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网络江湖防骗46招
34586300000049

第49章 黑心短信,利用“花活”要钱

无论手机短信息通过什么方式发送,都要经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才能到达对方手机上。运营商为内容服务商提供的信息流通平台,相当于一条信息高速路,SP好比运送货物的汽车,在这条路上飞驰。网络出现的黑心短信,也暗中溜过广阔的信息高速路,侵犯到网友们的日常生活。

黑心短信,一夜之间囊收过亿

短信诈骗,已经算不上新型的犯罪行为。自从手机可以发送短信起,短信诈骗这个“商机”就被骗子们“敏锐”地抓住。形形色色的诈骗版本,各种各样的被骗故事,随着媒体报道慢慢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随着网络的发展,短信诈骗又成了坊间热点,出现了“诈骗高潮”——案件频发,被骗数额越来越大。

2005年3月,某短信运营公司向市场部经理阿康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本月再完不成经营任务,就卷铺盖走人。

此前,市场部已经连续两个月没完成经营任务了。眼看大限一天天迫近,阿康心急如焚,终日茶饭不思。他绞尽脑汁琢磨着投机取巧的办法,忽然眼前一亮,计上心头。他急忙跑到市图书馆借来一本《手机短信骗术大观》,以启迪思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想出一条令自己激动不已的手机短信:“为庆祝中国移动用户突破1亿,请将这条短信转发给10位用户,你的手机上将自动注入168元话费!我刚刚试验过了,发完一查,余额果真增加了168元。”

通过群发方式,阿康把这条短信发给了1万人,这1万人又发给了10万人,这10万人又发给了100万人……如果这个游戏百分之百延续下去,只需传递5个层次,这条短信就会被发送10亿次。当晚,很多网友的手机就收到几十条同样的短信,同学、亲友几乎无一幸免全都落入圈套。据《第一法制报》报道,实际上,从阿康开始群发短信到骗局被戳穿之前,这条短信总共被传送了18亿次,中国移动短信运营商一夜之间狂赚1.8亿元!

骗子们只要将手机卡插在短信群发器上,通过电脑向不特定的用户发送欺诈短信,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发送到数万个手机上。由于短信传播迅速、广泛,使得危害范围遍及各地,全国7亿多用户都有可能受到手机短信诈骗的威胁。同时,欺诈短信的内容五花八门,不断更新,也让手机用户防不胜防。除此之外,黑心短信设下的圈套可以让无数网友中招,还有以下原因:

1.利用网友的贪欲之心。

“恭喜你,中奖了”,这曾经是非常流行的诈骗短信。后来又冒出“月薪2万招酒店公关”、“低价转让赃车套牌车”、“优惠提供贷款”等“变种”。这类短信的共性是用美好的“馅饼”,引诱你步步进入圈套。每个人潜意识中都存在着“贪欲”,这类短信诈骗与许多街头骗术一样,把网友的贪欲调动起来,从而骗走钱财。

2.虚构事实,先入为主误导网友。

先入为主,有的人这种“毛病”非常顽固。一旦被主导的事实是虚假的,那么后果就很严重。除了“老同学”、“老客户”突遇车祸、突然发病等“套路”外,最近比较“流行”的银行卡骗局,就是利用了一些人盲目轻信、先入为主的心理。

3.手机管理不严,用户泛滥。

由于犯罪分子使用的是没有任何身份资料登记的手机卡,用户可以随便使用多张电话卡,也不用为电话卡负责,给案件侦破带来极大困难,破案率非常低,手机短信诈骗给手机用户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短信诈骗“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无线信息服务在带给运营商与手机信息服务商兑换真金白银时,也让一些消费者深受伤害。面对无线信息服务繁荣而又混乱的市场,我们要问:黑心短信胆从何来?没有三脚猫功夫,哪能混江湖;没有业务“创新”,哪能伸手要到钱。行走于政策“雷区”,黑心短信依靠花花绿绿的内容“制胜”。

1.救急短信套近乎。

“请将钱打到××银行帐号:622×××,×某某。”很多人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一般都会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而有些人恰巧在等待账号,就会稀里糊涂的给对方打钱过去。这就好比在大海里捞鱼,网再小,总是会有人上当受骗。通过大量的短信群发的方式,总有人会对收款人“熟悉”。如果撞大运碰上正在等账号,而且是马大哈的人,那就发财了。这种方式,骗取金额不等,少则几百,多则数十万。

29岁的网友刘杰刚睁开眼,按下手机闹钟,一条颇为“熟悉”的短信就如期而至,“还没存吧?换这个卡号,6222××××××,赶紧给我汇啊,急。”短信的署名是“王刚”。刘杰还没读完,就连按了3下按钮,将短信彻底删除。

