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34597200000043

第43章 直接顶撞上司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有很多员工极易感情冲动,动不动就顶撞上司,最终落得不受重视,甚至被扫地出门。因为他挑战的不是别的,而是老板的权威。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也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在大风大浪里自然形成的。尤其是那些新公司更需要老板树立自己的权威,它是凝聚力、效率的保证,是管理所必须的一种手段。因此,哪个老板都不会喜欢顶撞上司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是永远也得不到晋升的。

赵小虎业务能力不错,但他是个牛脾气,常常得理不饶人。由于他深得老板赏识,大家对他也只能忍气吞声。但万万想不到,他在公司众多员工面前顶撞起老板,最终栽了。那一次,赵小虎联系到一笔业务单子,对方来电话时,他在外地出差。回来后老板的女秘书阿丽忘记告诉他这件事,直到他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客户等他不及,已经另外找了供货方,还说早就让阿丽转告。由于公司业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是销售提成,所以阿丽的疏忽被赵小虎看成是在拿他的钱!在公司例会上,他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向阿丽发难好似猛虎下山要吃掉阿丽。阿丽是老板的红人,哪里吃他这一套,和他争论起来。老板制止了好几次,赵小虎胸中的怒火越来越大,居然骂起老板来,甚至暗示老板和阿丽关系暧昧。终于老板震怒了,当场要他另谋高就。一点业绩和老板的威信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

能够得到上级提拔的员工对老板有意见时会想出多种提出的方法,但直接顶撞肯定是不明智的。老板或许的确有错,这时不理直气壮地顶撞或许能偶尔生效,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恰恰相反,会使事情更糟。因为这涉及上司的尊严问题,上司的面子至关重要,给了上司面子,才能给自己一条宽阔的晋升大道。

某公司宣传部职员孟君,就是由于直接顶撞老板而断送前程的。在送阅一份材料给经理时,他没留意脸色不好的经理,而这时,经理提笔改动了材料中引用的某报纸的一段话。

“这句话不能改。”阿文提醒经理。

“为什么不能改?”

“这是引用报纸上的经典!”

“报纸也有错的时候!”经理瞪了他一眼。

“不用这段话也行,但改动经典恐怕不太好。”孟君还在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经理粗着嗓子喊道。

从此经理记住了一个小小职员对他的顶撞。每次研究晋升主管时,最具备实力的孟君都由于某种原因而败退了。

老板中也有脾气大的人,他们往往性子比较急躁,干事风风火火,遇见矛盾更是怒火中烧。与这样的领导相处,员工要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同时要理解他的个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领导交待的事,不拖延耽搁,办事利索些,工作前做好各种准备。

当遇到这样的领导发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长远考虑,硬着头皮洗耳恭听。正确则心里接受,不对则事后再找机会说明,如果直接顶撞无疑是火上浇油。

理智最容易受情绪的支配,直接顶撞正在发火的上司,只能是将上司推到理智的边缘。何况,这种矛盾往往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引起的,所以上司的发火,无论怎么说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

不管领导发火在不在理,也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在其火气正盛之时,一句解释的话也是多余的,顶撞则更不明智。你可以在领导发完脾气安静下来后,找个合适的时间来做解释。

如果领导对下属的责难是错误的,下属就更应该在事后澄清,免得留下阴影。但是,虽然真理在手,下属仍要讲究策略。不妨先认一点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话锋一转,解释事情的真相和原委。一个聪明的老板,在这时绝不会再动肝火。

其实,事实胜于雄辩,行动胜于表白。用工作中的表现来反驳老板,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李进参加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三天两头地被上司训导,但这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3个月后他就因业绩突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训导声自然也就停止了。而跟他一起进公司的另一位大学生则因受不了“委屈”,早早地辞职走人,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能混出什么名堂。

辞职走人是一种逃避,只是要把握好忍耐和抗议间的尺度,争辩方法适当,老板也不会轻易就让员工走人。

上司发火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他性格直率、脾气急躁,有什么说什么,不能轻易控制自己。面对上司的发火,员工可以惹不起就躲。“躲”不是偷偷地溜进洗手间,或借口找一份资料走开,而是对症下药,先了解上司为什么会发火。对于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不是自己的错,则要发挥一点阿Q的精神,可以当没有听见。

丽丽以前有个上司,当兵出身,脾气大得要命,大家都不喜欢他。但是丽丽与他相处从未发生过太大的矛盾。原来丽丽发现他火过了就忘,从不记在心里。所以他在发脾气时,丽丽总是暗暗地一笑了之。

职场晋升红灯区

一般来说,大多数员工都能通过自我控制和合理调解处理好与上司的矛盾,但是,现实中有一部分员工,他们对于老板的指正和批评,从来“不吃这一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丝毫不留情面,甚至以顶撞上司作为荣耀。这样的员工不仅使上司的威信扫地,而且严重干扰着正常的管理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