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骨质疏松一本通
34592800000021

第21章 维生素D

维生素D,这种被称为“阳光下的维生素”在钙质的吸收及其融合上,有效地促进骨骼的生长,并在骨骼的生长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维生素D对于钙质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把钙质吸收同维生素D这两者的关系形容为:“像一扇锁住的门与一把钥匙的关系”。维生素D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它可以使得钙质滞留在肠道,进入血液中。肾脏中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质吸收,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作用,钙质就会很快地排泄出体外。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在钙的吸收和利用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加速钙在摄入体内后,肠道中对钙的吸收;增加细胞内钙池,可以多储蓄钙;促使肠吸收细胞的钙向体内各个部位的运转。

如果你能按每天接受15分钟的日光照射的话,这对于人体生成并储存所需的维生素D就基本足够了。可是对于常居屋内的老年人或无法外出的人,体内维生素D很可能不足,因此,需要另外补充维生素D。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能使人体自己产生维生素D,其作用原理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它在体内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作用逐步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发挥作用。

由英国、法国和韩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调查小组,对世界18个国家的1285名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发现韩国患者血中维生素D缺乏最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女性最怕皮肤被阳光晒黑,还采用很多防晒措施。而常晒太阳正是合成维生素D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海某医院儿保所的专科门诊中,曾连续发现8例先天性佝偻病患儿,患儿的母亲竟然都是从事室内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和会计。先天性佝偻病主要和孕妇在孕期晒太阳少,户外活动少,加之饮食受限等,使体内维生素D和钙质缺乏有关。孕期适量晒太阳和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合成和增加钙质,防止婴儿发生佝偻病。

维生素D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富含维生素D的奶制品、蛋黄、海鱼和动物肝脏。有些钙制剂和多种维生素片中虽然也标明含有一些维生素D,但这要查看说明书,以了解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维生素D一般可以通过日晒从皮肤中生成,但是老年人一般都较少晒太阳,所以,缺乏维生素D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强化食物和牛奶来补充维生素D,但维生素D必须转化成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3才能发挥作用。其实,对于具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与维生素D的摄取量不足来比,不能将维生素D转变成活性维生素D3往往是更严重的问题。

专家推荐的维生素D的摄取量应在400~800国际单位(IU)之间。除非医生建议,不要超过800国际单位,过大剂量维生素D可能对人体反而有害。

具体地说,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为鱼肝油、牛肝、羊肝、牛奶、鸡蛋黄、鸡肝、小鱼、鳕鱼、沙丁鱼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

有人认为吃点鱼肝油(维生素AD丸)能对老年人有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此种说法并不可取。因为鱼肝油中,所含的维生素D的量并不太大,老年人对D的需要量往往明显高于孩子和年轻人,因此,需要服用比较多的鱼肝油才能补足每天的量。但是鱼肝油是维生素的A、D复合制剂,当你通过大量补充鱼肝油来达到补维生素D的时候,往往就会造成维生素A过多,而可能造成中毒。

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肾老化,此时,老年人肾脏各项功能发生减退,其中包括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发生障碍。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肾脏比年轻时明显缩小,重量减轻20%~25%;50%老年人肾脏表面不光滑,其中14%有疤痕;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的数量从50岁起逐渐减少;70岁时,肾单位总量约为年轻时的1/2~1/3;60岁以上约1/2的人有肾囊肿,肾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和硬化;肾脏血流量进行性下降;85岁时,仅为40岁时的一半,肾小球滤过率从40岁起每年平均降低1%,70岁后下降更为迅速。

这些因素使维生素D在肾脏内的活化发生了障碍,维生素D的利用受阻。

因此,我们必须建议老年人在补充维生素D时,要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3.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这类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时,可能不宜使用一般的维生素D,应考虑要使用能够直接利用的维生素D制剂——活性维生素D(它不需要转化而可以直接作为维生素D来利用),在国内用得比较多和效果比较好的活性D制剂有阿法迪三等。

美国的一项调查惊奇的发现,那些长期来只补充复合维生素的人,竟然有93%的人缺乏维生素D。因此,通常医生建议每天应该摄入大约5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如果维生素D和食物一起服用的话,我们对钙的吸收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