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023

第23章 和珅这小子到底是谁

来到清漪园,乾隆见到昆明湖内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丽景色,心中顿时豁朗起来。晚饭后他带领和珅等几名保镖顺着北岸向西溜达,并信口吟出他几年前在园内做的一首律诗来: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透,天缘有份画中游。”

一名保镖听完皇上吟诗,马上接口说道:“清漪园内碧波荡漾,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奴才们也沾了皇上的光,真如云游画中啊。”

乾隆瞥了瞥他,淡淡一笑,只管信步继续前行,双眼向西北方望了一望,不由得又斜行几步上了长廊。

和珅尾随其后笑吟吟地说:“皇上,去‘画中游’还要走上一会儿,奴才命人备轿?”

“不必了,”乾隆一下顿住脚步,“你怎么知道朕要去‘画中游’赏玩?”

“皇上,清漪园内处处景致俱佳,可您最喜欢的几处景致中便有‘画中游’,刚才您吟咏的这首诗即为‘画中游’所做,奴才琢磨着,皇上当是又想去那里消闲散心了。”

“这首诗的出处你也知道?”

“不但知道,奴才还会背呢。”说着,和珅从头至尾又背诵了一遍。

乾隆不住点头,想不到自己梦中所得一景事和珅也知道,还把其诗记得这般真切,欣慰,着实的令人欣慰。

“画中游”是乾隆梦中所得,这能不让他刻骨铭心吗?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的母亲六十大寿。为了给老娘祝寿,乾隆在瓮山上修了大报恩延寿寺一座,将瓮山更名万寿山,并仿照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湖上训练水师的故事,将西湖改为昆明湖,将园名也改为清漪园了。

为了扩建清漪园,令老娘赏心悦目,乾隆先找来工匠制作模型。可模型完成后他总觉得听鹂馆后空着块地方不合适,找人设计了多种图样,均不满意。

乾隆日思夜想,后来在梦中见一白胡子老头带二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兴致勃勃,边游边吟诗。梦醒后乾隆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这就是“画中游”。

三个月后,灵秀别致的“画中游”落成,他让人在廊上、壁上画了许多立体通景图画,顿生盎然情趣。小巧的回廊曲折幽深,一方方太湖石栩栩如生。它们林林总总十二块,正好是十二生肖齐聚,要多生动有多生动。

今天,他一吟诗马上又被和珅领悟,惊疑过后竟然欣喜地拍了拍和珅的肩膀:“心有灵犀,走,快陪朕一同去画中一游。”

画中游在排云门之西、听鹂馆之后,乾隆竟然从乐寿堂一直走了来。进入画中游后,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天然浑成的十二生肖,坐卧爬蹲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妙趣横生。

乾隆站住脚步,仔细端详一块形状像狗的太湖石。只见它高不足五尺,长不过七尺,歪头,翘尾,举足,就像是真的一样。最可爱的是它的两只耳朵向前扇,俏皮地总是在听着什么。

乾隆贴近这只叭狗左右看,见它四只膝下正好有四个空窟窿,似把叭狗悬起来,又似蹄子踏在雪里头。忽然,乾隆指指后面的左腿:“这孔石罅透得不够,怎么有一块胶泥堵在窟窿里?”

众人围过来看,果然另三蹄透得豁亮,唯有这一处只露出指头粗的一个小洞,透不出光来,这只蹄子是显得黯淡了许多。

这太湖石从苏、杭运来,因其嶙峋透漏,薄处极易磕碰,故民工启运之前,都要将石眼、缝隙中糊满胶泥,用来抵御途中颠簸破裂。运到京城后,先要将这些太湖石放在水中浸泡,将石眼中的胶泥泡软,然后匠人们再清洗抠净。这只叭儿狗栩栩如生,就是匠人粗心,那至关重要的一孔胶泥没有掏尽,所以只透出一线亮光来。

两名小太监绾起袖子一人一头,用手指去抠洞中的泥巴。好硬,两人咬牙拧眉地抠了半天,那胶泥还粘得死死的。

“皇上,不妨打盆水来,先把石孔内的胶泥弄湿,胶泥变软才容易抠下来。”刹那之间,和珅想到了水,他的心竟不由得怦怦怦地跳了起来。

“好,打水来。”

一名太监早端来一盆水,放在地上刚要绾袖,和珅却脱去外衣,挡在他面前:“我来。”

四周的人们都奇怪,杂活杂事都是太监、宫女的,保镖不干这类活儿,何况还是贴身保镖和珅,竟然也在皇上面前当匠人,新鲜。

就在和珅低下头,伸手向清水盆中一捧的瞬间,乾隆的目光停在了和珅的脖子上,一下子变得痴呆了。天呐,怎么……这和珅他……他到底是谁呢?