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祝酒辞集锦
34595700000032

第32章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第三子,封陈王,谥曰“思”,故称“陈思王”。他是建安时代最著名的诗人,辞采华茂,七步成诗,有着“天下之才一石,子建占其八斗”之称。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他才学敏博,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深得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等诸多名号一身的曹操的宠爱,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即22岁时封临淄侯,真是少年得志!

今人说起曹植的诗文,常用风格清新明丽、形象生动来定义。现存的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他在诗歌艺术上有许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创作上贡献颇大。作为建安文学集大成者,曹植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两晋南北朝时,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因此,曹操认为曹植“最可定大事”。

可就是这样天然的优势面前,曹植却定力不够,几次人生的转折都败在一个“酒”字上。

曹植对酒痴迷的程度,正如他在咏酒诗中所云已达到了“终宴不知疲”的地步。这样一个酒鬼,焉能不误事?《魏武帝故事》里有记载,曹操几次准备将曹植立为太子,但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因醉酒屡犯法禁、贻误军情,引起了曹操的不满,立他的哥哥曹丕为太子,曹植也就失去了继承权。

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记载:“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勅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当时,关羽自荆州北攻,曹仁被关羽大军所围。这个时候的曹操虽然已立曹丕为太子,但一有机会还是想看看曹植的能力。于是,他派曹植为南中郎将,执行征虏将军的职权去解救。可曹丕利用他嗜酒的弱点,带着好酒好菜前去送行,把曹植灌了个酩酊大醉。这时,曹操派人来传曹植,一连催了好几次,曹植却醉得不省人事。曹植中了曹丕的诡计,因醉酒而使父亲再度失望,并坚决地选择曹丕。酒在曹丕对曹植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曹操去世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开始明目张胆地对曹植进行打击和迫害。他先是以奔丧不及时为由,将曹植押入死牢,又杀了支持立曹植为太子的丁仪和丁廙兄弟及两家全部的男丁。为了能解心腹之患,曹丕命人将曹植押上大堂,冷笑道:“今天我给你一个机会,限你七步之内吟诵出一首诗来。如果你能在七步之内成诗一首,我就免你一死,否则就别怪我不念手足之情了。”面对死神,曹植只得战战兢兢地说:“请大王出题。”曹丕阴笑道:“你我是兄弟,就以兄弟为题吧。”曹植站起身来,一边紧张地思索着,一边不紧不慢地走了起来,就在第四步刚一落脚时,曹植的第一句诗就脱口而出,待到第七步时,曹植就咏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这首诗入木三分地表达了自己对骨肉相残的悲愤心情,并成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而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真实写照。“七步诗”成了曹植的救命诗。毕竟是“同根生”的亲兄弟,曹丕听了曹植的诗,心中不免有所触动,一时心软,便留了弟弟一命,只是贬了爵位,削了封地。后来,曹植又因嗜酒酗酒,贬爵为安乡侯。

此时的曹植,没有了亲情,也无法施展才华,在颠沛流离的迁徙与诬告中战战兢兢地度日,唯一能做的只是“饮酒不节”了。曹植名为王侯,实则囚徒,几欲命不保。孤寂、郁闷、悲凉、苦涩,使他无以排解,此时只有酒与诗。在这一时期,曹植的生命形态就是以酒与诗的形式出现。曹丕、曹植都曾热恋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灭袁绍后,曹丕纳甄氏为妾,而曹植却默默地把爱情升华为《洛神赋》。传说曹植所作名扬千古的《洛神赋》,就是曹植在酒后挥笔疾书而成。

曹丕死后,曹丕之子明帝曹睿即位,曹植一再上书要求试用,引起曹睿猜忌,所遭的打击迫害有增无减。从此,曹植更加失去了所有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不得不更加纵酒自遣,终日与酒为伴,“常饮酒无欢,遂发病薨”,年仅41岁。曹植的短命,一半由于纵酒,一半由于抑郁,因排遣抑郁而更加纵酒。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曹植是失败的;作为一个文人,他也算不上很成功;可作为一个酒鬼,曹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