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090

第90章 上头派出调查组详查山东

第二天,和珅与于易简还有钱沣都到乾清宫来听宣。于易简试试探探地问钱沣:“钱大人,别来无恙?”

钱沣是个直脾气的人,眼见于易简这个时候还在耍贫嘴,便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也不回话。

那于易简却又接着问:“钱大人,你上次山东之行,可有收获吗?”

“当然有。”听到这句话,钱沣冷笑一声说道:“于大人挪用公款、侵占库银,就不怕电打雷劈吗?”

于易简一听,脸一红说道:“钱大人,你这玩笑怎么开这么大啊!这可是要犯杀头罪的。”

钱沣刚想再驳斥他几句,只听得常贵在殿口嚷道:“宣和绅、钱沣、于易简入殿见驾。”

于是三人赶紧整理官服,进入殿内,三跪九叩,侍立一旁。只听乾隆说道:“于易简,你可知罪吗?”

于易简被劈头盖脸地这么一问,只好轻声说道:“臣不知。”

乾隆气愤地哼了一声,让钱沣将国泰干的坏事讲给他听,然后又问道:“你和国泰共事多年,他可否是这样一个贪赃枉法之人?”

“启禀皇上,据臣所了解国泰为官平实勤勉,他应该不是贪赃枉法之人。”

“那为什么钱沣说,有很多百姓、下属告他?”

于易简见皇上追问,便想了想说道:“皇上有所不知,国泰大人性格刚直,常常对下属官员要求苛刻,所以为此得罪不少人,不知这里面可否有公报私仇的成分?”

乾隆听了觉得有理,便连连点头。旁边一直侍立的钱沣有些急了,便奏道:“皇上,既如此,那我们还是去详细查查吧。”

乾隆还没有去想,和珅又接着说道:“皇上,我看不必再去查了,国泰这人性子暴躁我也知道,可能的确是因为管理不善才引发的这种事情。依奴才看,不如调国泰来京供于闲职,岂不是没事了吗?”

钱沣在一旁听了,知道和珅这是在千方百计阻碍他们去山东,便又说道:“山东吏治混乱,财政亏空,如不赶紧检查补救,小心以后再有王纶出现。”

见提到了王纶起义,又引发了乾隆潜意识中的不安。他略加思索,决心依钱沣之意,派他们几个去山东,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乾隆说道:“好了,众爱卿不用再争了,朕意已决,派和珅、刘墉与钱沣前往山东详查此事。另让十五阿哥随同你们前去,也好让他有所锻炼。于易简暂且在京住下,不必回去了。”

此言一出,可谓是一家欢乐一家忧,尤其是于易简明白是被暂且革了职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走了出来。

当天晚上,钱沣左思右想,总觉得和珅的态度暧昧。钱浅一心想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是便又去找刘墉,想与他商量商量如何对付和珅等人,如何才能顺利查案。

刘墉此时也并未安歇,见钱沣为此事专程来访,十分高兴。两人分主宾坐下之后,钱沣便开口问道:“刘大人,你看和珅对此事的态度可有问题?”

刘墉点了点头,像他和钱沣这样的人,自然都是极其讨厌和珅的,但又不能不顾忌他的权势与在乾隆面前的分量。要想在查案时摆脱和珅肯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刘墉对钱沣说道:

“钱大人,不管他态度如何,咱们只要找到证据,谅他即使有心护着国泰,也是没办法的事,更何况还有十五阿哥呢。”

“十五阿哥为人怎样?”钱沣问道,因为乾隆的这几个儿子都不十分突出,平时乾隆也很少分给他们什么任务,所以朝中大臣对他们都是不大了解。

“听朱珪讲,十五阿哥为人仁爱宽厚,心地清明。”

朱珪和刘墉早就认识,所以刘墉对十五阿哥还是了解一些。刘墉一边说着话,一边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地在屋里踱步。他本有些驼背,坐久了便不舒服,所以习惯在踱步中思考问题。

“你说和珅如果和国泰他们是一伙的,会不会先跟他们通风报信?”刘墉突然问钱沣。

钱沣听了,猛一惊醒,说:“这很有可能,我看,不如让我先行一步,到山东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刘大人意下如何?”

刘墉听了连连点头说道:“也好,你明日便可先走,我待你走后再给他们说。”

钱沣喝了口茶,想了想又说道:“我到山东,先不与国泰见面。据我所知,历城县亏空最重,我就直扑那里,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待你们到后,也到那里会合。”

刘墉点头同意,二人商议停当,钱沣这才告辞而去,第二日便微服出京,前往山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