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下)
34598000000015

第15章 世界之最(1)

最大的两栖动物

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山川溪流中,生活着世界最大的两栖动物一大鲵,也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早在2200年前,就有“决决之水,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的记载。以后不少书籍还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由此可见,大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大家习惯地称它为“娃娃鱼”。它身体扁平而壮实,头宽而圆扁,口大,眼小;外形甚似鲶鱼,无怪人们常称之为“鱼”;四肢短小,而尾长侧扁;背面棕褐色,缀有黑色云斑。在湖南曾捕到1条体长2.1米,150千克重的个体。

大鲵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和岩洞甚多的山区溪河中。白天常潜居于有徊流水的洞穴内,一穴一尾。傍晚或夜间出洞活动,夏秋之间也有在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捕食主要在夜间,它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食物经过,即张开大口,囫囵吞食,人们常用“娃娃鱼坐滩口,喜吃自来食”来描绘。它们主要吃蟹,也吃蛙、鱼、蛇、虾及水生昆虫,耐饥力很强,只要饲养在清凉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雌鲵产卵于岩洞内,一次能产卵300多枚。产下的卵由雄鲵监护,雄鲵常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也有的雄鲵将卵带缠绕在身上加以保护,直到孵出幼鲵,雄鲵才离开产卵场所。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大鲵的肉白而嫩,味极鲜美,被列为珍肴。民间也有作成药,对贫血、霍乱、痢疾、发冷、血经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由于过去大量滥捕,许多地区的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有的地区濒于绝迹,现在,我国已规定加以保护。

最小的象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象总是威武高大,力大无比。象是最大的陆上动物。平常我们所见的大象一般身高3米,牙重70千克左右。1900年人们在非洲密林中,却发现了一种小型象,身高只有2.5米,牙仅重8千克。动物学家们称它为圆耳森林象。

1910年,有人在刚果发现了一种比森林象更小的象,它们体高不足2米,肤色和森林象相似,但牙齿形状和脚趾数目却不同。这一发现,顿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是否还有比这种象更小的象呢?

几年后,又有人在非洲找到了一种小型成年象,当地人管它叫“蛙犬”,它象河马一样生活在水里;但其身材非常矮小。身高不过1.5米,皮肤细润,性格温顺,犹如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所以“蛙犬”又叫“小姐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象种。

最大的爬行动物

湾鳄是鳄类中唯一能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它广布于东南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在沿海港湾及直通外海的江河湖召中,所以又称咸水鳄。

我国远在唐宋以前,南方的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沿海港湾和内陆河流中,也生活着许多湾鳄,以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数量逐渐减少,至20世纪初已不复存在了。

湾鳄身躯巨大,能长到5~6米长,1吨多重,并往往能活到一百来岁。

湾鳄中最长的纪录是10米。这是根据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个巨大的头骨标本推算出来的。该头骨为1840年在孟加拉湾捕获的一条鳄鱼,可惜当时未记录它的尺寸。

湾鳄捕食各种动物,小的如鱼、蟹、螺、蚌,大的如鸡、鸭、犬、羊、猪、马、牛,比较奇怪的是,它也吞吃同种幼鳄。湾鳄还伤害儿童和成人,因此,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食人鳄”。每条鳄的胃里,至少还有一把石子,借以帮助消化食物。

湾鳄最大的经济价值是利用其皮制革,是世界珍贵的皮革之一。泰国饲养鳄鱼看来是成功的,它们既可供观赏,又可提供珍贵的皮革。据说,好的鳄皮每厘米可值0.8英镑。

最小的猴子

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外貌及行为似松鼠的小猴,由于它体小尾长,停息在极为细小的植物枝干上,而且行动敏捷,常在树林间穿东奔西,蹿跳自如,因此,当地叫它“松鼠猴”、“鸟猴”等等。经动物学家研究,确定它的科学名字为侏狨或倭狨。

在全世界已知的大约200来种猴子中,当推侏狨最小了。一只侏狨长大后,身高只有12厘米多一点,体重在48—79克之间,平均约60克左右,还没有一只松鼠大。因此,侏狨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而且还是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呢。侏狨的个子虽小,但是尾巴却很长,一般可以超过20厘米,在行动时起第五肢的作用,能够缠握树于树枝,适应于森林中生活。

侏狨除了吃植物外,还捕捉蛾子、蝇类、蜘蛛、蛴螬等,是杂食性动物。

有趣的是,侏狨还非常喜欢吮吸树液。侏狨是一种低等猴类,它的食虫习性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因为它的祖先是食虫类动物。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非洲象仅产于非洲密林或草原疏林地区,过着群居生活,每群数十只,天旱时,常数百只聚集觅食。觅食多半在清晨或夜间,白天常隐居在树林中休息。除人类外,不畏惧任何动物。除受惊或受伤外,并不与人为敌;但受伤的雄象非常凶猛跑得也相当快,往往会袭击人。

非洲象较亚洲象大,是现在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雄象肩高约3.5米左右,体重可达6—7吨。有记录的一只最大公象,于1955年11月13日在安哥拉的麦柯索西北方遭射杀。这只死象侧躺在地上,勾划出的轮廓,从肩的最高点至脚底,长度为3.95米,这表示它站立时的高度一定有近3.7米。

