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064

第64章 对付福康安还真费脑筋

陆中丞虽然已经离开了,但这件事却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和珅如此风光无限,自然会惹来许多人的嫉妒或不满,所以时常有人在乾隆面前说上一两句对和珅不满的话,福康安就是其中一个。

提起福康安,人们往往想起金庸先生笔下的那个风流薄情的福大帅,还有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那个和紫薇爱得死去活来的福尔康。其实,历史上的福康安没有迎娶皇帝的公主,也没有金先生笔下的那样神奇。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内侄。福康安在兄弟中功勋最为卓著,地位最为显赫,一生转战南北,经历了无数战斗,百战百胜,是乾隆朝叱咤风云的大将。

福康安得知了陆中丞一事,连忙将事情禀告给了乾隆。乾隆虽然心有不满,但并没有明说和珅的不是,毕竟这事情他也逃脱不了领导责任。

乾隆虽然没有责怪,和珅却把这笔账记下了。面对福康安的发难,和珅可不敢轻视。这个人不比海成和李侍尧,前两个人品质不端,和珅想要对其发难可谓是轻而易举。可福康安为人正直且战功显赫,要想寻出他的错来可是难上加难。

和珅仍旧坐在书房里思来想去,一直想到了傍晚,连刘全来了都不知道。

“老爷,您这是想什么呢?都想了一个下午了,该用晚饭了。”刘全提醒着。

和珅听了刘全的问话,便将心事说了出来。谁知刘全听完竟然笑了起来:“老爷,这事情容易得很啊!宫里那么多的太监,白天黑夜地陪在领导身边,让他们给您说说好话,不就和福康安那些坏话相抵消了?”

和珅听了刘全的话,沉吟了一番,恍然大悟。他是一个很懂得投机钻营的人,反倒没将那些与他同样善于钻营的太监们放在眼里。如今看来,那些太监们倒是忽视不得的人物,必须花费些心思来勾结他们、收买他们。只有那样,他才真正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京城的八月酷暑难耐,午间的紫禁城内更是闷热得很。炽烈的太阳明晃晃地灼烤着大地,空气中连个风丝儿都没有,就连人的脑子都觉得混沌了起来。和珅进宫后,径直朝乾清宫走去,这个时辰常贵一定在那里伺候皇上歇息呢。

待他来到乾清宫门口,果真见常贵迎了出来。

“和大人,您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了,万岁爷正歇着呢!”

“我来不是找万岁爷的,是特地来找你的。”和珅压低了声音对常贵说道。

“找我的?有话咱们别在门口说,到这边来。”常贵见和珅如此神秘,连忙带着他离开了乾清宫的宫门处,站到了一处无人的犄角旮旯。

“什么事?”常贵看看周围无人,这才放心地问道。

“公公,这三百两银子您先收着,大夏天的您也吃吃茶消暑。还有这对玉如意,是我专门从云南请回来的,能保得公公平安呢!”和珅也不寒暄,连忙将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

“和大人,倘若是些碎银子,我就爽快就收了。可这等厚礼,恕我不能收下。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您有什么事情先说给我听,我能办得了的,自然也就收了;办不成的,我也不会无功受禄。”常贵在收礼上也有自己的规矩。

“事情原本是轻而易举的。您也知道我的儿子被选为驸马,京城里不少人看着有些眼馋,经常在皇上面前说些我的不是。我希望公公能帮我说上几句话,公公的恩德和某一辈子都会记得的。”和珅将自己的用意说明了。

“原来是为这件事情,那这银子我就收了。”常贵听了喜笑颜开,连忙收下了银子。

这件事情对常贵来说的确是很容易办的,和珅不仅是朝廷中数一数二的大员,而且又贵为皇帝的亲家,平日里巴结都来不及,今日亲自求到门上,他哪里能不答应?

“谢公公!以后我一定常来孝敬您!”和珅又许诺道。

两个人又客气了几句,常贵马上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