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042

第42章 有人偏偏要摸老虎屁股

和珅的升迁惹得无数官员的眼红,这些人心里不平衡,暗地里特别关注与他相关的事情。不知是谁泄漏了消息,安明丧父密不奔丧的事情偷偷地流传开来,整个户部人尽皆知。很多人都知道他走的是和珅的路子,那和珅可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所以只是暗地里嚼嚼舌头,说说闲话。可也有人不信这套,太傅朱珪就是其中之一。

朱珪字石君,17岁考取为进士,此后曾在湖北、山西干过布政使等职。乾隆四十一年(1776)被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读书。朱珪堪称当时的儒学大师,对官员们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十分反感。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的一天,朱珪偶然间得知了安明死了老爹不发丧的事情,他十分气愤,对和珅的包庇更是义愤填膺。他虽然权力不很大,但与吏部尚书永贵很有交情,便想请永贵出面检举揭发和珅。

朱珪打定主意后,便亲自前往永贵府上拜访。

“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永贵得知老友前来,连忙出门迎接。

“今天来还真有事情相求呢!”朱珪是个直爽的人,和永贵交情很深,说起话来也不拐弯抹角。

“好,什么事情咱们进屋慢慢谈。”永贵将朱珪让进书房。仆人看过茶后就都退了。

朱珪见状,这才缓缓地开口道:“大人,我这些日子听到了些消息,说户部司务安明老父病故却隐瞒不报。户部侍郎和珅居然还在京察中保荐他,这实在是不成体统。”

“果然有这样的事情?”永贵对这样出格的事也很吃惊。

“我是传小道消息的人吗?这事情在户部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不过官员们都碍着和珅的面子,谁也不敢说什么。”朱珪无奈地说道。

永贵听到这里,气得拍案而起。他大怒着说道:“父母之恩重如山,安明本应安心守制在家,却如此迷恋官位,真是妄活于世上。我大清朝以孝制天下,岂能容此不孝之人在朝为官?”

“是啊是啊,我也未曾想到,这安明是如此一个人。不过,他的后台可是和珅啊,这就棘手多了!”朱珪感叹道。

“和珅竟然知情不报,有意包庇,我定要奏明圣上以明国典。”永贵一脸正气地大声说道。

“他如今是圣上面前的红人,一味莽撞行事恐怕反倒不好。”朱珪建议道。

“我这就派人去安明的老家探访。皇上最痛恨的便是此种不孝之人。倘若证据确凿,和珅就算再受皇宠,也非要落个渎职之罪。”永贵并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他行事是十分稳妥的。

“好,有你这番安排,我就放心了。”朱珪终于放下心来。

永贵和朱珪的这番安排的确是天衣无缝。可上天似乎有意眷顾和珅,这个消息不知怎么竟然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将这天机泄漏给和珅的不是别人,正是永贵的宝贝儿子伊江阿。

伊江阿在国史馆上班,顶头上司正是和珅(国史馆总裁)。伊江阿认为老爹地位虽很高,权力也不小,但毕竟年纪大了,快退休了;而和总裁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才是自己真正的靠山。于是,伊江阿平时百般地讨好和总裁。因他是老干部的儿子,和珅也乐于同他交往,于是二人时常出去喝点吃点,感情慢慢加深了。

这一天,永贵向儿子问起和珅的为人,伊江阿把和总裁吹成了一朵花。永贵听后说:“我虽然常在外面,刚到朝廷不久,但对和珅为人也略有所闻,他连老爹死了都不回家的人都保举提拔,岂能是个好人?阿桂不在朝中,我不检举揭发他,还有谁检举揭发他?”

伊江阿大惊,再问父亲详情,永贵闭口不谈了,反而训斥儿子良莠不分。伊江阿心道:“只怕你弄不倒他,倒把我连累了,我要想个办法才是。”

当天晚上伊江阿到了和珅府上,说有要事求见。和珅命他进了书房,问:“兄弟,有何要事?”

伊江阿道:“家父要告大人。”

和珅一惊,道:“我没得罪他呀,令尊为何跟我过不去?”

伊江阿道:“大人手下有一人死了老爹,不回去奔丧,已被父亲知道了,而此人在京察中却得了一等,正是大人保举。”

和珅大惊,忙向伊江阿深表谢意:“要不是老弟你来报信,这种局面还真难收拾,老弟对我实在有救命之恩。”

伊江阿道:“大人怎能说这种话,你平时对我很够哥们义气,我正不知怎么报答。今日之事,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