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54

第54章 改掉退缩的坏习惯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人就是一根弹簧,越是有压力的时候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这个比喻很贴切,人必须像弹簧一样,在压力面前有一股的反弹力,遇挫而更强。

当我们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中,就像雏鸡一样孵化出来,心安理得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当我们一脚跨进社会大门,此时我们才会明白,原来的庇护我们的避风港没有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惊涛骇浪。一时间,在困难面前,有的人迷茫了,认为希望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就是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懂得这只是我们人生真正考验的开始。有时候,面对严峻的挑战,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这样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这样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这是懈怠的迹象和苗头。我们应该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面对困难决不妥协,从而克服一切困难。

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为什么说要对自己狠一点呢?就是我们必须时刻给自己加压。举个例子,一个人挑担子的时候,如果能挑50公斤的时候,感觉不舒服,减掉10公斤后,感觉就舒服。如果继续这样,我想最后恐怕连50公斤都挑不起来。但是如果在50公斤的基础上,加上10公斤,虽然感觉很累,但是咬咬牙,挺一挺就会过去,慢慢地我们就能挑起100公斤,或者比100公斤更重的担子。人生的价值是在不断地挑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类为什么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人类永远不会满足现状。所以说只要我们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我们就必须不懈地努力,咬紧牙关对自己狠一点。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享受的,人生最大的享受是在于你创造出伟大的业绩。曾国藩所奉行“打掉牙,和血吞,有苦从不说出,徐图自强”的立世准则,就是告诉我们必须对自己狠一点。正是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狠劲,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后世所推崇膜拜。

人要活下去本来就是很严峻的,退缩是要不得的,既然走上人生这条路,注定我们要锐意追求不回头。

有人提倡向麻雀学习一味追求,他就是日本著名的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他在他的自传体丛书中说,仔细观察一下鸟类的生态,会收到很大的教益。比如生活在庭院的麻雀,它们真是争分夺秒飞飞跳跳,一味儿地寻觅食物。

它们始终处于无任何思考余地只能拼命地无休止地为生存而努力的活动之中。如不这样,麻雀就生存不下去,稍有偷懒就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人类,是否已付出了这种程度的努力呢?这种说法也许很苛刻,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显示出人们为生存与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摆在人们面前的生活本来就是很严峻的。如不了解到这一点,而是轻易地说:“我们没有信心干好啊”之类的话,这种姿态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退缩的念头,会在一个人表现不佳的时候探出头来。退缩的典型精神标语除了上面那一句,还有:“不要没事找事”、“不要惹事生非,兴风作浪”、“不要不自量力”。退缩会磨蚀一个人的潜力,大大减低其能力与表现。

由于退缩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实在不少。首先,它会养成一个人怯懦、消极的习惯。刚开始只怕一件事,接下来就是第二件、第三件,一直到成为不可自抑的习惯性反应。一旦演变为一种习惯定式,那么个人发挥的空间将愈来愈狭隘,而成功的机会愈来愈渺茫。于是,你会轻视自己,逐渐失去对生命的热爱,向前看去只觉得前途无“亮”,其实是自己的退缩在作怪。

其次,退缩是一种恐惧心理,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因为某方面的事而退缩,同时也会影响到他全部的生活,生活好像一架机器,退缩仿佛是机器的某个零件松动了,在一件事上退缩,暂时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讲,一个零件松垮,可能引起其他部件出问题,整个机器将会运转不良甚至报废。所以要小心旋紧每一颗螺丝钉!从不退缩,总是追求。

第三,退缩使自我失去平稳。不同的事情,却无法以相同的信心和态度来面对时,非常容易导致自我的失衡,以致无法在事后重新肯定自己。一再的退缩,会使你感到:一切徒劳无功,不再有爱,人生乏味,而生命力也逐渐枯竭。谁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恐怕没有。唯一可行的就是绝不退缩。

怎样坚持进取而不退缩?要有一颗自信心。许多人之所以退缩,多半是因为小看了自己。有时也因为缺乏危机感,如果像麻雀一样,不争食将饿死,恐怕没有人坐以待毙。而且,说实在的,多给自己一些信心,是梦想也好,幻想也罢,又于己何损呢?给自己一分钟,描绘理想中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打算你凭己之力去成就的事情,建立自信心之前,要让自己相信:世界因“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排除对自己的成见,从这一刻起,抛开自己的无边感,信心十足地参与到新生活中去。

总而言之,只要改掉退缩的坏习惯,积极地去追求、去奋斗,你出色的表现会让自己都吃惊,“现实的我”将更趋近个人心中“理想的我”。只要能够不畏惧、不退缩,你会对自己刮目相看。结合理想与生活为一体,就能实践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