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打造金牌推销员六大法则
34597400000041

第41章 营销爱“饿肚子”

正确处理好营销中的市场供应,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功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应当保证商品供应,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子弹”(资源)。但既然是讲究技巧的营销,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很多情况下,“饿肚子”的营销反而能取得更好效果。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哈利·波特》中文版在台湾的营销案例。

《哈利·波特》的魔法旋风

早在1997年,女作家J。K。罗琳的原著小说《哈利·波特》就在英国掀起了销售狂潮。

在短短几年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的发行量超过了1.16亿册,译本超过47种语言。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全球同步上映,4个月内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9.417亿美元。

看到这样的销售业绩,台湾皇冠出版社在2年前就将《哈利·波特》小说的第一、二集外文版购回细细研读,准备在台湾出版繁体字中文版。

皇冠出版社在台湾很有名,可是它过去只擅长出版大众读物,并没有出版儿童读物的经验。再加上《哈利·波特》在国外已经红极一时,版权费当然就要水涨船高。还有,这种书引进后应该放在哪个书系?皇冠出版社主推的CHOICE系列主要是成人小说,而现在的《哈利·波特》则是儿童作品。类似于这样的作品,以前在台湾可是很少有成功的先例。

一时间,围绕要不要出版、怎样出版《哈利·波特》中文版,出版社内部产生了分歧。

准确的市场定位

经过反复辩论,皇冠出版社最终还是决定出版《哈利·波特》,并把它放在CHOICE系列书系。

这就等于宣布,他们把《哈利·波特》定位于一般大众读物,而不是儿童读物。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这种创新,正是后来《哈利·波特》风靡台湾的主因之一。由此可见,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营销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这样做的理由是,皇冠出版社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长大”,老大不小的还憧憬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这从漫画小说在成年人中的流行就可见端倪。

现在把它定位于大众读物,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读者的年龄层。这也正是《哈利·波特》在全球风靡的原因之一。

发狂的“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的主旨在于,它着力通过全方位的传播来勾引读者的胃口,可是又不一下子予以满足。这样,市场供应就会断断续续保持一种适度“饥饿感,”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市场购买欲。

《哈利·波特》在台湾的出版运作,正是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的。

其主要措施包括:

因时制宜推出新书

在台湾出版《哈利·波特》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时,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出版到第四集“火杯的考验”了。随着台湾媒体对《哈利·波特》的各种报导,读者的饥饿感已经被有效调动起来了,所以,皇冠出版社就不必再花力气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2000年7月,《哈利·波特》中文版第一集在台湾一出版,就轻而易举地在5个多月内售出42.6万册,平均每天售出7700册、每分钟售出1.78册。

为了把握好市场销售的节奏感,让读者届时感到“饥饿”,皇冠出版社决定每半年推出一集《哈利·波特》,同时辅之以竭力勾引读者欲望的措施。他们认为,这样的尺度把握最为理想。

充分利用事件营销

在推出《哈利·波特》第二集“消失的密室”前,皇冠出版社特地于2000年12月24日(圣诞夜)凌晨举行精装本首卖,以平装本的价格限量供应1234册,每个读者最多限购3册。没有买到的读者,必须在两天后才能在书店买到平装本。

对于无数《哈利·波特》迷来说,这项促销具有极大诱惑力。所以,许多读者从前天中午就开始排队,到午夜0点时,购书队伍已经绕着书店围了好几圈!

为了不至于出现冷场,出版社特地在现场安排了“麻瓜”扮装比赛,让读者自告奋勇地扮演《哈利·波特》中的人物上台演出,同时给他们颁奖。

这一活动后来一直坚持了下来。

在发行《哈利·波特》第三集“阿兹卡班的逃犯”时,皇冠出版社又组织举行了“魔法大游行,”让家长把孩子打扮成《哈利·波特》中的造型前来参加游行;在发行第四集“火杯的考验”时,又从该书的内容中衍生出了“三巫斗法大赛,”设计了三道关卡让读者闯关。

一次次吊足读者胃口

为了吊足读者胃口,皇冠出版社充分利用皇冠集团的内部资源协同作战。

在新书还没有正式上市时,他们就在皇冠集团主办的《皇冠》杂志上开辟了“先睹为快”栏目,一方面刊登宣传广告,一方面让读者试读《哈利·波特》中的精彩内容。

在《哈利·波特》的扮装表演中,他们特地安排皇冠舞团的演员参与演出,并提供立体生动的画面让媒体拍照。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更有助于媒体传播。

《哈利·波特》第四集“火杯的考验”新书还没有正式上市时,就在“博客来”网上书店售出了4万册,一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这一做法开创了台湾书市的先例,当然,它也是一种极好的免费宣传。

所有这些造势活动,都大大激发了读者的购买、阅读愿望。由于他们把丛书推出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准,读者的欲望无法立刻得到满足,所以销售取得巨大成功。

《哈利·波特》在台湾的4集总销量达300多万册,号称是销量“仅次于《圣经》和《毛主席语录》”的畅销书。

饥饿营销的运作关键

饥饿营销的应用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通常在文化娱乐行业运用较多。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好莱坞的营销案例。

好莱坞一直是运用多种营销方式的高手。每当大片还没有上映时,各种宣传就铺天盖地,从拍摄花絮到主角绯闻、从投入金额到故事大概、从小道消息到正式预告,其间还穿插着不少有趣故事。

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饥饿营销的运用,其作用是勾引观众往电影院跑。即使观众在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它已经实现了票房收入!

饥饿营销方法在其他行业并不是不能用,但应当注意在具体实施之前必须首先作出以下判断:

产品是否对消费者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如果吸引力和诱惑力不够,消费者并不是十分喜欢这种产品,即肚子里根本不“饿”,所谓的“饥饿营销”也就无法开展下去。

产品是否在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类似的产品如果很快就会出现替代品,这种营销策略就很可能为人作嫁衣裳,给后来者产品起一种铺垫作用。

企业是否具有大规模营销的实力和能力

否则,后续产品无法保证供应,到最后“饿死”的反而是你自己,因为你将得不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出现仿制品、盗版和假冒伪劣产品就不可避免。

只有上述三个问题都作肯定回答,企业才能考虑采用饥饿营销策略,否则就要三思而行。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今日集团的营销案例。

当年今日集团(现乐百氏集团)的乐百氏产品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时候,该企业就实行过饥饿营销的方法。

他们把每个地区的供货量都严格控制在正常销售量的80%左右,上水道供应不足,就势必造成市场脱销,引发更大的购物狂潮。

通过这样一波波的购物狂潮,今日集团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