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是成熟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实空空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所以,我们应当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绝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它依然是滋养万物的母亲。
“低调做人”被很多真正的成功人士奉为真理,学会低调做人是每个人应当学习的一门艺术,它是为人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招摇、不矫揉、不造作、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
富兰克林年轻时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很骄傲轻狂。
有一天,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长者。到长者住所时,他准备昂首阔步地进门,但是因为房门太小了,他的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奇痛无比。出门迎接的前辈看着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此行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常常低头,放下身段,千万要记取这个痛的教训,这也是我要教你的道理。”
富兰克林猛然醒悟,找到了自己许多社交失败的真正原因。从此,时时刻刻不忘低头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他改掉了骄傲的毛病,决心做一个谦逊的人。也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一美德,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态度很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当你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
一天,有一个人遇到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请教苏格拉底一个问题:“天与地到底有多高?”苏格拉底回答:“三尺。”这个人很不理解:“天与地之间怎么会只有三尺呢?我们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高的话,这么多人不是把天戳了很多窟窿了。”苏格拉底说:“所以,凡是身高超过三尺的人,想在天地之间长久立足,就必须学会低头。”
在有些人的眼中,低头被视为软弱可欺。而实质上,低头是一种修养,低头是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洗礼后,自然产生的一种涵养。低头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处世沉稳,面临厄运泰然自若,面对毁誉不卑不亢。低头使人变得淡泊名利。低头可以使人以坚强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走过人生。假如一个人不会低头,或不愿低头,有时候就会造成可悲的结局。
萧峰能写会画,是个有几分才气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考取公务员,很顺利地进入了某局机关。萧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局里举办的好几次活动中,初试身手,渐渐崭露头角,被领导和同事冠以“才子”之称。刚开始,他还能谦虚一下,后来就不免洋洋自得起来,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光荣历史”当成炫耀的资本,在一片或真或假的奉承声中,更加趾高气扬、自命不凡起来。
在一次专项教育活动中,领导要求尽快制作一期高质量的版报,一是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萧峰认为这是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展露身手的大好时机,从创意、内容,到版式设计,讲得滔滔不绝,对别人的意见、建议则置若罔闻,一概予以否认,并大包大揽地说,他一个人足够了,其他同事尽可干别的工作。领导见如此,就把任务交给了他。萧峰很是兴奋,可是说着容易,真正干起来却难。买颜料,做展板,找素材,书写、画画……他忙得焦头烂额,却没有一点新意。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萧峰找同事帮忙,同事们却不约而同地给了他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活呀!”仓促之中,结果可想而知。那几日,萧峰就像霜打的茄子,一点也提不起精神。
无论我们多么有才华都不应该自命不凡,中国有句古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然而萧峰并不懂得做人要低调的道理,他在工作上大包大揽的做法轻看了同事,也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正因为如此,别人才不愿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真正有才华的人一定是低调的,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就如昂头的稗子一样,没有真才实学。
低调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内涵,也更成熟。低调做人,就是不招摇,不在别人面前锋芒毕露,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低调是做人的大智慧。你不显山露水,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成功后更要保持低调,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大海之所以能够汇合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低。低处,并不是看不到光明;低处,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反之,低处,是考验,是功到自然成;低处,是锻炼,顽铁百炼可成钢。
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低处、卑微处慢慢做起的。降低姿态,寻找机会的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
埋头的智慧: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涓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物皆起源于低,成之于低,低是高的发端与缘起。所以,低调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智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