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分干涉他们的自由,总是在阻止孩子去探究新鲜事物,甚至强迫他们打消“尝试”的想法。在这些家长的管制下,孩子的创造力就这样一天天退化,直至消失不见。
4岁的滔滔特别喜欢探究一些他不理解的事情,比如“为什么水龙头里面的水会一直存在”“为什么电风扇能转起来”。滔滔不仅会思考,还会去尝试。
一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滔滔自己在家又开始研究起家里的水龙头,他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目不转睛的盯着。过了好一阵儿,妈妈回来了,一进屋看到满屋子的水妈妈顿时火冒三丈,走到厨房发现滔滔还在津津有味的拨弄着水龙头。妈妈这次真发怒了,关上水龙头,没有急着擦地,而是把滔滔拽到客厅狠狠地揍了一顿,一边打一边大声呵斥滔滔:“我看你还敢不敢在家捣乱,你再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我还用力揍你!”嚎啕大哭的滔滔被妈妈吓坏了,从那以后只要妈妈禁止的事情滔滔都不敢碰。滔滔看上去好像变“乖”了,但是爸爸妈妈发现滔滔不再问为什么,不再动脑筋,不再争辩,滔滔彻底变成了没主见、胆小怕事、爱哭鼻子的小绵羊。
本来活泼好动,敢于实践的滔滔由于妈妈的严厉阻止,变得失去活力、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以至于后来滔滔沉默寡言、没有主见、毫无创新精神。
其实,孩子的创造力及长大后的成功,都是从“错误”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所以家长不要总是限制孩子去探索、尝试的自由,应该多给他们提供“犯错误”的环境,让他们找到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可以在适度的自由内犯错,那最终他们将会懂得如何科学掌控创造的过程。具体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也许,当孩子们被玻璃杯在桌子上“转一转”的现象而吸引时,脑海中早已经产生了无数个疑问。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玻璃杯在桌子上也能“跳舞”呢?
为了解开这个问题,于是便将妈妈刚刚摆放好的玻璃杯放到了桌子上,用手不停地转动。结果,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这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生气,然后责备孩子不应该调皮,接着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如何如何危险,以后一定要注意。
虽然父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来,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终止,他们始终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也被搁置,最终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畏惧心理,只是知道了类似的行为存在危险性,属于妈妈禁止范畴,却忘记了自己这样做的初衷。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就是在这些看似保护措施的行为中丧失的。
聪明的妈妈应该懂得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探索发现问题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孩子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妈妈应该有感到高兴,抓住这一机会,陪伴他们一同寻找答案。这样就会对他们形成一种启发,激发他们寻求真理的欲望。
第二,非原则性的错误,就别太较真。
很多家长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每一个行动都那么可笑、每一次因为“自由”而犯的错误都是那么幼稚。其实,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无论从年龄还是生活阅历上看,家长势必要成熟于儿童,孩子们一些天真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错误,相反这些经历也许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让他们积累成长经验的基础。所以,只要不是例如“偷窃”、“残忍”、“自私自利”等原则性的问题,家长朋友就不应该对孩子轻易说“不”。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造。
第三,给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
让家长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绝不是让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当发现孩子的举动有潜在危险时,家长必须及时提醒。就是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说要毫无条件的支持他们去“冒险”,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其年龄和安全常识的时候,家长有必要及时正确的引导,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孩子想去“玩”煤气罐,如果家长不阻止、不提醒,可能就会发生大的危险。当然,阻止和提醒也是有讲究的,决不能进行野蛮的制止,否则不但无法起到提醒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对煤气罐更加好奇,或者可能会让孩子对新事物感到恐惧。家长可以打开煤气灶,把孩子的手慢慢靠近火苗,让他感觉到灼热,那么他自然就会明白这个东西不能随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