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
①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分离焦虑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②分离焦虑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它与幼儿对其抚养者的依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幼儿离开自己的抚育者,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时,他情感的依恋一下子无法得到满足,安全感的缺失势必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
自从琪琪上幼儿园后,妈妈不但没有轻松,反而比以前更加不省心了,因为琪琪变得更加爱哭、黏妈妈。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要把全家人忙得团团转,妈妈更是累得一身汗。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可等把琪琪送到幼儿园门口时,琪琪又不肯进去,发脾气、哭闹,妈妈又要周旋一番。
现在每次妈妈出门时,琪琪都要哭一场,妈妈又要费一番口舌。妈妈很苦恼,觉得怎么孩子越大越胆小了,对妈妈反而越来越依赖。
的确,对很多3 ~ 6 岁孩子的妈妈来说,孩子总是黏着妈妈的情景并不陌生。特别是9 月份刚入园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分开时,哭闹、黏人的现象很是普遍。
其实,这是孩子与父母特有的分离焦虑情绪所致,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孩子与照顾他的亲人分离时。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孩子要从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会接受外面的世界,而这个接受过程的时间长短则因人而异,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有关。
现在,不少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往往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带。孩子与老人或者保姆相处久了,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依恋情绪,将对方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对方突然离开,也会在孩子心中造成很深的失落感。
儿童的认同感较重,这种认同感的对象可以是亲近的人,也可以是心爱的玩具。很多孩子晚上睡觉时习惯抱着一个心爱的玩具,对于大人而言,拿走这个玩具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如果玩具不见了,孩子可能睡不着,就是因为孩子对玩具已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已经将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一些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很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这是因为孩子要离开家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不必为此有太多的烦恼,但家长一定要善待孩子的分离焦虑。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理,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可能造成孩子不善于探索,很难适应新环境的不良行为。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让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长。
(1)让孩子与幼儿园教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解决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最有效方法是,尽快让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建立起依恋关系,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认同感。有的孩子生病在家休息几天,还会说出“我想老师了”的话,这说明孩子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时孩子每天都会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其次,您要经常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孩子看到您和老师亲密交谈的样子,也有助于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2)设计“再见”场景,降低分离焦虑情绪
孩子不愿去上幼儿园,并不是孩子不喜欢幼儿园的环境,而是害怕和妈妈进行分离,他们不要品尝“没有妈妈”的滋味。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妈妈要出门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一会儿,等办完事情了就会回来的,并且会把你喜欢的小熊买回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欺骗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虽然没有和“我”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妈妈是帮我去办事情了,并且对接下来妈妈回来的情景抱以期待。
(3)帮孩子安排一些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要出门,可以事先征求一下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最想做什么事情,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妈妈要答应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不在的情况下,照样可以玩得高兴、快乐。
孩子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照样能够有“开心、快乐”的体验,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很大帮助。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遇到事情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完全依赖妈妈。同时,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有进步时,您要让孩子知道,您为他已有独自玩的能力感到自豪。
(4)通过游戏演练
孩子都非常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为了遵守游戏规则,而去克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去体验现实生活。您可以让孩子成为游戏的设计者,或进行角色互换,通过真实生活的模拟,让孩子适应和理解现实。
我比较喜欢和孩子做游戏,比如玩藏猫猫的游戏。这个简单的游戏会让孩子知道:东西( 包括您) 走了以后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