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一种有着华丽高贵外表的鸟,长长的尾羽打开来就像是古代的七弦琴。它们是百鸟中最擅长模仿的,模仿起来,那可是惟妙惟肖。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动物世界中的“口技大师”——琴鸟。
明星名片:
琴鸟生活在澳大利亚东部桉树林中,不论是雄鸟,还是雌鸟,都非常擅长模仿自然界各种鸟类的声音,而且,惟妙惟肖,简直就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拟音师。它们也是澳大利亚最为尊贵的鸟,被称为国鸟。
在广袤的澳大利亚热带森林里栖息着一种叫做琴鸟的稀有珍禽。琴鸟不仅外形奇特,非常美丽,同时它还有一项拿手绝活,那就是模仿其它鸟类的叫声,就像是人类的口技,因而琴鸟可是动物世界里的“口技大师”。
琴鸟是200多年前被人们发现的,关于它的命名还有一个小故事:1798年2月,有几位喜欢鸟类的探险家一起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山区去寻找一种传说中非常美丽的鸟。他们翻山越岭,不知穿越多少茂密的丛林,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位探险者成功地捕获了一只异常美丽而不知名字的鸟。
看到这只鸟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它全身羽饰金黄,就像披了一件金贵华丽的丝绸锦衣,显得十分高贵。而且它的尾羽也高度进化,最外侧的两根长达0.6米,帮助飞行,并且缀有白色的装饰斑点和美丽的V字型赭斑,其余14根稍微短一些的尾羽,在每一根长长的羽轴两侧生长着像细丝形状的羽片,让人爱不释手。
这种鸟个头很大,跟公鸡差不多,而且脚十分强壮有力。因此,早就对这种鸟有所耳闻的探险者们认为它正好是他们费尽周折要找的传说中的山区雉。这一发现在当时可引起不小的轰动。于是,科学家们纷纷开始精心研究这种不知名的鸟。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后发现,这种鸟整体来说很奇特,虽然从外形上来看很像雉类,比如说体形大小都非常相近,腿又粗又壮,而且也有发达的脚趾和长而直锋利的爪子,但是它们身体的内部结构与雉类却不同。因为这种鸟有一个原始的鸣管和一条比较长的胸骨,完全说明了这种鸟不是雉类而更像是鸣禽。
但是,这种鸟的锁骨却退化了,与鸣禽还不太一样,而且算上最大的两根,尾羽共16根,当然这又跟鸣禽是不一样的。因此,鸟类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所谓不知名的山区雉是一种很独特的鸟,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其实跟鸡形目的雉类毫无关系。那它到底怎么分类了呢?最后,科学家们经过反复争论,也得不出确切的结论,只好决定暂时把这种奇特的鸟归入雀形目,独立形成一个新的科目。而且这种鸟羽饰非常华丽,在求偶期间或者是炫耀时展开的尾羽,很像七弦琴。因此,鸟类学家根据这一点把它定名为琴鸟,它所属的科也是新命名的科种,叫琴鸟科。
琴鸟生来就拥有美丽的尾巴,非常高贵,雄鸟一般都有完整的16枚尾羽,并且大部分呈现栗色,还镶有黑色边缘呢,十分好看。最长的尾羽是最外侧一对,可以长达70厘米,色彩还很鲜艳明亮,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危险。当它们炫耀将尾羽竖起来展开时,外形酷似古希腊的七弦竖琴,所以人们将其称之为琴鸟。
不仅是外形奇特,雄性琴鸟在外界环境适宜的繁殖季节还有有一个说来奇怪的习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会建造山丘,有的会建一个,有的会多建几个,有的领地意识极强的甚至会在林间开阔的地上建造十几个外形相似的土丘,以此标志属于它自己的领域,当然就是为了警告别的雄琴鸟这是它的地盘,不能擅自闯入。
一旦土丘完成之后,雄琴鸟就会开始大肆表演,进行炫耀。一般表演的时间不会在忙碌的白天,而是在比较悠闲的清晨或黄昏。表演刚一开始时,聪明的它们飞到树上,先站在树枝上亮开嗓门高声大叫一番,如此一系列的举动就像是在招揽众多观众一样,完事之后飞下树来,站在土丘上,找个自己觉得好的位置,就开始尽情地优美地歌唱了,一旦唱到连自己都陶醉进歌声里的时候,它们的尾羽就自然而然地逐渐慢慢张开并向上竖起形成七弦琴的形状。琴鸟的表演并不是给其它动物看的,而是一种为了求偶尔炫耀的行为,是为了吸引性成熟的雌鸟,达到交配、繁殖生育的目的。
