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77

第77章 让功名利禄随风而去

通常,我们都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其实人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金钱、名利、权势等。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春秋末年,范蠡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将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蠡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蠡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蠡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蠡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蠡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过了3年,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蠡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蠡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蠡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蠡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蠡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蠡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蠡、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蠡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然而他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功德圆满之后,范蠡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他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蠡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蠡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蠡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鸱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叹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蠡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蠡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范蠡深知勾践的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小人性情。因此,他果断地抛弃功名利碌,及时退出激流险滩。

在滚滚红尘中,能够怀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在漫长人生中,能够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能够做到这些,你还会有什么烦恼呢?又怎么能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