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心悸健忘,骨蒸劳热,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
方解:方用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三药合用,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这是补的一面。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同时配以知母、黄柏降相火、泻肾火,共为佐使药,这是泻的一面。各药合用,使之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是通补开合的滋阴降火方剂。
按语:本方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面神经麻痹、绝经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月经不调、闭经、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等。本方滋腻碍胃,脾胃虚寒者不宜用,痰湿阻滞者也不宜用。
(17)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90克,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白术、炙甘草各30克,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20克,远志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末,每次12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还可制成丸剂,每次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劳积虚损,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疮疡溃后久不收敛。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黄、白芍滋养心肝;桂心温补阳气,鼓舞气血生长;五味子酸温,既可敛肺滋肾,又可宁心安神;远志安神定志;陈皮理气运脾,调中快膈;生姜、大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营血不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舌质淡体胖,脉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贫血、失眠、慢性骨髓炎、溃疡久不收敛、低血压、慢性肝炎、血枯经闭、月经过少、产后体虚等。
(18)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6克,黄芪12克,白术、当归各9克,熟地黄30克,黑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气血双补,固本止崩。
主治:突然血崩,甚则不省人事,头晕,气短,汗出,面色白,手足不温,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益气健脾,脾健则可统血归脉;熟地黄、当归补血和血;黑姜温经止血,引血归经。诸药配合,共奏气血双补,固本止崩之效。
按语:本方以经血突然暴下,崩中继而淋漓,气短乏力,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产后恶露不绝、上环后出血等。
(19)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滋阴补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燥咽干,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三药合用,以达到三阴并补之功,这是补的一面。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共为佐使药,这是泻的一面。各药合用,使之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是通补开合的方剂。
按语:本方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男性不育症、慢性咽炎、妇女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突发性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食管癌术后复发、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阿狄森病等。本品长期服用有碍胃之弊,大凡有脾虚痰湿内阻之象者应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人体代谢,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改善肾功能,以及降压、抗癌等多种作用。
(20)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15克,川芎8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桃仁6克,红花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前腹痛,经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淋漓不净,产后恶露不净。
方解:本方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方中当归、熟地黄养血活血,为主药;川芎活血行滞,白芍敛阴养血,桃仁、红花破血行瘀,祛瘀生新,共为辅药。瘀血行则经水得以流通,而腹胀腹痛自消。全方共奏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瘀血阻滞,腹胀腹痛,皮肤瘀斑,舌紫脉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肿块、先兆流产、产后恶露不净、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加快微循环流速,调节血液黏度,以及降血脂、抗炎等多种作用。应当注意的是无瘀血证者忌用;体质虚弱者慎用。
(21)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香附180克,艾叶、当归、黄芪、吴茱萸、川芎、白芍各90克,熟地黄30克,肉桂15克,续断45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温经暖宫,养血活血。
主治:子宫虚寒不孕,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腰脊酸冷,带下稀薄,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等。
方解:方中艾叶理气活血,散寒逐湿,暖宫止痛;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共为主药。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瘀,理气搜风,共为辅药。熟地黄、白芍养血敛阴,以制诸药辛烈走窜之性;黄芪补气,配伍当归有助于生血;续断补肝肾,续筋骨,共为佐使药。诸药配合,共奏温经暖宫,养血活血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经行腹痛,遇寒加剧,或带下清稀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不孕症、痛经、崩漏、习惯性流产、带下病、卵巢囊肿、泄泻、腹痛、尿频等。应当注意的是血热妄行者忌用;舌红口干者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菌、镇痛、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等作用。
(22)四制香附丸(《景岳全书》)
组成:香附500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各120克,陈皮、白术、泽兰各90克,黄柏、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酒糊为丸,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养血行瘀,顺气调经。
主治:妇女气血阻滞,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
方解:方中香附疏肝理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活血,共为主药;泽兰活血祛瘀,为辅药;白术、陈皮、甘草健脾化湿,以滋化源,黄柏清热利湿,共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血行瘀,顺气调经之效。
按语:本方以月经不调,腹胀腹痛,乳房作胀结块,或胸胁胀痛,舌暗脉弦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前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症、胁痛、带下病等。
(23)杞菊地黄丸(《医级》)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枸杞子、菊花各6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亦可用饮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滋肾养肝,益精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涩疼痛等。
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方中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火且降浊;牡丹皮泻肝火;茯苓健脾渗湿;菊花清肝明目。合而用之,具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视网膜炎、青光眼、眩晕症、脑震荡后遗症、眼底出血、月经不调、倒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应当注意的是,若有消化不良、脾虚便溏者,应慎用。
(24)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各9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癥块留结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等。
方解: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气,既有助于行瘀血,亦有利于安胎元,共为主药;宿有癥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牡丹皮、赤芍合桃仁以化瘀血,并能清瘀热,共为辅佐药;丸以白蜜,亦取其有缓和诸祛瘀药力,起到缓消的作用,以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
按语:本方以腹部刺痛拒按,或触及包块,下血紫暗有块,舌紫暗有瘀,脉沉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崩漏、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放节育环后腹痛等。应当注意的是体虚者、孕妇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镇痛,抑菌消炎,降血脂,抑制血黏度上升等多种作用。
(25)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9克,生姜15克,羊肉10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主治:血虚有寒,寒疝腹痛,胁痛里急;产后小腹痛及腰胁,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大或沉弦而涩。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和血,羊肉补虚生血,生姜温中祛寒。全方共奏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小腹疼痛,喜温喜按,舌苔白,脉虚大或沉弦而涩为辨证要点。现在常用本方根据辨证加减治疗疝气、产后腹痛、闭经、崩漏、痛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