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习惯决定健康:日常生活中的175个习惯性误区
34546100000109

第109章 伤口勤换药的习惯好不好

有的病人受到外伤后,为了伤口早日愈合,天天去门诊换药。在不少人看来,无论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刀口,在换药时,医务人员都应该给伤口上点药,让它恢复得更快更好一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换药的医学名称就是“更换敷料”,目的是为了保持伤口的清洁,查看伤口的生长情况,有无化脓迹象,若无感染,则只需给伤口及周边做消毒,然后再更换敷料,根本没必要上什么药。对于较深或不干净的伤口,则需用双氧水冲洗消毒,使分泌物流出。由于双氧水有一定的刺激性,最后还得用生理盐水冲洗。碘酒和酒精对伤口的刺激性较大,只能用于伤口周边皮肤组织的消毒。即使是塞入患者伤口内的黄色纱布条,也没有任何消炎和帮助肌肉生长的作用,其表面只不过是没有消炎作用的凡士林,目的是为了引流伤口内的分泌物;如果敷盖在伤口表面,则是为了防止伤口表面的组织与纱布黏合在一起,以减轻下次换药时撕揭纱布引起的疼痛和损伤。

当人体某一部分的皮肤、肌肉等破损或受到伤害时,其他部位的组织细胞就会来增援:血管里的纤维蛋白首先缠绕住血细胞,血小板聚集形成凝血块止住伤口出血,随后通过组织细胞的再生,相同结构的组织相互靠拢,这样就使伤口逐渐缩小而愈合。可见伤口长“肉”和愈合完全靠人体自身的细胞、肌肉的自然生长,而非药物。

组织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伤口必须清洁干净,没有异物存在,更不能有细菌的感染。而换药的目的就是为伤口创造这样的环境。如果在换药时往伤口里撒药粉、药膏,这些东西留在伤口里面就会成为一种“异物”,反而给伤口的正常生长造成障碍,特别是外面地摊上出售的一些药粉,本身就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其中的致病菌极有可能引起伤口的化脓感染,这种所谓的“上药”岂不是给伤口的愈合帮了“倒忙”?

对于普通感染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较好者,可间隔1~2日更换敷料一次。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应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脓液或渗液较多的创面,应每天换药1~2次。较大较深的创口,填塞的湿纱布条必须每天换1~2次。必要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不必每次作创口内换药。对外科手术切口即一期缝合的无菌伤口,若病人无反应,也可直到拆线时再换药。在出现不明的发热、疼痛、出血、有厌氧菌感染嫌疑时,或敷料脱出,或敷料变脏以及脓液增多、有异味等,则应及时更换。

无论新鲜伤口或感染伤口,换药时都不要在伤口内涂洒消炎粉以及一些带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对伤口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