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34632700000039

第39章 打捞进入攻坚阶段打捞英雄功不可没

12月5日星期日

天气阴转多云,北风5~6级,温度0~5℃。

海区阴转多云,北风6~7级,阵风8级。

打捞队伍经过短暂休整和补给,在7~8级风的情况下,今天开赴事故海域再次布场,即将开始第二轮全船拉网式潜水打捞。

在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交通部、山东省和烟台市以及解放军参与救助的部队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实行搜索、打捞、尸检整容、运送遗体与登记辨认“一条龙”。来自山东省公安厅、青岛和烟台市公安局的法医队伍和烟台市的医护人员全力投入辨认工作。烟台警备区168名官兵不分白天黑夜,及时把搜寻到的遗体运送到辨认现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为遇难者遗体提供冷库,给辨认工作创造了条件,善后工作小组成员加班加点,大大加快辨认速度,使善后工作进展加快。

善后工作今天又有较大进展,遇难者家属又走114人,目前在烟台为521人。其中吉林省辨认到的21具尸体已全部火化并签订了赔付协议;辽宁省辨认到的68具尸体已有60具火化或运走,签订协议63户。

今日截至20时,打捞遗体1具,辨认遗体3具,运回原籍或火化15具,到达遇难者家属58人。

12月6日星期一

天气多云到少云,北到西北风5~6级,温度0~6℃。

海区多云到少云,北到西北风6~7级,阵风8级。

今天,利用潜水打捞人员休整、补给的时间,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副主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副部长洪善祥,山东省副省长宋法棠,烟台市常务副市长吕在模亲切慰问了由交通部救捞总局局长林玉乃、海军北海舰队副参谋长苏士亮少将、烟台警备区司令员王太圣大校带领的搜索、打捞一线的救捞人员和潜水员代表。石万鹏同志转达了吴邦国副总理的亲切问候,对大家连日来忘我工作、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行为表示赞赏,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再立新功。

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也专门赶来亲切问候大家。

在慰问过程中,听到许多感人的事迹:

“大舜”号轮倒扣在海水里,成了遇难者亡灵的暂时栖身之所。岸上,遇难者亲属等待着和亲人诀别。潜水队员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沉。

宫守杰,42岁,是烟台救捞局所属深圳海靖潜水公司的资深潜水员,曾参与过“渤海二号”的打捞工作。1980年从潜校毕业任潜水员至今,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难度的潜水任务。他说,浪大水浑,下水就成了瞎子,全靠两只手的感觉。因为沉船是倒扣的,在下潜前看的图纸以及水上的指令,在水下只能反向思考判断方位。船中情况复杂,碎玻璃等利器很多,极易割破供氧管和衣服。如果沉船船栏因浪涌移动触到海底,潜水员可就成了笼子里的鱼。

凭借着准确的方位判断,宫守杰钻入沉船,仔细探摸,感觉一扇窗似乎没有人进入过,手探进去,一下子触到了好几位遇难者。他双手撑着窗棂,用头把一具具垂直的遗体顶成水平,再搂住双腿,将遗体一具具送出窗外,一个个系好绳索。出窗,下楼梯,上舷梯,出舱门,钻出沉船,一一送出水面。宫守杰说:“速度太快,我差点儿晕过去。真想让别的潜水员再下一次。可别人下来,还不知能不能找到这个地方。那么多的遇难者家属在等着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而‘芝罘岛’号一天的作业成本是7万多。想到这,我也就豁出去了。”他一天曾从沉船中救捞出28具遗体。

杨林是从甘肃刘家峡水库工场日夜兼程赶到现场的,他共救捞出13位遇难者,仅次于宫守杰。“怕,谁都怕,可咱得想想遇难者家属的心情。”这天,杨林深潜到淤泥层探摸,一下子触到一只脚趾,不禁一个激灵。他努力稳定了一下情绪,慢慢搬开杂物,拂去淤泥,将遗体送出沉船。“每次我都轻轻地摸、小心地运,不可以碰伤他们!”

张潮水刚从新加坡作业回国,就接到紧急通知飞赴烟台,气候和饮食都极不习惯。4次下潜,两次遇险,他说起来却像检讨时“我运气不好,第一次是潜水衣被割破,全身进水,水下电话又坏了。”储永林接着张潮水的话说:“运气不好的是我。我上钻下钻不知道进了多少地方,找到的遗体就是不如他们多。”在潜水系统赫赫有名的储永林对自己十分不满。

救捞现场的人员当中,年龄最大的是交通部救捞总局局长林玉乃和烟台海运公司总工程师孙承华,年纪最小的是海军“北救122”舰上年仅17岁的潜水员李洪建。

在中央军委命名的“英雄救捞中队”服役的李洪建,依然稚气未脱。有人问他下潜时怕不怕、累不累,吃饭时有无异样的感觉?他的回答都是两个字:“不怕”、“不累”、“没事”。

林玉乃是潜水救捞现场总指挥,责任重大的他始终盯在作业面上。12月6日就是他60岁的生日,他哪里有心情过生日呀!