从鼻端至尾端约有10米长,而最大的体围为5.9米。体重估计为10吨以上。1959年3月6日,这只象的标本放在华盛顿斯密生博物馆的圆台上展出。另一只个体特大的公象,名叫“德鲁拉米地”(意谓高松树),据称肩高为3.6米,于1967年8月间,在罗得西亚隆迪河东方的费山地方,被一名南非警察射杀,因为它离开了戈那瑞索动物保留地。

非洲象的耳朵很大。雌、雄象都长有两个很长的大牙,雄象的大牙有3米多长,100千克重。象鼻能够捕卷食物,也作为攻击和自卫的武器,有时为了保护幼象免受敌害,母象常用鼻子卷起幼象逃跑。一些蚊蝇、小虫常要在大象身上打扰,靠一根短小的尾巴甩来甩去,蚊蝇根本不在乎,所以大象还需用自己的鼻子去赶散虫子。象鼻的卷力大得惊人,足以拔起一棵很大的树。

最大的鹿

鹿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大的要数驼鹿了。1897年在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射杀的一头公驼鹿,当时测量为2.1米多高,体重超过810千克。最近美国生物学家汤姆·帕雷特博士在缅因州北部考察中,发现一头公驼鹿足有1吨重,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鹿了。

在驼鹿栖息地区,人们称这种巨鹿为“水陆皆能”的动物。其能够潜入5.5米深的水底觅食,又能在陆地上快速飞跑,时速可达55公里,相当于汽车的行驰速度。公驼鹿的角极大,有时能超过1.8米长,宽度达40厘米。角的形状也十分奇特,好似扁平的铲子,有很多小杈,可多至30个。

在繁殖交配期间,公驼鹿纷纷交战,雌驼鹿选择取胜的公驼鹿结缘交配,经过8~9个月的怀孕期后,几乎所有“产妇”在春天的同一时间里到传统的产仔地产仔。每胎产下1—2个仔,双胞胎的现象经常出现。有趣的是,偶尔产下一只全身白毛的驼鹿,人称它为“白化驼鹿”或’“白驼鹿”,显得十分珍稀,因为在大约1万头驼鹿中只有1头。

狼是驼鹿的主要自然敌害,常常乘孕鹿集中产仔的时间,纷纷而来,捕食刚产下的仔鹿,而虚弱的母鹿又无能力抵抗,只好任其残杀儿女。驼鹿肉味美可食,皮可制毯,活驼鹿还是观赏动物。

最长与最短的蚯蚓

蚯蚓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类低等动物。蚯蚓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有3000多种。它们分布很广,就是在极寒冷的冰雪地里,也有它们的迹。它们有的水生,有的陆生,也有极少数是寄生的。它们的形态大小悬殊很大。澳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出产大蚯蚓。例如,澳洲的巨蚯蚓,长达2米以上,粗如手指。当它的身体前端钻进土壤以后,就能在土壤中掘成长而宽敞的通道。在比较硬的土壤中,它能通过肠子的消化作用把土壤挑到洞外,形成团粒状的粪堆。这种蚯蚓只能在地下生活。南美的巨蚯蚓,一般生活在土壤表层,身上的颜色鲜艳夺目。我国海南岛万宁县出产一种巨蚯蚓,身长可达4米;四川峨嵋山大蚯蚓和华南参环蚓身长可达3.5米。然而,以上这些均称不上世界最大的蚯蚓。1937年,有一则报道:人们在非洲一个名叫屈兰斯瓦尔的地方捕到一条长6.71米,直径近乎2厘米的巨蚯蚓。这条长蛇似的蚯蚓也许可算“蚓中之王”!1967年11月间,在南非东开普敦省的岱比纳克,据说发现了一条长达6.4米的巨蚯蚓。它的长度超过了6.1米宽的国有道路。

那么,最短的蚯蚓有多长呢?在我国海南岛产有一种陆生的蚯蚓,它的性成熟标本只是20毫米长。但世界上最短的蚯蚓,据目前所知,只有0.5毫米那么长,种名Chaetogasterann andalei。

蚯蚓是喂养畜禽极好的蛋白质饲料(其干体含蛋白质70%左右),还是处理垃圾的“行家”。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有将蚯蚓作菜肴的习惯。目前,国际上每年买卖蚯蚓的贸易额达10多亿美元之巨。所以人工饲养蚯蚓成了新兴的养殖业。

最大和最小的蛇

动物园里展出的大蟒蛇往往特别吸引人。这种蛇生活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也有它的踪迹。大蟒蛇的最长记录可达10米。现在英格兰纽克厦郡的那瑞斯波罗动物园里饲养的一条大蟒蛇,其长度达8米以上,是1972年在马来西亚捕获的。人们常认为大蟒蛇是蛇中之“王”,其实大蟒蛇并不是世界最大的蛇。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圭亚那等国的沼泽和河流中,生活着一种蛇,叫水蟒,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

