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年轻人的95个建议
34585400000010

第10章 附录李嘉诚传略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贫苦之家,父亲李云经为教师。12岁时(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李嘉诚随父母避难到香港定居。15岁时,父亲因病辞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决定辍学,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凭着智慧与勤奋,李嘉诚边工作边入夜校学习英语及科技知识。由于勤奋上进,业绩突出,1948年,他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以自己全部积蓄的五万港元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长江塑胶厂的产品销路很好,李嘉诚以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扎稳打,量力而行,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他凭着真诚、沉着及冷静的态度,率领长江塑胶厂上下艰苦地渡过多重难关,并时时不忘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塑胶市场未来的走势。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1957年春天,李嘉诚亲自飞往意大利学习制造塑胶花的技术,回港后,迅速开始生产,并大做宣传。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七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在1958年间,为了迎接香港新工业时期的到来,李嘉诚洞察时势,开始将积聚的可观资金投向地产业。他先后在北角(1958)、柴湾(1966年)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奠下了基业;并积极积聚资金,储存土地,从事地产业的投资发展。

1963年李嘉诚与庄月明女士结婚。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世。1966年11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之地,不会久乱。他反其道而行,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三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1972年9月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1月,“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英国伦敦(1973年)、加拿大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李嘉诚善于充分运用国际资本和采取联组形式来发展、壮大自己,既有较扎实的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和完备制度的功底,又一贯坚持守信,诚实原则,义利合一,名声卓著。

至此,李嘉诚开始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手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价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1974年5月,“长实”与原有密切联系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这是“长实”走向企业国际化、多元化的重要起步。

1977年4月,“长实”成功地收购了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李超人”名声鹊起,被誉为“一指擎天”的商场“神算手”,并首次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收购物业。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地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和黄”成为在香港第一个控制英资财团的华资财团,李嘉诚也成为在香港第一个入主英资财团的华人总裁。

当时,关键性的一环,是汇丰银行将手上的“和黄”股票卖给了李嘉诚。内里的原因,直到1998年李嘉诚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才说出。原来,当年“汇丰”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法,认为由他带领“和黄”,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结果亦证明,“和黄”落在李嘉诚手上,不出几年,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一个晋级世界等级的跨国企业。

事实上,李嘉诚确有“妙手回春”的管理本领,“青洲英泥”、“和记黄埔”、“港灯”集团……经过他的改组和整顿后,一一发展壮大,成为他手上甚具实力的大公司。

1979年10月,李嘉诚应荣毅仁邀请,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负责引进外资工作。

1980年,李嘉诚被《金融时报》称为“香港财经界四大金刚”之一,并被香港评为1980年度的“风云人物”。

80年代之后,李嘉诚的版图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不断进军新地域,发展多元化。除了房地产外,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业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诚已开展了海外投资,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地扩大有关的投资比重,实施企业全球性战略。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还未到90年代,李嘉诚就已成为香港的首富,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领导性的地位。

1992年3月11日,李嘉诚被国务院聘为香港事务顾问,到北京参加授聘仪式。12日,江泽民同志会见李嘉诚。4月27至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在中南海分别会晤李嘉诚。5月1日,李嘉诚在深圳成立合资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这是李嘉诚及其“长实”系财团实施投资重点的战略转移,是李嘉诚大规模投资祖国内地,赤诚报效祖国的重大举措和标志。

1990年,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了2000年2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售给德国电讯财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纪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

进入21世纪,李嘉诚更以其个人资产共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十大富豪排名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奖,还五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教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四家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近800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

李嘉诚在商业成功的同时,还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李嘉诚对家乡潮州市,先后投资建设民房、医院,兴办70多所山区基础小学,兴建韩江大桥,修复开元护国禅寺的山门、天王宝殿及观音阁等等。

科教兴国创办汕头大学是李嘉诚有生以来最为钟情、最为惬意的事业。1979年,他倡议并带头捐资创办汕头大学。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大学于1981年8月26日正式成立。1983年秋开始首届招生办学。在李嘉诚的亲力亲为下,汕头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1998年6月24日公布)已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所属汕大医学院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汕头大学设有文、理、工、法、商、医、艺术、成人等8个学院,拥有14个系、20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及预科文、理班等,在校学生5000多人,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名,博士生导师6名,正副教授300多名。另外,李嘉诚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均有可观的资助。

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有关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事业,对华东赈灾、云南丽江地区的赈灾、张家口地区的赈灾、深圳的赈灾、广东的赈灾,还有“光明行动”,各种教育、科技基金,以至各种各样的公益事业、宗教事业、医疗事业等等,李嘉诚都有巨额捐赠。他还在全国多个省、市的贫困地区捐建了一批中小学校而未作公开公布。至2000年8月,李嘉诚对内地的捐款总额已逾4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