不仅是刘杰,不少网友对诈骗短信都已完全麻木。家住广州天河北的白领郭小姐说,每晚睡觉前“删除垃圾短信”已经成了习惯动作。郭小姐笑言,如果花点工夫,把各种类型的诈骗短信收集整理,加以分析,“估计能出本书”。

2.“高额消费”设陷阱。

收到陌生短信:“××银行提醒您:您于×月×日在××商场××消费元,请于二日内到网点缴费,逾期将会从您账户扣除,咨询电话××××××××。”

“你好,我是中国银行的,您的信用卡刚刚消费掉8000多元,可能您的账号被人盗用,我们将为您转移至公安局报警。”11月21日晚上,顺德人霍某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电话没有挂上就被转接至“公安局”。

霍某与“公安局工作人员”通话,对方不但准确说出了他的身份证号码,还说出他所开设的账号。令霍某不敢相信的是,“工作人员”告知他涉嫌洗黑钱,建议将账户款项转至安全的账号。

第二天上午9时,霍某又接到一个自称是“检察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其账户涉嫌洗黑钱,将对其部分账户进行冻结,建议事主将其余账户的钱暂时转入到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里。对方还提供了律师让其进行咨询。两人花了3个小时聊天后,原本还将信将疑的霍某最终同意立即将其他账户里的150万元汇入到对方提供的账户。事后,霍某意识到自己受骗。

3.看似免费实则收费,订制容易取消。

网站有时会免费赠送天气预报、新闻等短信服务,并告知网友到期后如何取消和续订,如果消费者没有回应,就会被视为续订,并收取信息费。而往往过了半个月,用户忘了取消,就不小心成了订制。更有些服务商是挂着免费的羊头卖着收费的狗肉,告诉网友只要输入手机号码注册即可,注册完可收到免费铃声等等。可真的注册好了,便收到短信称“你已开通了某某服务”。

当网友在网站上错按了订制之后或是后悔想要取消某短信服务,那个“取消”的按钮一定是最难找的,可能藏在某个隐蔽处,或者根本不在这个页面上。就算找到,有些网站还要求用户发短信或是打电话过去才能取消某项短信服务,而这个电话却总是占线,有的还需要打长途,设下的重重障碍是一环套一环。而且即便取消了短信服务,费用要到月底才能取消,而不是当天。

4.价格浑水摸鱼,含糊其辞骗取订阅。

一些短信发送中心、网站所标示的发送手机短信每条的收费为0.1元,但一旦将其默认为不用按键就可直接阅读的“免提短信”或“闪烁短信”,每条短信的收费就会提高到0.5元,而网站在这一点上并不告知消费者。同时,一些短信服务如订阅新闻、参与有奖问答、足彩论坛等却各有各的收费标准,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基本收费。

有些短信往往表达不明确,含糊其辞从而骗取用户订阅。一旦用户用手机号码登录短信服务页面后,网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诱使用户订制,猛然弹出的许多小窗口,或是忽略“确认”的操作等。只要网友不小心用鼠标点中了某内容,订制收费就立即开始,名义上是方便用户,实则上是变相欺骗网友。

锦囊妙计:查询对方号码归属地

几乎任何一个手机用户,都遭受过诈骗短信的骚扰。对于绝大多数网友来说,收到这样的短信会置之不理,但仍然有少部分手机用户,会禁不住诱惑而上当。甚至,很多人上当受骗之后,仍然会执迷不悟。下面一些防止黑心短信诈骗的锦囊妙计,目的是为了告诉网友们如何防范各种短信诈骗陷阱。

1.查询对方号码归属地。

可以查询对方号码归属地,如果那个城市没有自己的朋友,也可以不用去在意。大多数情况下,那样毫无头绪的账号短信,那都是骗人的。在汇款之前,一定要得到确认,没有得到确认,千万不要汇款。

2.坚信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不贪不念。

有人说,“诈骗是一门艺术”,对于短信诈骗,骗子们一定会“推陈出新”,制造出更多的“诱术”和“悬念”来考验人们。然而,无论骗子出什么招,只要涉及到“钱财”,只要你坚信没有免费午餐,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打几个电话,面对可疑的短信网友们定能“免疫”。

3.不要随意泄漏个人手机号码。

网友在网站等地方,最好不要泄露自己太多的个人信息,尤其是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一旦手机被网络不法分子所利用,网友们随时都有遭遇黑心短信、木马病毒、网银被盗等危险骗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