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34597200000047

第47章 戏弄上司

老板代表的是公司,他的利益就是公司的利益,而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要想取得“双赢”,就不得不和老板同舟共济。但有的人却认为企业是老板的,你赚多赚少,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出于蝇头小利,或者干脆毫无意义,只是出于一种不平衡的心理支配,对老板玩起了“太极手法”,报喜不报忧,敷衍应付,戏弄上司。

李某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材料部门主管,每年公司的大量建筑材料都是经过他一手操办,这是个肥缺,很多相关供货公司都巴结他,回扣“吃”得他腰都弯不下去了。其实,当初老板是看他本分才让他把持这个重要职位。刚开始时他还把持得住,但人也会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供货公司“糖衣炮弹”的进攻下,他财迷心窍,渐渐地揩起了自己公司的“油”,从胆战心惊地收了第一笔的500元回扣开始,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胃口越来越大,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弄虚作假。但是,久走夜路终碰鬼,很快质检部门就发现了他的问题,最终将他移交司法部门,他不仅仅砸了饭碗,还受到法律的制裁,实在是得不偿失。

或许,有些人耍弄老板的办法高明得足以不被发现,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耍弄的是自己,不仅没有在职场中学到新的才能,就连原有的一些浅薄的知识和技能,也在挖空心思的欺骗中失去了,到头来,连做人最基本的诚信也丢失了。而实际上,那些不露出尾巴的狐狸少之又少,大多数心术不正的人,都在原地踏步着。

纪晓岚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剧作家笔下的纪晓岚,铁齿铜牙,一个烟袋里面装满了许许多多风趣幽默事,和被他戏弄得如同小丑,就连那个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成了纪大烟袋戏弄的对象,而且纪某人还得了便宜又卖乖,让乾隆一手将他提拔到封建官场的高位之上,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可是,在现实之中,谁要是一时头脑发热,也想学一学电视剧中的纪大烟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中的纪晓岚是如何“戏说”乾隆的。

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编辑的时候,有一次率领大伙儿在图书馆内整理藏书。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难耐,纪晓岚又是一个胖子,一到大热天就连气也喘不过来。他脱了上衣,把辫子盘在头上,光着膀子摇着蒲扇接着干。恰巧乾隆没打招呼,仅仅带了两个贴身侍卫闯进了馆内。臣子光着膀子拜见皇帝是大不敬的罪名。纪晓岚闻报,已经来不及穿衣服了,只好顺势钻进桌子底下,用帷幕遮盖着。不料动作虽然快,但远没有皇上的眼快,乾隆皇帝老早就瞧见他钻进桌底了,决定耍他一耍,于是传旨令大家各自照常办公,不必离座,其他人遵旨行事。

乾隆故意在纪晓岚的座位上坐下,静静地翻阅他整理的古书,不发一言,想借机戏弄一下这位纪老夫子,看他到底能坚持多久。纪晓岚在桌下等得实在受不住了,侧耳一听,外面确实没有动静,他以为皇上已经走远,就从桌底下钻出来,问:

“老头子走了没有?”

刚一抬头,猛然瞥见乾隆正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之上,无奈话已脱口,覆水难收。

乾隆闻言龙颜大怒,大喝一声:

“纪昀你好大的胆子!”

纪晓岚见事已到这个份上,害怕也没有用,就咬着牙爬起来,穿好衣服,伏地请罪。

乾隆皇帝余怒未消地说:

“其他的事暂不追究,你先解释一下‘老头子’这三个字的意思!”

同僚们一看皇帝来了真格,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哪敢上前说情?倒是纪晓岚沉得住气,他略一思索,答道:

“‘老头子’是京城臣民背地里对陛下您的尊称。皇帝万岁,为天下之大老,故称‘老’;皇帝居万民之上,乃万民之首,故称‘头’;皇帝即一辈子,故称‘子’。臣以为皇帝已去,脱口而出,未能免俗,还望陛下恕罪。”

还有一次,乾隆巡视东南,曾登临泰山,地方官见皇上驾临一次不容易,就请他题字勒碑以作纪念。

乾隆就喜欢舞文弄墨,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地方官的要求正中他的下怀,于是欣然命笔。

他心中本来想好了四个字,那就是“而小天下”。这句话源出《孟子》一书,原文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很有气势,十分契合他的皇帝身份。

乾隆帝破笔入纸,当下写了长长的一横在纸中间。谁知写完以后他却犯难了,因为“而”字为上部一短横,现在接着写“而”肯定是不行了,临时改写其他字吧,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来,只好用笔在砚台内反复蘸墨。

旁观的人都觉察出了乾隆的尴尬处境,可是谁也不敢去帮他这个忙,唯有纪晓岚站出来,说了一句:

“陛下是不是想写‘一览众山’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语出杜甫《望岳》一诗,原句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有“而小天下”的意思,又巧妙地隐去了“小”字。乾隆于是提笔一挥而就。

不可否认,纪晓岚能主持编纂《四库全书》,自有他过人的聪明之处,可是,人在官场,尤其是封建官场,如果真如故事中说的那样,恐怕纪晓岚再有几个脑袋也不够挨斩了。所以,职场中人,以此解闷可以,但切忌图一时之快,学纪晓岚这种“小聪明”,否则,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职场晋升红灯区

当着老板的面是忙得不可开交,背着老板就消极怠工,甚至假公济私。但老板岂是等闲之辈,虽然不能万事皆知,至少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员工的本质。假象只能是暂时的,当你正庆幸耍弄老板的手段高明时,他已经在翻看你的业绩单了。那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你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