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34597200000035

第35章 诽谤公司或同事

公司是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事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本应该相安无事才对。但是,就在日常工作里,常有一些说话很无聊,又喜欢说别人坏话的员工。对于这种没有内涵的员工,怎么能得到上司的提拔?

王伟是一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学校成绩优秀,一篇研究项目的论文曾获得过大奖。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曾有意聘任他,最终这位佼佼者却落选了。

当时面试时,经理问王伟当初怎样选择了那项研究项目,王伟回答说:“是导师帮助选择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研究,换个项目也行吧!”

经理又问他怎样比较微软公司和过去实习过的某公司,王伟大加推崇微软,把过去那家公司贬得一无是处。

经理最后问他怎样评价与导师的关系,王伟说了导师许多不好的话,列举了导师怎样将名字署在他前面等“卑劣”之事。

经理的问题到此为止,而王伟进军微软的希望也化为泡影。在谈及原因时,经理针对王伟的3个回答做了分析。他认为,做研究既要有创造力,更要有兴趣和热情,才能苦中有乐,但从王伟的回答中感觉不出他对事业的兴奋点。

另外,王伟可以这样贬某公司,将来也可以这样贬微软,从对公司的态度上看不出他的客观和忠诚。微软文化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宽容精神和合作精神,而王伟对自己导师的评价反映出了他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的确,优秀人才可以从专业、工作背景、学历等方面比较容易地作出判断,但老板们更关心的是,他是否属于适合的人才。一个不能适应公司环境发挥个人才干,只知道诽谤公司和同事的员工,又怎么会被精明的老板看中呢?

任何人都对别人的诽谤非常痛恨,诽谤别人也是职场中阻碍自我晋升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轻则影响同事关系,重则惨遭老板辞退,名利皆失。如果你经常抱着把事业上的竞争对手当成“仇人”、“冤家”的想法,想通过诽谤去搞垮对方时,你就有必要检讨了。

无论到哪个公司,作为老板,绝对不希望自己的下属们互相倾轧,他们希望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互相排斥只会使自己的企业受损失。周围的同事也同样讨厌那些喜欢恶意中伤,无中生有的人,每个人都希望与志趣相投的人共事,不懂得与人平等竞争、相互尊重,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此话自有道理。今天你和某同事说“小王能力不行,办不成事”,过不了两天话就传到小王耳朵里了,后果自然不会怎么好。或者你跟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说怎么整治上司,如何偷懒之类的话,万一哪天他晋升了,而且是你的顶头上司,抑或保不准你会走人,因为每个领导都不希望自己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包括喜欢诽谤别人的员工。

对同事的诽谤,大多源自于竞争。人在职场竞争是难免的,良性竞争会增强工作上的积极性,促进业绩的提升,老板当然十分赞同并支持。但是如果竞争走向反面,因竞争而诽谤、中伤,那就已超越了竞争的界限,是人格上的一种自我损毁,老板必然“除之而后快”。

对公司的诽谤,大多源自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包括不能接受老板的领导和工作的安排,以及对自己待遇的不满。当然,不满是普遍存在的,老板或许有失误,对待下属或许确实有不公平之处,然而诽谤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老板正是在不断地接受意见中提高管理质量的。如果既不明确地提出意见又私下里诽谤公司和老板,这样的员工无疑是办公室里的不稳定因子,对于他们,老板只会毫不客气地辞退。

翠花业务能力尚佳,就是那张爱诽谤和造谣的嘴很让老板生厌。她是老板的秘书,知道的公司商务秘密和老板个人隐私很多,而她又喜欢扎堆聊天,同事一两句话就把她心里话套出来了。她总是喜欢讲“我告诉你,可是你不可以告诉别人”的“秘密”。没多久,老板在烦恼时向她倾诉的“秘密”,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了,秘密已不再是秘密,翠花也不再是秘书,而是去食堂“做酸菜”去啦!

诽谤者是一群专门无中生有的人。可能每个公司的员工中都会有这种人存在。这些人是老板在公司中所不能信任的人,他们总是在传播关于公司和同事的不实传闻。

诽谤的人在造谣之前把消息来源称之为模模糊糊的“人家说了”,这是识别这种员工的捷径。

老板所面临的最艰巨的管理挑战之一就来自于这种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该人调到别的部门,让他们不好过,然后辞退或者开除他们。

职场晋升红灯区

人的忍耐和宽容总是有限的,而且诽谤多了,往往也能使一个人的形象变得惨不忍睹。所以,老板千万不能纵容那些喜欢诽谤的员工,对他们抱什么幻想。永远不提拔他们,是挽救整个团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