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草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4610700000034

第34章  草原上的勇士——胡秃鹫

为了能够在大自然中坚强地生存下去,它们之间从小便进行着残酷的优胜劣汰。虽然它们脑袋不大,并且还谢了顶,但是却无法阻止它们在草原或山地英勇地翱翔,它们是谁?它们就是草原上的勇士——胡秃鹫。

明星名片:

胡秃鹫又名胡兀鹫,全身包裹着基本为黑褐色的羽毛。它们因为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此名。头部的颜色为灰白色,夹杂有黑色的贯眼纹,逐渐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则为红褐色,其中,后头与前胸上有黑色斑点。胡秃鹫长年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山地地区。与其它动物相比,它们的食物相当特别,主要以裸骨为主。亚成鸟它们通体为深色羽毛,一般需要经过5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成熟。

胡秃鹫的飞行能力很强,经常可以看见它张开健壮的羽翼,在沟壑,高原和草原穿插的山脉间一闪而过。在喜马拉雅山,它甚至可以飞越超过8000米的最高山峰。

胡秃鹫的食管构造有些特别,喉咙宽在70毫米左右,据测量可以吞下直径高达35毫米~25厘米的整块骨头(大至牛脊椎骨),它们非常有弹性,吞下整块巨大的骨头时也不用担心会被撑坏。如果这块骨头太大,影响到了它们的食用,胡秃鹫会叼着它飞至50~80米的高空,然后松开嘴让它落下,直到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

这些裸骨中蕴含的骨髓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可占到90%。有的时候,会遇到没有完全腐化掉的羊或羚羊的尸体,胡秃鹫就会非常耐心地守着尸体等待,直到尸体软的部分已经被清理完毕,胡秃鹫才会进一步的食用它。到了食物短缺的季节,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婴儿都会成为它们充饥的食物。

虽然胡秃鹫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世界的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在高空中盘旋的身影,但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约旦、列支敦士登、黑山、塞尔维亚再也看不到它们了。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瑞士,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胡秃鹫又重新返回来了。

胡秃鹫的族鸟也分布也相当的广泛,在塞浦路斯、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吉布提、克罗地亚、德国、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奥地利、黎巴嫩、葡萄牙、罗马尼亚、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以及津巴布韦共和国等都有它们的足迹。

胡秃鹫的孵化关系是它们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胡秃鹫不仅会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还会三只一起生活包括两只雄性和一只雌性。在孵化期间,这两只或三只鸟就会生活在一起并且共同照顾保护它们的鸟巢。对于这种三只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还没有探明。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两只雄鸟保护它们的鸟巢比一只要容易,也更安全一些。胡秃鹫之间常常会为争夺最好最坚固的筑巢位置而产生激烈的争斗。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胡秃鹫会直接承接金雕留下来的巢穴。

在秋天,胡秃鹫夫妻纷纷开始建设或管理自己的巢穴。一般情况下,胡秃鹫会在其境内建立多个巢,这些巢穴大都位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缝隙当中,完全不受天气影响。这些被占用的巢分别会在4~5年内轮番使用。这样做就可以使鸟巢内积累的寄生虫消失和灭亡。胡秃鹫的巢穴位于海拔700~2000米的高度,通常在1500~1800米左右。构筑巢穴所用的材料有多种,多为树枝、草、动物毛、骨、皮片以及羊毛等。雌鸟每年只产一窝或两窝,繁殖期在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孵化持续时间大约在55~60天,一般由雌鸟来孵化。幼鸟破壳四个月后离开巢,活动范围力求贴近巢穴,仍由雌鸟继续喂养两个月。一般情况下,雌性胡秃鹫会产下两枚卵。第二只雏鸟会在第一只破壳一周之后出壳,并且体型比第一只雏鸟要小的很多。事实上,这只小雏鸟其实只是大雏鸟出现意外时候的替补而已。在遇到食物紧缺的情况下,小雏鸟有时甚至会成为大雏鸟的充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