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大便稀薄,甚至清稀如水,日解数次者,称为经行泄泻,又称经行而泻。经行泄泻的诊断要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腹泻,大便溏薄,也有本来有慢性腹泻病史,而遇经期则腹泻加重者。
中医学认为,经行泄泻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所致,脾主运化,肾主温煦,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脾肾两脏功能失调,脾虚气弱或肾阳不足,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化,水湿内停,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脾肾益虚,而致清浊不分,开阖失常,水湿杂下,发为泄泻。另外,郁怒伤肝,木气偏旺,横克脾土,经行时经气旺盛,脾虚失运,也可致清浊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经行泄泻需与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及外感性腹泻相鉴别。
(1)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多因食用了不洁的食物引起,伴有腹痛,为痉挛性,腹泻后腹痛减轻,严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经治疗腹泻能迅速缓解。急性胃肠炎与月经无关,即使发生于经期,也可因治疗后迅速缓解,无须等待月经干净才能缓解。另外,急性胃肠炎只是急性发作,不会在每次月经期都发作,与经行泄泻的周期性发作不同。
(2)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可长期存在,时泻时止,稍遇饮食不当即可引发,不论经期或经间期均可发病。而经行泄泻平时大便基本正常,只有到经前及经期才出现腹泻,与慢性结肠炎不难鉴别。
(3)外感性腹泻:外感风寒或着凉后出现的腹泻,一般遇热后自行停止,并伴有流涕、怕冷等症状。本病只是偶尔发作,并明显有受寒史,与经行泄泻的明显周期性发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