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怎样具备共情
现在人们都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真正有助于人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是指那种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那种互惠互利、双脑双赢的关系。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而共情的态度与能力则是一个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石。
要想让自己具备共情能力,最容易见效的方式就是学着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懂得作换位思考,学习换到别人的角度和位置作思考,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误会甚至冲突。
但是,真正实践时,换位思考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是由于面对同样一件事物,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每个人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也就不同,即中国古话中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说是“人只能看到他能看到的东西”。
此处所说的“角度”,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所指非常宽泛,如遗传、早年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眼前的社会位置和处境等等。
那些仅仅是受视角影响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他们会在认识到共情的重要性后努力学习并很快具备共情的能力。
我在咨询实践中见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他在懂得共情的重要性后,能够很快克服自己的局限性,学会最大限度地理解他人。
最影响人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是有些人的自我中心倾向。
人在儿童时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认为太阳是为他而发光,星星是为他而闪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他为中心而发生发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了解个体与环境中他人的关系,开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
但是也有一些人,虽然生理年龄长大了但是心理年龄却没有同步发展,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在行为上完全以自己为主,受自己需要的支配,完全忽视他人的感受与存在,这样的人要想具备共情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关注他人并进而关心和体谅他人,因此,对他们而言,摆脱自我中心是具备共情的前提条件。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区别只在于有的紧密有的松散,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人格特质也一样。比如沉默和健谈这一对特质,前者可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数量,却不会影响其质量,所以,是沉默还是健谈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或者个人成长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此,调节不调节关系都不大,顺其自然就可以。
但是,有的人格特质则不然,如善于共情和不善于共情,它们不仅可以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而且也是能决定人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事业做到一定的时候,就需要依赖团队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做人做得好,愿意真心为他做事的人或者愿意帮助他的人就多,他的事业自然就能够蒸蒸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做事的根本在于做人的道理所在。
而一个人能否把人做好,关键之一就在于他心里有没有别人,在于他是否懂得尊重、珍惜并体谅他人,换言之,在于他是否具有共情的态度和能力。
有共情的人,他收获的将决不仅仅是别人的好评,更有有利于他持续发展的诸多资源。
所以,作为生活在人群中的我们,如果想要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想要拥有适合个人成长的好环境,如果想要经常拥有好心情,那么就有必要学习共情,有必要学习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人。
而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共情这一特质,还可以因此而派生出许多有助于人际关系的人格特质,如善解人意、体贴、亲和力、关怀、温暖,以及负责等等。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那些为高度的共情特质所成就的伟人:甘地、马丁·路德·金、拉宾、周恩来、特蕾莎修女等,以及那些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和“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精神,都源于“共情”这样一种人格特质,源于他们对他人的苦难和不幸具有异常深刻的感同身受的能力。
而他们的人格魅力之所以能够与世长存、辉耀千秋,其秘密也在于——共情!
术语十三:共情。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一种习惯,而且还是尽可能从好处去理解别人。共情是直接关乎别人、间接关乎自己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不管怎样,我们无疑是所有物种中最坚持不懈最执著的群居性生物,比最有名的群居性昆虫还要彼此依赖,而且,当你注视着我们的时候,就会看到,在群居生活方面,我们也真的比它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多得它们没法比。
——(美)刘·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