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83

第83章 让恐惧症远离自己

恐惧症,又称恐怖症或恐惧焦虑障碍,是以对某一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不得不回避某害怕的对象或情境。它是一类违背病人意志的恐怖情绪,病人对常人习以为常的某一普通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自己明知这种恐惧过分、不正常并且无必要,但不能自制,无法摆脱。

小艳今年14岁,某校初二年级学生。当醉人的春天百花盛开时,她的情绪就会非常低落。还是在小艳七个月时,她母亲抱着她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刚进新房,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一只小花猫窜上桌子,把插着花的花瓶碰倒并摔到地上。小艳见此情景非常害怕,大哭起来。十个月时,她奶奶抱她在院子里玩,一走近院里种的牡丹花她就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抱她离开花,就不哭了。一岁时,又带她去串门,发现她一看见别人家床单上的花卉图案和花瓶里插的花就放声大哭。家里人这才意识到小艳怕花。但并未引起重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重了。四岁时,她和村里的一群孩子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看热闹,当她发现棺材上的大白花和人们佩戴的小白花时,立刻转身没命地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已经面无血色了。她奶奶焦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惊恐异常地答道:“花追我来了!花张着嘴追我来了!”逗得全家人哄然大笑。六岁时,她上了学前预备班,刚一去就赶上欢度国庆节,排演文艺节目。她们班女同学的节目是手持纸花跳舞,这下可触犯了她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肯参加排演。以后渐渐发展到只要是花她就害怕,无论是布上、纸上的花卉图案,还是纸花、塑料花、鲜花,她都怕得不得了。近几年,城市绿化有了进展,很多街旁绿地上栽种了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这对小艳来说却是件可怕的事,在她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竟不得不绕道走未种花的僻路。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故意往她身上扔花,吓得她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甚至上课时她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总要东张西望,唯恐窗外有人把花扔进来掉在她身上。在她的心里,花是那么可怕,使得她生活不宁,成绩下降。

案例中小艳表现出来的症状,叫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惧症。对付这种病,企图用“这些害怕是没有道理的”这一类话去克服害怕的情绪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例如系统性脱敏疗法。

在对具有类似恐惧心理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让患者进行深部肌肉放松的练习。然后开始正式治疗,让患者安静地躺在躺椅上进行肌肉放松,15~30秒后专心想像她所害怕而程度最轻的情境,例如用手摸纸上或布上的花卉图案。由于这种想象而出现害怕情绪时,马上叫她停止想象。再放松15~30秒钟,然后仍想象上述情境。这样重复两次后,再开始想象害怕程度稍重的情境,例如手持纸花或塑料花。放松、想象重复两次。再回到想象第一种情境。这样交替进行,直到连续两次想象第一种情境不再引起害怕情绪时,放弃第一种情境的想象。再开始想象害怕程度最重的情境,例如站在鲜花面前。重复想象两次,再与第二种情境交替想象,直到这些想象都不再引起害怕情绪为止。

通过这种系统脱敏疗法,加上患者的积极配合,就会慢慢减轻那些情景引起的害怕情绪,如果再通过药物疗法以及亲人的鼓励和鞭策,患者的恐惧心理就有可能彻底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