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有埋头才能出头
34607700000049

第49章 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我们对这样的生活现象并不陌生:当鸡蛋掉在石头上时,鸡蛋很容易破碎,而当皮球掉在石头上时,它会弹起而保持完好无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皮球对强大的外力能以柔韧化之,而鸡蛋却不能,故有“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之说。这便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自不量力的人常会被盲目自信所困,所以以刚克刚是他们无知的表现。真正的强者常善于以柔克刚,此可谓真智慧!“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更需要善于以柔克刚。

明朝时的赵豫任松江知府。赵豫是个特别的人,每当老百姓来到知府衙前击鼓,要求打官司,他都平心静气地告诉他们:请你们消了怨,明再来吧。开始老百姓不理解,在背地里给他取名“明再来”。有人为此专门撰了顺口溜“松江知府明来”。消息很快就传到赵夫人的耳朵里,赵夫人埋怨他说:“你是知府,该接案就接案,为什么给大家留这样一种不好的印象呢?”赵豫没有责怪夫人不理解他,他解释说:“有很多人刚到官府这里来打官司,是为了抱不平,这时候的人都丧失理智,听不清劝告,我若当场断案肯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回去是给他们时间,能够冷静下来细想问题,如果思考了一天或是别人劝阻了一天后,气能够消了,自不用打官司了。如果不经过思考,就直接开始审理,只怕会让矛盾越积越深,双方更不能很好地沟通。所以我才让老百姓明再来,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开始思考,这就是明再来的好处。”

赵豫的远见实在令人感叹,国家有此才,真是大幸。所谓明再来就是以柔克刚,要把事主的怨降到低点。大凡刚烈、急躁之人,其情绪容易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特点,恰恰也是其致命的弱点。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都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所以,赵豫让老百姓明天再来,是聪明的做法。

如果我们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绵绵,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在风云变幻的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犹如刀光剑影。谁都想尽快探知对方底牌,争取最大利益,掌握谈判主动权。在据理力争的商务谈判中攻守得当才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梁慧枝是某卫浴公司经理,曾有个客户给她下了100多万的单子,但价格却低于公司的底线。关键不在于价格,而是对方的态度和气势。面对高高在上的对方,梁慧枝采取的态度反而是委婉。“不好意思,这个价格我还要考虑,但情况不会太乐观,因为我们卖的是品质。”

最后这个客户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就走了。两天后,他从欧洲飞回来,说一定要马上见她,梁慧枝给他的回复是:“抱歉,两三天后我才有时间。”后来,这笔生意以双赢的结果成交。梁慧枝觉得,在这场谈判中,虽然对方的气势想压倒自己,但自己并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而是始终比较冷静,以从容委婉的态度去应对。同时,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女性的优势往往就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梁慧枝经常会在气氛尴尬时,拿一些其他话题来缓解,比如赞美对方,你今天穿的衬衣很漂亮,什么品牌,领带配起来很不错。其实男性很爱听这样的话,因为很少有人表扬他们,尤其是当面表扬。所以当她没什么话可讲的时候,她会赞美一下谈判桌旁的男性,而这恰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商务谈判中,女性有自己天然的优势:直觉、细腻、敏感,最主要的是可以体会对方的感受。实际上,商务谈判并不是一场商战,不是说一定要把对方当对手,而是在谈判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这样的谈判结果往往会令双方可以愉快地接受。在谈判中,如果有十余人参加,经常就只有一两个女性。因此,女性就承担了缓冲气氛打破僵局的重任,发挥女性以柔克刚的魅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

在企业管理中,以柔克刚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人的性格千奇百怪,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既然柔能克刚,柔自然有胜过刚的地方,柔胜过刚的地方其实只有一处,就是柔更耐久。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如果只有热情做事不一定就会成功,还要有持久的恒心。所谓的以柔克刚,就是以情动人,就是耐心、信心、恒心、毅力的比较。在这些方面,谁占了上风,谁就是真正的胜利者。而柔或刚,只是两者在比较时表现出来的表面形态,这里所谓的刚,只是浮躁、虚张声势、经不起挫折的表现。而柔,则是虚怀若谷,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刚与柔是具有辩证关系,柔虽能克刚,刚亦能克柔,关键在于顺势而为。人生在世,凡事不能太过争强,亦不能一味柔顺,而在于度的把握。所以我们常说要刚柔相济,不然古人何必强调中行无咎,极高明而道中庸?

埋头的智慧:

以柔克刚,则可避免受伤。有些自作聪明者,往往盲目自信,以为以刚克刚,无往而不胜。殊不知,做人办事不能简单粗暴,而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