雄性琴鸟跟古代的皇帝很像,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一个繁殖期内,一只雄琴鸟会分别同许多的雌鸟交配,不知疲倦。而且“极具大男子主义”的雄鸟交配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怀孕的雌鸟则单独建造一个有圆形屋顶的大型巢,孕期一满就会在巢中产一枚卵,然后辛苦地孵卵抚育后代。而这个时候,雄琴鸟不知又去何方逍遥。它们孵化很快,只需6个星期,幼鸟就会破壳而出了,但是幼鸟发育就缓慢多了,需要长达两年时间才能完全成熟。雄幼鸟在两岁前和雌鸟长相一样,很难分辨,直到成熟以后才长出华丽的尾羽和羽饰。
有趣的是,琴鸟除了在追求异性时会精心进行演出外,还会在某一种园丁鸟的婚礼上充当“乐队”的角色,当然是因为这种园丁鸟不会唱歌,要举行“结婚仪式”就得请“口技大师”——琴鸟来帮忙助兴。
琴鸟并不多见。目前,人们总共也只是发现并命名了两种琴鸟,除了一种华丽的琴鸟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艾伯氏琴鸟。据说,后者是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亲王的名字命名的。虽然从外形上来看的话,艾伯氏琴鸟的尾羽远远比不上华丽琴鸟那样好看,所以让人猛地一看上去感觉有些名不副实,但其实不然,它们身体下半部同样有和华丽琴鸟一样的丝质美丽羽饰。
实际上,和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这两种琴鸟的雌鸟在外形都比不上雄鸟那样美丽,它们通常是羽色暗淡。所以,澳大利亚在把这种珍贵稀有的琴鸟定为国鸟后,许多政府出版物的封面、出口商品的包装上和邮票图案上都只印有华丽的雄性琴鸟的图案,而没有雌鸟。当然,这种珍禽仅仅生活在澳大利亚,对这个国家来说也是一项殊荣。
不过,琴鸟因为其美丽的外表也招来过厄运。在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那时候动物保护意识没有现在强烈,许多人为了大量收集琴鸟的美丽尾羽作装饰,大肆进行捕杀,使为数众多的雄琴鸟都不幸丧生。
直到1930年,把它定为国鸟的澳大利亚政府才颁布了相关法律。该法律明令禁止人们大肆捕杀琴鸟。自从这种无论从外形还是习性上都非常奇特的鸟被人发现以来,很多感兴趣的人开始对它们的行为作进一步更为深入的观察,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报道。其中,这些报道里最出奇的要算是雄琴鸟的发声本领了。
琴鸟的鸣叫声十分复杂,是许多科学家尚未研究透彻的,而它们模仿其它声音的本领更是令人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它简直就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拟音师。雄琴鸟几乎可以准确地模拟出任何它听到的感兴趣的各种各样复杂的声音,比如密林中其它鸟的叫声,这对它们来说是最简单的,还有人的高喊声、工厂的噪声、鹦鹉飞行时的扇翅声等,甚至是汽车的喇叭声,真不愧是“口技大师”啊。
它们喜欢叫,尤其是在阴雾天,密林中的琴鸟鸣叫欲望就越发的强烈,不过这时它们的鸣叫声超级大,音调也很高,在人听来异常刺耳。而且声音极具穿透力,即使是在几乎无法传声的茂密森林中,这种鸣叫声也照样可以传出1千米远。
很多年以来,由于有大量的研究观察,澳大利亚的鸟类学家对州鸟图案上所描绘的琴鸟尾部姿态提出质疑,因为这些画上它们展开的尾羽简直和七弦琴一模一样。鸟类学家认为,野生琴鸟炫耀时尾羽展开的形状其实都是不标准的七弦琴形,国鸟图案上的姿态是非常少见的,也可以说不可能有这样标准的形状,但人们都喜爱琴鸟,都认为,选定这种姿态还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这充分表现这种鸟的华贵和珍奇,并且它们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