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68

第68章 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我们如若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如若只懂得贪图索取,那就必须永远有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人生就是由这样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我们养成付出、给予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可供付出、给予的资本。

付出、给予的核心,也就是爱。给予别人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愉快得多。

李嘉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钱来自社会,应该用于社会。”他在取得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后,便积极推行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慈善事业。

他为了替家乡人民办一点实事,李嘉诚在百忙之中,还亲自在汕头选择校址购地900亩建立汕头大学,他出资数亿港元为学校购置最现代化的设备,还物色教授,捐赠最好的电子教学仪器。

1991年,我国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李嘉诚个人捐款 5000万港币,成为当时个人捐款最多的企业家。

1992年,李嘉诚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会晤,他对邓朴方说,他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再捐一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全国的残疾患者办点实事。李嘉诚先生对祖国的损资授助从不吝于投入,到目前为止,捐款数额已超过22亿港元。

高尔基说,给予别人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愉快的多。因为我们的付出和给予,为他人造就了幸福和快乐,而这种幸福和快乐又最终会降临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可是你如果不懂得这一道理,而只知一味的向别人索取,那生活就会向另一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秀才与一位商人死后一起来到地狱,阎王看过功德簿后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前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特许你们来生投胎为人。但现在只有两种做人的方式让你们选择,一种是做付出的人,一种是做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一个人需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秀才心想,前生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现在准许来生过索取、接受的生活,也就是吃、穿都是现成的,我只坐享其成就行了,那样不是太舒服了吗?想到这里,他抢先说道:“我要做索取的人。”

商人看到秀才选择了来生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自己只有付出、给予这条人生可供选择,他还想到自己前生经商赚了一点钱,正好来生就把它们都施舍出去吧。于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过付出、给予的生活,做一个付出的人。阎王看他们选择完了,当下判定二人来生的命运:“秀才甘愿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做乞丐,整天向人索取饭食,接受别人的施舍。商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下辈子做富豪,行善布施,帮助别人。”

秀才万万没有想到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却换来了乞讨的人生。

只知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变得贪得无厌,也会让人变得空虚、懦弱。而真正有成就的人,是决对不会允许自己过那种只懂得索取的人生的。因为他们懂得付出的快乐,也懂得付出能让他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可供付出、给予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