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正视并满足自身需要
人的所有需要都有权得到正视和满足。
需要是客观存在,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之一,对于规律,我们只能加以了解和尊重,否则就会被惩罚。
比如一些中年人不顾身体(基本需要),只顾工作(自尊与实现的需要),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而一些年轻人只顾满足物质欲望(基本需求),而忽视内心精神需求,中年后就可能被空虚与无意义感所纠缠,以至于什么都有却没有幸福感。
再如父母不懂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身体、精神上受到的损失早晚会以某种方式构成父母的心病;而一个社会不满足公民的需要,社会就会面临动荡不安……
虽然上面罗列的都是极端的例子,但若等到自己处于这种极端的状态,才想到照顾自己的需要,那个代价就太大了。
需要的能否被满足,取决于内外双重因素。动荡或专制的社会会让民众的需要受挫,放任或跋扈的父母会让孩子的需要受挫。然而,并非所有被压抑的需要都源于外界的压制,有些时候,人会以很多方式与自己作对,比如压制自己的需要,这便成为心理疾病的成因之一。
我在咨询中总结了一个衡量自己是否照顾好了自身需要的方法:当你因为自己想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而感到不安时,当你因为自己想要好好放自己几天假的念头感到内疚时,当你想要为自己买一件完全支付得起的衣服、想要出去旅游一次而感觉自责时,我就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你对自己的基本需要忽略得太久了,你实在太需要学习如何好好照顾自己、关照自己的基本需要了。
当你虽然有了成功却不快乐,当你虽然有了名利却若有所失,当你总觉得你得到的不是你最想要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你忽略了你的高层需要,你让你的审美需要,你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需要,受到太长久的忽视,它们正急切地希望得到你的关照和呵护。
你一直细心地倾听自己的需要么?你照顾好自己的需要了么?
人的生理需要是有限的,因为受人的物质条件所限制。
一个胃,再多再好的食物也只能容下那么几碗;一个身体,再多的席梦思也只能睡那么一张。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给自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与麻烦。
需要不满足会导致问题,而超过需要的供给也会引发问题,让人得各种身心疾病。例如当代人的很多躯体疾病都是由过度供给所造成,而孩子的很多心理困扰也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溺爱所造成。
再有就是被市场经济刺激起来的虚假需要也给人造成了许多错觉,使很多人误以为广告所介绍的都是自己需要的,结果导致了更多的对生理需要的超限满足,其清晰可见的现实后果之一便是:由各种违背健康需要的生活方式所引发的各种躯体疾病。
相对而言,人的精神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人在身心构造上的特点——让生理有限,心灵无限——客观上要求人更多地关注心灵。但现状是:一方面,人们对有形的生理需要给予过度关注,另一方面则过度忽略了无形的心灵需要。
当然,这也不能不考虑历史原因。改革前,中国清教徒式的生活主张对人的基本需要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当人们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往往就有了过度反应。另外,改革前中国社会对人的精神需要有很多误导,使中国人以为有了精神就有了一切,今天,当人们有机会充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时,又对自己的精神需要作了过度的否认与排斥,从而使精神需要受到双重挫败。
身心需要满足上的不平衡,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心理诊所出现了不少虽名利双收,却郁郁寡欢的成功者,以及那些有了房子、车子,却靠国外进口药保持欣快感的高薪者。
其实名利与快乐并非对立物,就如同财富与幸福并非对立物一样。一个人本可以既有名利又有快乐,也可以虽没有名利但却仍然拥有快乐,关键在于是否对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给予充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