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草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4610700000014

第14章  《小鹿斑比》中的主人公原型——白尾鹿

有一种动物,它们在受惊或奔跑的时候,尾巴会高高地翘起来,显露出底部的白色,像是发出危险信号的旗帜。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小鹿斑比》中的主人公原型——白尾鹿。

明星名片:

白尾鹿,又名弗吉尼亚鹿,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常见鹿类,同时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鹿科动物之一。在加拿大北部、东部气候寒冷的森林,美国大部分的森林和草原,墨西哥干旱的丘陵、山坡、荒漠地上,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炎热潮湿的雨林环境下,都可以看到白尾鹿的身影。白尾鹿可以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草、嫩叶、树枝、树皮、水果、坚果、苔藓、地衣、菌类等,丰富的食物,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广泛了。

成年白尾鹿一般高0.8~1米,体长0.8~2.4米,重约40~137公斤,雄性白尾鹿比雌性略大。白尾鹿的体毛在夏季为棕红色,在冬季变为灰色。它们善于游泳,有季节性迁徙习性。通常,白尾鹿单独生活,不喜欢结群。它们在冬季大雪或食物缺乏的时候,才会在适宜栖息和食物丰富处聚集,一般是4~6只。白尾鹿的外表俊俏,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迪斯尼公司1942年推出的经剪动画片《小鹿斑比》中的主人公就是以白尾鹿为原型创作的。

白尾鹿虽然深受美洲人的喜爱,但同时也是他们的“心腹大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白尾鹿的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所以繁殖率和幼崽成活率都非常高,加之熊、狼、美洲狮等天敌的日渐稀少。因此,白尾鹿种群数量在过去的100年里从50万只激增到2000万只。

庞大的白尾鹿种群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植被,给农场和林场带来的损失就有近10亿美元之巨。此外,白尾鹿也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每年都有100多人因此而丧命。这个数字比鲨鱼、短吻鳄、熊和响尾蛇杀死的人总数多得多。

与此同时,由于白尾鹿的广泛活动,它们成了传播病毒的载体,严重威胁到人、畜的健康。为此,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其数量,比如安设栅栏、适度猎杀、投放避孕药,甚至抛洒美洲狮、狼等食肉动物的粪便来恐吓它们。然而收效却不佳。因为白尾鹿会轻松地避开人类的种种措施,去寻找新的栖息地。

尽管如此,美洲人对白尾鹿的爱还是大于恨。因为它们是美洲旅游业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可供狩猎爱好者消遣娱乐而又不致濒危。因为这样,美国政府每年可以轻松地获得100亿美元的收益。

在应对白尾鹿的保护问题上,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生白尾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凶残的狼,它们威胁着白尾鹿的生存。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下令召集猎人去这座森林里打狼。此次行动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狼。天敌消失后,白尾鹿终于可以在那里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可是好景不长,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没有自然敌人的约束,小白尾鹿们一个个变得膘肥体胖,连跑动都越来越困难。

同时,白尾鹿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很快就超过了生存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渐渐变得憔悴,日益枯黄,而其它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数量也随之锐减。最后,白尾鹿群自身也开始陷入饥饿和疾病的困境。经过分析,人们发现,原因是狼被人消灭了。原来,狼在捕食一些白尾鹿的同时,使鹿的总数得到控制,不至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一方面,白尾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奔跑的运动状态,这在事实上促进了白尾鹿的健壮发育。

为了挽救灭狼行动带来的恶果,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又制订了“引狼入室”计划,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那以后,这座森林逐渐地又恢复了昔日勃勃的生机,而白尾鹿的数量和生存环境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