由于十分熟悉“大舜”号轮的内部结构,58岁的孙承华被派上船任救捞顾问,他除了随时提供所需的作业资料,总是盯着一具具浮出水面的遇难者。与他同住一室的记者劝他休息,有事再去喊他。孙承华看了记者半天说:“你不知道,‘大舜’号轮的轮机长刘传照是我徒弟,在24日23时30分,我正同他用手机通话时,船翻了。我赶到云溪村海边,看到第四个被浪打上岸的就是传召。我扯开他的衣服,一边做人工呼吸,一边大喊:‘传照、传照,醒醒啊!我是师傅。’可他再没睁眼!还有那么多亲属等着见亲人最后一面。每看到捞出一个人,我心里就好受一点儿。我尽一点儿力,帮着尽快打捞,让他们的家属早得到一点安慰。”

广州救捞局的6位“打捞英雄”吴建成、张潮水、曾中华、陈有华、吴建新、范文举于11月27日急飞烟台,12月4日因风浪太大而不得不停止打捞作业。这6位广州来的男子汉已经连续奋战了整整8天,每天至少12小时呆在甲板上,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安排到广州救捞局人员下水的时候,无论是阳光灿烂的白天,还是冷风呼啸的寒夜,他们6人总是攥成一个拳头,1人下水,5人在甲板上作业,为水下的同伴打后勤。海底深处,摄氏2度的水温分分秒秒透过薄薄的潜水衣如针扎入骨,潜水员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用手去摸,去挖,去拉,去敲打;海面船甲板上无遮无掩,厚厚的军大衣根本无法抵御零下四五摄氏度的寒冷,坐久了站久了便全身僵硬起来,只有不停地抖动自己的四肢,试图靠这一点点的运动来取暖。海上海下,南国好男儿都在忍受着他们最不适应的一项考验——寒冷。8天来,他们一次次扎下水,“海水再冷我们也要跳!”广州潜水队队长张潮水如是说。食物是排在寒冷之后的第二大考验。吃饭从不定时,菜是一盆大白菜炖猪肉,饭则是大馒头,他们说:“吃什么都没关系,关键是吃饱,只要吃饱了有力气干活就行。”

广州救捞局的潜水员张潮水至今已成功捞出了5具遇难者的尸体。这是他当潜水员25年来接受的最艰难的一次任务。12月1日,他早上8时35分潜了一次水,仅仅8小时后他便又第二次下水。按通常情况,潜水员潜完一次水,在减压舱减压后,必须休息24小时,否则将会导致潜水病。张潮水并没有顾虑那么多。结果到了晚上,他的双肩开始觉得有针从里向外戳似的痛。

张潮水说,潜水衣装备不全,没有照明灯,在黑漆漆的冰海里打捞,全凭经验和感觉。他向记者描述了下水后的情况,一下到水,一股寒气向全身压来,人直打哆嗦。按吴工从话机中传来的指示,他靠着双手向船体搜寻过去,经过船舷、甲板,再到船舱,他发现船舷的门大多是拴死的,根本打不开。接着他摸到船窗,这些窗口一般只有80×40厘米大小,他把玻璃打破后,便猫身钻了进去。他时不时会被杂物钩住,绊倒,但凭感觉,他知道是些柜子,凳子。张潮水告诉我们,在水里尸体都在上方浮着,因此,他往上摸索,有时很快就能摸到一具尸体。这时,他就会向吴工报告:“又找到了!”吴工问:“是男的还是女的?”张潮水又细摸上去,穿着救生衣,全身还有衣服,头发短短的。他回答:“是男的。”然后,他把尸体弄出窗口,再用海面垂下来的绳子绑好,通知吴工他们拉上去。就这样,他捞回了四男一女。他们把驾驶楼和客员甲板前后搜了4次,由于“大舜”号轮船尾插入海底泥地深达4米,估计还未搜到的尸体多半就埋在那里面。队友曾中华有一次在水里一摸摸到一只脚,继而发现是具烧伤的尸体埋在泥里,于是挖开海泥,把尸体拉了出来。

张潮水说在海里会有些奇怪的感觉。由于海底的情况十分复杂,有时摸了很久也难找到一具尸体。他就喃喃自语地说:“你再不出来,我就走啦。”说来奇怪,往往张潮水这么一说,拐个弯,他就能摸到一具尸体。张潮水又说:“来,我带你回去。”原来不但是他,不少潜水员都有类似的经历。

张潮水和他的潜水员战友曾多次在海难事故后打捞尸体,他很遗憾地说,可惜没一次救过活人。他们有时自谑地说,他们是到太平间摸死尸的人。但是没有胆量,没有体魄,没有责任心,是无论如何也经受不起这样严峻的考验的。