它们一般有8~9米长,最长的据记录可达12.3米。

水蟒身体绿褐色,背面有两排黑色椭圆形的斑纹交错排列,腹部白色,有黑色的小斑点。它是水栖的巨型蛇类,偶尔也爬到树上,但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把头露出水面一点点,昂首等待着食物。它主要在夜间捕食。

雌水蟒一般长到5.5米左右达到性成熟。刚孵出的幼蛇就有73厘米长。这类蛇一般很难获得最大的个体,1944年报道在哥伦比亚东部的奥里诺库河上游捕获一条长11.42米的大水蟒,后来该蛇伤愈遁逃;另外,1956年11月,在哥伦比亚东南瓜比亚瑞河的下游捕杀了一条10.24米的大水蟒。美国纽约动物学会,曾愿以5000美元的高价收购9米以上的活大蟒,至今尚未获得。

世界上最短小的蛇是蠕蛇属中一种非常珍稀的细盲蛇(Laptoty Phlopsbilineata),它仅存在于西印度群岛的马丁尼克岛、巴贝多岛和圣露西亚岛上。1965年,生物学家理查·托马斯测量了他所获得的8个标本,其中最长的两条才108毫米,这样大小的细蛇能穿过一个直径3毫米的通道。

另外,非洲还有些蠕虫状的盲蛇(Typhha)也是非常小的,长度一般在150~400毫米;形状象蚯蚓,从头到尾粗细相似,整个身体裹着一件由许多平滑鳞片组成的“蓑衣”;眼睛藏在眼鳞之下,故得“盲蛇”雅号。口较小,位于头部的腹面,一般仅在上颌骨上长有几颗牙齿。它们的生活习性也跟蚯蚓相似,喜欢穴居掘土,也可潜伏于砖石缸钵之下,雨后及晚上可到地表活动,但它们却以蚯蚓为食,还吃些多足类动物、白蚁等。我国南方分布着同一属的3种盲蛇。上海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动物陈列室中,与大蟒蛇一起陈列着一条普通盲蛇。如果你参观时只是匆匆一瞥的话,根本不会感到它的存在。

关于非洲盲蛇还有一个小小的趣闻,据有个叫劳弗里基的人报道说,有种蚁可把盲蛇成群地包围起来,并象牧人赶牛群一样驱赶蛇群,这种奇异关系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得到解释。

世界上最小的毒蛇当推西南非洲的小蝰蛇,它身上有着可怕的花斑,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长仅为228毫米,雌体短于雄体。

最大的老鼠

老鼠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老鼠,其个体大小彼此悬殊很大,生活习性也很不一样。

世界上最大的老鼠要数美洲的负鼠了。负鼠体躯很大,长得与大猫一样。负鼠往往把自己的“孩子”背在背上,把尾巴翘在上面,让小负鼠的尾巴勾住它。这样,行走时,小负鼠就不会从背上滑下来。因此,人们称它为负鼠。负鼠不象其他老鼠,它遇上敌害时,不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恰巧相反,干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肚子鼓得大大地装死。当敌害离开后,它才翻过身来,不慌不忙地走开。负鼠腹部也有一只小口袋,但是已经不象澳洲袋鼠的口袋那样有用了。负鼠的皮毛也是挺名贵的。

在美洲,负鼠有两种:一种生长在陆地上,喜欢生活在树林中,以树叶为生,另一种生长在、湖边,常在水中游来游去,以各种鱼、虾为食。

最小的熊

熊类动物是大家熟悉的中大形兽类。其中棕熊的长可达3.25米,体重能达700~800千克;北极熊中最大的身长能达2.70米左右,体重可达750千克上下,大小与棕熊差不多;还有一种被人们称作“狗熊”的黑熊,身长一般不超过1.80米,体重在200千克以下,它算不上熊类中的小个儿。世界上最小的熊为马来熊。它的身长不过1.15~1.20米,体重在40~45千克之间。新生的小熊只有19厘米长,325克重。

马来熊产于我国云南省,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里,体形瘦小轻灵,非常善于爬树,以果实、椰子树苗、虫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鸟蛋和小鸟,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

这种熊与一般的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它的全身毛色黑漆油亮,独有吻部是灰黄色,使人见了十分显眼;它的前肢和前掌与其他的熊也不同,都是显著向内侧弯的;一般的熊到了冬天都要进行程度不同的冬眠,而马来熊却是从来不冬眠的。这种熊的身体虽小,但性格刚强,爪很锐利,犬齿坚强有力,不易驯养。因为它的毛很短,比较怕冷。

最大的老虎

虎为亚洲大陆特产,共有8个亚种。其中东北虎可谓当今虎中之王。

东北虎的体重一般有180~200千克,最重可达350千克;体长一般。

为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3米;尾长约1米。其他虎则较小,如孟加拉虎所谓大者,体长仅为1.65~1.95米。

东北虎体型大,头圆,耳短,四肢粗壮有力。毛长稀疏,色较浅,黑纹窄,每两条靠拢在一起。躯体后部黑纹多而密。面颊呈白色,眼上方有一白色区,故有“白额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