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66

第66章 有时只有放弃才能前行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时时刻刻都在面临放弃和被放弃。但你必须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能发现鲜为人知的奥秘,并不是所有的跋涉都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并不是每一滴汗水都会有收获,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明白这点,也许你就会在失败、迷茫、愁闷、面临“心苦”时,找到平衡点,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标。

从前有个孩子,手伸到一只装满榛果的瓶里,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大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抽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这时一个旁人告诉他:“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抽出来了。”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只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放弃是一种智慧。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进嘴里,塞得太满,不仅肠胃消化不了,连嘴巴都要撑破了!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一位精神病医生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他退休后,撰写了一本医治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足有1000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描述和药物、情绪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受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多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多种,药物10000多样,但所有的内容,只有四个字。”

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次。”

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消耗和折磨的全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进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放弃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数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机会再去进修”、“下次我不会放弃所爱的人”……钱钟书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葡萄的人认为他拿的葡萄越来越差。把好的留在最后吃的人认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葡萄中最坏的。

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他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问题,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如果一生不懂得去选择也不懂得去放弃,那一辈子就永远也没有快乐。

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懂得放弃小利益,不为小恩小惠所动,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当然,用自己的利益做赌注,即使再小,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敢于下注。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男女主角坐在一个凉亭之中,背景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凉风徐徐地吹来,一片与世无争的怡然自得。之中有一句对白是这样说:“我的师父常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手,放手不代表对生活的失职,它也是人生中的契机。然而学会放手要比学会紧握更难得,因为那需要更多的勇气。

总的来说,放弃是一种睿智,是一种豁达;放弃是金,是一门学问,放弃是对美好事物发展的又一个开始,是新的起点,是错误的终结。它不盲目,不狭隘。放弃,对心境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会阳光灿烂。所以,朋友们,把包袱卸下,放开你心里的风筝线,不要让风筝把心带走,让你的心和风筝一样自由的翱翔!别忘了,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智慧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