近日来,由于吴官正同志专门给烟台市各接待单位及全体同志写了信,善后工作的同志们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接待工作。各省工作组加大工作力度,善后工作进展加快。

今日截止到20时,辨认遗体2具,运回原籍或火化15具,到达遇难者家属89人,遇难者家属返回217人,目前在烟台的393人。其中吉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内蒙古对已经认定的尸体全部处理完毕。

12月7日星期二

天气晴到少云,西北风转西南风3~4级,温度2~10℃。

海区晴间多云,西南风5~6级。

今日,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研究部署下一步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海军“北救122”轮和交通部救捞局“芝罘岛”号轮先后开始搜寻作业。海军负责船前部,潜水员分2条作业线搜寻;救捞局负责后部,分4条作业线(2条重潜,2条轻潜)。截至19时30分,船员舱甲板和旅客舱甲板被拉网式搜寻一遍,救捞局潜水员打开了过去尚未搜寻的水手长间和工具舱,军地双方总计下潜20人次,均未发现尸体。今天,海上涌浪较大,作业环境比较艰苦。晚上,风力加大,受风浪影响,“北救122”和“芝罘岛”号轮摇晃厉害,先后停止作业。据气象台预报,明天风力达8级,海军和救捞局已决定撤离现场避风。

截至20时,辨认遗体1具,累计达241具;运回原籍或火化9具,累计达226具;到达遇难者家属111人,已走92人,在烟412人。对已经认定的尸体,四川省全部处理完毕,河南、江苏两省全部签订协议,山东、辽宁、黑龙江三省善后工作有新的进展。

12月8日星期三

天气多云间阴,西南风转西北风5~6级,温度5~10℃。

海区晴转多云,西南风6~7级转西北风7~8级。

今日,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再次研究部署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事故现场风吹浪涌,“北救122”和“芝罘岛”号轮都已暂时撤离施工现场避风。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在“芝罘岛”号轮召集救捞局和海军的领导和专家开会,分析当前尸体打捞工作的形势,研究下一步实施方案。洪善祥强调,潜水搜寻仍然处于攻坚阶段,一定要多搜索几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要确保潜水员的安全。

“大舜”号轮沉船遇难者及财产保险赔偿顺利进行,已被确认的遇难者人身及财产保险得到了船东公司和有关保险公司的赔偿。

到今天,已经有238具遇难者尸体得到了亲属确认,并得到了按国家有关规定的赔偿。

除此之外,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烟台公司已经给“大舜”号轮的轮机长刘传照赔付了6万元的保险金,刘在该公司投保了人寿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大连公司理赔部经理陈丽说,他们已经接到了8位遇难者亲属的报案,投保总额44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位投保了15万元,本周五将为这些投保人赔付保险金。

青岛平安保险公司理赔部的齐华主任说,他们公司的投保人中有一对夫妇在这次海难中遇难,夫妇二人投保了14万元,公司已准备好了赔偿金,等待其家属领取。

据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烟台公司总经理梁化邦介绍,该公司为“大舜”号轮承担运输货物保险,公司已经给船东公司预付了20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金。“大舜”号轮在最后一个航次的货物保险金是305万元,61辆汽车及货物每车的保险金是5万元。这些车辆有九成以上分别在所在地投保了车险,还将得到其投保公司的赔偿。

“大舜”号轮也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公司投保了5000万元人民币。

今日截至20时,运回原籍或火化遗体4具,到达家属22人,已走51人,在烟383人。对已经认定的尸体,河南、江苏两省全部处理完毕。

12月9日星期四

天气少云,北风转西南风5~6级,温度2~9℃。

海区晴到少云,北风转西南风6~7级。今天上午,领导小组组长石万鹏主持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领导小组及3个小组在烟成员,中央有关部门来烟处理事故的全体人员,山东省、烟台市、遇难者所在省市,海军北海舰队,烟台警备区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石万鹏同志代表领导小组通报事故善后和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并作全面的阶段性总结,对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部署下一步事故处理工作。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山东省副省长宋法棠、北海舰队副参谋长苏士亮少将、烟台警备区司令员王太圣大校到会,并表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协调、指挥下,善始善终把事故处理工作做好。

交通部部长黄振东又专程赶赴烟台,指挥潜水打捞的扫尾工作和实施下一步的整体打捞沉船方案。

对至今未打捞到尸体的遇难者家属的善后工作已经开始。为加快善后工作进度,并考虑到这些家属的意愿,在取得确凿证据的基础上,经与有关省赴烟工作组充分商议,领导小组决定,从今日起,开始办理有关赔付协议。今日已有5户家属签订协议。

今日截至20时,运回原籍或火化遗体6具,到达家属22人,已走132人,未认领到尸体的家属签订协议3份,累计达5份。对已经认定的尸体,尚有4具待火化,其中,山东1具,待死者妻子生孩子满月后处理;黑龙江3具,已签订协议,预计明天可以火化。其余各省已全部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